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教學舉足輕重,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在文化情景中學習理解并運用所學語言及文化知識;同時,學生還要能夠體會語篇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價值。本篇論文結合現代小學生發(fā)展階段和特點,從學生、教師和教材三個維度探究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英語課堂如何以育人為導向,挖掘文本內涵,培養(yǎng)文化意識,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育人;文化意識
作者簡介:王莉君(1992.06-),女,安徽滁州人,南京市南灣營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育人導向,教師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提出,文化知識的學習不限于了解和記憶具體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發(fā)現、判斷其背后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現代社會發(fā)展快速,許多傳統(tǒng)文化隨著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容,而有些文化體感缺失嚴重。應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時,教師應加強文化板塊的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英語,增加自身語言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提升文化和民族自豪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育人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筆者從學生、教師和教材三個維度探究如何以育人為導向,培養(yǎng)文化意識。
一、學生感受文化知識
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感受文化知識,可以促進文化意識的形成,從內心理解并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同時也理解他國文化,在文化交融中體會和感悟其中的內涵。文化知識中時常充滿了一些溫暖的故事和內涵,我們所要探究的是如何能夠讓學生不是流于表面的了解,而是真正感受到文化知識,并培養(yǎng)自身文化意識。
(一)繪本拓展,理解文化知識
現代社會下的學生接觸到的信息繁且雜,簡單的課本知識或者單純的講解拓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如何恰當地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文化知識,是筆者思考的點之一。在許多的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教師都非常喜歡采用繪本拓展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因為繪本既有趣又生動,用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些道理和內涵。比如,在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課中,有任課教師嘗試了用Festivals這一繪本進行導入,讓學生了解中國節(jié)日有哪些,通過簡單的故事總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們雖然有許多節(jié)日都知道,但是對于一些傳統(tǒng)中國節(jié)日有些學生卻不能完全分辨,比如兒童節(jié)、母親節(jié)等,學生們會誤認為這些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因此,這樣的繪本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讓其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傳統(tǒng)中國節(jié)日和國際性節(jié)日的不同。
同時,繪本也可以放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蘊含文化內容的理解?!癈hinese New Year”一課中,教師可以嘗試在介紹春節(jié)文化時,用Monster Nian繪本來加深學生對中國春節(jié)背后蘊含文化的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會把它當作最重要的節(jié)日,為什么“紅”對中國人來說十分特別。學生在讀完繪本后,都加深了對于春節(jié)的習俗和傳統(tǒng)故事的了解。
放在拓展部分的繪本也會讓學生加深對文本蘊含的育人價值觀的多維度理解。比如,在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課中,有教師在拓展環(huán)節(jié)融入了A Big Basketball Fan這一繪本。原文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不要放棄,堅持練習你就能將不擅長的事情練好,教育學生要堅持信念,不要放棄。但繪本中的主角Jack因為缺乏打籃球的天賦,最終并沒有一直堅持打籃球的想法,而是另辟蹊徑,為籃球俱樂部畫了一幅精美的海報。這一繪本即是對文本育人的多角度擴充:一味地堅持不一定能成功,有時候也許你換個角度和方向努力,才能收獲成功的喜悅。這是與以往傳統(tǒng)的說教式去鼓勵學生堅持不同,學生們通過繪本故事,不僅理解了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同時多了一層思考和感受,加強了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體驗,感受文化內涵
現代社會中的學生對于聽到和看到的事物已屢見不鮮,而情境體驗則更能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文化的內涵,增加學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創(chuàng)設情境去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練習對話,從而達到學生能夠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目的。對于文化也是如此,單純的說教式育人并不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背后所蘊藏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情境式體驗才更有感受性。同樣,這樣的情境式體驗最好能夠具有時代性和實際性,才更能讓學生接受。
在教授關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課時,教師可以穿上傳統(tǒng)服裝,同時讓學生也穿上傳統(tǒng)漢服,以此來加強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體驗感。在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中,本節(jié)課中蘊含的文化育人價值觀是幫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感觸到的要幫助父母完成家務這一信息其實非常多,單純的告訴或者創(chuàng)設簡單的場景并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情感。筆者認為,可以先讓學生在家里體會一下實際幫助父母做家務的情境,以此來作為預習內容,之后課上當教師進行情境拓展時,可以放上學生們自己做家務的照片,同時,教師給予一定的知識點(句型、語法)作為輔助,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做家務的經驗來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也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真正幫父母做家務的感受。經過實際做家務的場景,學生們能夠體會到父母平時的不易,也能夠更深刻的感悟到自己幫忙之后,父母欣慰和開心的心情。這是簡單的情境創(chuàng)設所做不到的。因此,聯系實際的情境體驗更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二、教師提升文化素養(yǎng)
教師作為挖掘文本背后育人價值的主力,必須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硬實力,才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意識,作為幫助者和引導者,其中主要的兩點素養(yǎng)便是跨文化素養(yǎng)和跨學科素養(yǎng)。
(一)教師需提升跨文化素養(yǎng)
跨文化素養(yǎng),顧名思義,便是需要在了解本國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國外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師的跨文化素養(yǎng)提升才能促就學生的跨文化素養(yǎng)提升?,F在新課標下更強調對于學生本國文化認同感的引導。
