[摘 要] 在當前幼兒教育的發(fā)展進程中,回歸自然與探索自然已成為熱點話題,如何在大自然中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并將大自然轉化為促進幼兒成長與發(fā)展的“天然教材”,是每位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問題。戶外自主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應與自然教育理念相結合,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本文探討了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方法,通過親自然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戶外自主游戲,以期提升戶外自主游戲效果,實現幼兒園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 幼兒園教育;戶外自主游戲;自然教育
戶外自主游戲,指的是在開放的自然環(huán)境下,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與游戲方式,進行自由發(fā)揮與探索的一種游戲形式。它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身體機能,還有利于其社交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發(fā)展。然而,在組織開展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園常常面臨游戲場地不足、適合的游戲材料缺乏和設備短缺等問題。因此,幼兒園需通過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來解決上述問題。幼兒園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自然資源,提升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和效果,為幼兒提供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習環(huán)境。
一、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意義
(一)豐富戶外游戲內容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明確提出,保證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此規(guī)定凸顯了戶外自主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隨著幼兒園教育體系的日臻完善,戶外自主游戲的類型也日益多樣化。然而,大多數游戲仍局限于使用運動器械,對幼兒園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不高。自然教育理念的融入,使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開始融入自然元素,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材料開展游戲活動。此舉無疑擴展了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豐富了游戲的種類,增添了自然童趣,顯著提升了戶外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
(二)培養(yǎng)熱愛自然情感
自然教育的核心在于利用大自然這一“天然教材”對幼兒進行培育,旨在引導幼兒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并提高其探索自然的能力。孤立的自然教育很容易變成單純的知識傳授,即要求幼兒熟悉和記憶與自然有關的知識,這種方法難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鑒于此,幼兒園可以將自然教育融入戶外自主游戲中,借助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然而然地探索自然的奧秘。相較于直接傳授自然知識,采用融合教育方式更能取得積極的成效,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的熱愛,并使其養(yǎng)成親近自然的好習慣。
(三)推動教育質量提升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兒園教育必須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需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為戶外自主游戲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新時代優(yōu)質教育的初步實踐,可以優(yōu)化現有的教育模式,推動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方法
(一)構建生態(tài)環(huán)境
自然教育強調將大自然作為“活的教材”,因此,教師在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組織戶外自主游戲時,首先要構建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富含自然情趣的游戲場地。盡管隨著我國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幼兒園環(huán)境建設已經日益完善,但幼兒園自然區(qū)域仍然不足,制約了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因此,園方必須充分挖掘幼兒園環(huán)境中現有的自然資源,以自然教育理念為引導搭建游戲場地。
第一,確保游戲的開闊性。場地是戶外游戲的基本要素,只有開闊的場地才能容納園區(qū)所有幼兒,讓他們都能在活動區(qū)內找到自己的位置,避免因場地不足而導致的擁擠或其他安全隱患。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造自然環(huán)境時,既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又要考慮戶外自主游戲的特點,確保場地開闊,讓幼兒能夠在其中自由活動,降低摔跤、踩踏等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
第二,確保戶外游戲的有序性。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戶外游戲的危險系數高于室內游戲,幼兒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的能力。如何在保證幼兒充分自主的同時確保其安全是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自然環(huán)境中如花、草、樹林、小溪和山丘等元素,雖然豐富了戶外自主游戲的體驗,但同時也增加了安全隱患。茂密的樹林使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觀察到幼兒的行為,高而陡峭的山丘可能導致幼兒摔倒。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制定場地維護制度,盡可能確保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安全。一方面,幼兒園應定期維護自然環(huán)境,包括驅趕樹林和草叢中的蟲子以防幼兒被叮咬;及時清理場地中瓶子和石子等,避免幼兒磕碰受傷。另一方面,幼兒園應制定相關制度,規(guī)范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游戲行為。
為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自然環(huán)境場地,教師應著眼于幼兒園內外部環(huán)境,充分利用幼兒園內外的資源來實施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戶外自主游戲。首先,教師應審視幼兒園內部環(huán)境。部分幼兒園在建設之初就已經意識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園區(qū)規(guī)劃時就規(guī)劃并預留了自然環(huán)境區(qū)域,為后續(xù)的自然教育提供了便利。對于那些未專門規(guī)劃自然環(huán)境場所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園內現有自然元素,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出自然環(huán)境場地。例如,幼兒園道路兩旁的花壇中的各種植物,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都可作為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自然元素。其次,教師應將視角擴展至幼兒園外部環(huán)境。例如,幼兒園附近的公園、植物園和動物園等,這些均可作為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外部場所。
(二)精選自然材料