例如,在節(jié)日單元的文化版塊,課本上呈現了萬圣節(jié)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收集關于萬圣節(jié)的資料,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是否有類似的節(jié)日,讓他們對比中西方節(jié)日習俗和文化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讓學生去探究不同文化背后的故事和由來,以此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再比如,在學習Road Safety這一課時時,教師可以拓展交通規(guī)則靠左靠右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同時,適當拓展一下英國為什么會形成靠左行駛的交通規(guī)則,以及拓展一些同樣靠左行駛的國家,如印度等。而現代大部分國家的陸地交通還是以靠右行駛為主,在拓展學生跨文化知識的同時,滲透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育人知識,同時也可以滲透一些歷史人文知識,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無意識學習到相應的道理。教師豐富的跨文化知識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內在驅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教師需提升跨學科素養(yǎng)
與此同時,教師的跨學科素養(yǎng)也要不斷提升,尤其是語文學科方面的素養(yǎng)。新時代下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更多的是在理解、尊重西方文化的同時,以英文為載體傳播中國文化。
在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課中,學生在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同時,教師也應當結合課文內容適當滲透一些傳統(tǒng)中國詩歌,讓學生更好地去體會節(jié)日文化中蘊含的情感,比如中秋節(jié)的《水調歌頭》、重陽節(jié)的《登高》等,這些簡單的古詩詞學生也能夠直接說出來,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認同感,從古詩詞中深刻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團圓、尊老等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
又例如,在學習“Seeing the doctor”一課中的文化版塊時,學生對于攝氏度和華氏度的理解需要教師通過數學學科知識去進行講解,告訴其轉換公式等,否則兩種溫度如何轉換、有何不同,學生會無法完全理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用不同的溫度單位去表示每種物體的溫度,以此來加深學生印象。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易致生病的溫度體驗,比如冷天吃冷飲、穿得少等,在學習溫度單位轉換的同時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愛護自己身體,注意平時的保暖防護。教師跨學科知識素養(yǎng)的提升結合文本內容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學內容,并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接受到了價值觀的學習。
三、教材探究文化價值
除了研究學生發(fā)展特點、年齡階段特征和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yǎng)之外,教材也需要仔細鉆研。譯林小學英語教材需要深挖其文本背后的文化及育人價值。譯林版小學英語從三年級開始共八冊書,看似簡單的課本脈絡中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內容,無論是文本本身所蘊含的東西,還是教材之外可以拓展的內容,細細研讀,都是能夠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研讀教材,挖掘情感態(tài)度
首先,每冊書的目錄教師們需要串聯起每個單元的聯系,而不是將每個單元割裂開來。以六年級下冊為例:Unit1“The king's new clothes”告訴孩子們要誠實,誠實也就是一個好習慣,我們需要養(yǎng)成Good habits(Unit 2),Good habits包括have a healthy diet(Unit 3) and obey traffic rules(Unit 4), 加上其他好習慣,就可以Being a good student(Project 1). 挖掘單元之間的聯系,將其變?yōu)橐粋€整體,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英語學習內容,更容易理解并體會教材滲透出的育人內容。
其次,不同年級的課文內容之間也有相互聯系。比如,在六下“Our dreams”一課中,Mike想要成為一名牙醫(yī),聯系到五年級課文“Seeing the doctor”中,Mike曾因為牙痛去看牙醫(yī),所以他想讓孩子們保護牙齒健康。Liu Tao想要成為足球運動員,聯系“Hobbies”這一課中,Liu Tao非常擅長踢足球。文本之間的內容都是互相聯系的,在教學中將這樣的內容串聯起來,能夠讓學生加深對于文本的理解,同樣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夢想是從自己平時的愛好和感悟中提煉出來的,每個人都要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奮斗、去努力。研讀出教材中的聯系,成功挖掘了其中蘊涵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的教材安排也溫暖了六年級即將畢業(yè)的孩子們的文化意識之路??偨Y了與他們相伴了四年的書中伙伴的過往,同時展望了未來的夢想,就和他們一樣,也都將走上追趕夢想的路。
(二)拓展教材,以育人為導向
教材有時因為篇幅和語言知識的限制,并不能夠完全呈現出想要體現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時就需要教師以育人為導向,拓展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以“Our dreams”一課為例,Wang Bing提到了想要成為一名astronaut. 這個單詞比較難,如何在教學中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同時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為夢想而堅持奮斗這一價值觀呢?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插入中國宇航員在進入宇宙前堅持訓練的紀錄片片段。這樣,文章就與時事聯系在了一起,有了更豐富的拓展,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進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同時也在影片的感染下明確了為夢想奮斗需要努力和毅力的價值觀。
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課文內容和實際聯系起來,通過有效提問來促進學生思考,從而領會和感悟其中蘊涵的文化價值觀。例如,在“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課中,針對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陽節(jié),教師可以深挖“The festival is for old people.”這一句,詢問“Why?”再到“What can we do for old people? ”,此時可以復習do housework、take care of等詞組,在增加復現率的同時,也滲透了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孝順老人。這樣的教學設計在兼顧語言知識教授的同時,也有效地挖掘了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同樣本課中的情感升華部分,除了要讓學生為自己國家文化感受到自豪感和喜愛之外,還應當結合時代,對當代節(jié)日中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性提出一定的思考??梢詫Ρ葘嶋H生活中過節(jié)時有年輕人總是低頭玩手機的畫面和書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團聚一堂的畫面,先讓學生談談“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se two pictures? ”,再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是否需要全部傳承?還是結合時代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這些活動和問題的設計,都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其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思考文化傳承這一問題。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文化內涵,讓學生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還要以育人為導向,結合實際,思考自己該如何去做,如何付諸實踐。
這些以育人為目的進行的教材拓展,豐富了教材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思考和體悟,同時,反過來也讓學生更能體會到教材設計中的文化內涵和育人道理。
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應當努力以育人為導向,挖掘文化內涵,發(fā)現文本背后蘊藏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陳圣白.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建構[J].教學與管理,2022(12):99-101.
[3]唐秀.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策略[J].英語教師,2022(5):181-183.
[4]宋娟.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2(Z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