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不僅取決于場地,還取決于場地中的資源。若場地中的自然資源豐富,便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滿足其多樣的游戲需求;反之,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游戲效果。要推進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教師需要精心挑選游戲材料,形成以自然資源為主、人文資源為輔的游戲材料體系,確保幼兒在資源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中找到多樣的材料進行自主游戲。
在戶外自主游戲準備階段,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結合其需求精選自然材料。一方面,教師應依據《3-6歲兒童成長與發(fā)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明確幼兒在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要求,并據此提供合適的自然材料。另一方面,教師應積極與幼兒溝通,鼓勵他們表達對游戲內容和形式的興趣,然后根據這些興趣內容在自然環(huán)境中投放游戲材料。
在戶外自主游戲開展階段,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參與情況調整自然材料的數量。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幼兒對自然材料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整,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行挑選的自然材料的情況,移除未被多數幼兒選擇的材料,補充被頻繁使用的自然材料,以更好地滿足游戲需求,避免因材料過多使場地變得狹窄,從而增加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教師應關注幼兒使用自然材料的具體情況。盡管在游戲材料投放前已充分考慮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但仍然無法預見所有潛在問題,若某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對幼兒的安全構成威脅,教師應及時將其從游戲場地中移除,以保障幼兒的安全。不同于傳統(tǒng)戶外游戲,戶外自主游戲更加注重幼兒的自主性,因此自然游戲場地中的游戲材料種類必須豐富,數量必須足夠,以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而在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獲益。
(三)開展自然活動
融合自然教育的戶外自主游戲不僅要求幼兒在情感上親近自然,而且在行為上也要接近自然。在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教師應綜合考慮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材料等因素,策劃并實施以親近自然為主題和目標的游戲活動,以此加深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程度,建構一個完善的親自然戶外自主游戲體系。
戶外自主游戲的設計需要結合幼兒的成長階段。即使在一個相同的場地中,不同階段的幼兒使用游戲材料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的身體素質差異明顯,因此,自然活動設計必須有所區(qū)別。在利用相同自然環(huán)境、自然材料來為不同階段的幼兒設計活動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小班幼兒的游戲活動,應簡化內容,降低難度,設計簡單易懂、易操作且安全性高的活動。針對中班幼兒的游戲活動,需在小班游戲的基礎上略微增加難度。大班幼兒的游戲活動則需在中班游戲的基礎上繼續(xù)增加難度。這樣的設計符合幼兒的身心成長需求,有助于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實現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增強戶外自主游戲的體驗感。
(四)引導自然生成
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還要求教師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自然生成體驗,確保他們始終是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與探索自然的主體。
首先,自然生成內容。幼兒的日常生活體驗是其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源泉,隨著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幼兒在游戲形式的表現力與創(chuàng)造力也會相應提升,從而催生出新的游戲內容。為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權,允許他們結合生活經驗來選擇和使用自然材料進行游戲,以獲得多樣發(fā)展的可能。
其次,自然生成情節(jié)。盡管同齡幼兒因生活軌跡和經歷存在相似性,但在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上仍存在個體差異。在融合自然教育的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主動設計游戲情節(jié),使游戲成為幼兒感受生活與表達自我的媒介。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生成自然體驗,實現游戲形式的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三、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融合的挑戰(zhàn)
(一)人身安全問題
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在原有的幼兒園戶外場地中,園方可以采取各種保護措施來降低安全風險。然而,在融合自然教育的戶外自主游戲中,應盡可能保持自然特征,這使得外在干預的措施實施難度較大。因此,人身安全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在推動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深度融合的同時,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是當前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首要任務。
(二)管理指導問題
戶外自主游戲本身十分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在自然環(huán)境下,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受限,而過多的干預則可能影響幼兒的游戲體驗。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指導,成為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融合過程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結語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不僅為戶外自主游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而且加劇了其面臨的挑戰(zhàn)。教師應正確理解戶外自主游戲與自然教育的融合,將自然教育通過自然環(huán)境、自然材料、自然活動與自然生成的方式有機融入戶外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與游戲的互動共生,幫助他們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回歸本真,釋放天性,擁抱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并探索自然。
參考文獻
[1]田竹林.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自然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家長,2023(30):128-130.
[2]林喜梅.戶外游戲,帶領幼兒走近大自然[J].讀寫算,2023(24):95-97.
[3]吳玙.自然教育視角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研究[J].人生與伴侶,2023(31):56-58.
[4]魯海紅.親自然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策略研究[J].教師,2022(33):84-86.
[5]肖少惠.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自然教育[J].亞太教育,2022(6):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