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妹
摘 ? 要:自主進餐是指在進餐環(huán)節(jié)采用由幼兒自主盛飯的方式,自主決定吃多少。在進餐活動中,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發(fā)展的機會,建立起對不同食物的認知和培養(yǎng)與食物之間的情感,認識學習基本的進餐禮儀以及適度的進餐交流。由原來幼兒被動進餐轉變?yōu)橹鲃舆M餐,逐步實現幼兒自我管理。其價值主要體現為:有利于幼兒主動且愉快地進餐,從而保障營養(yǎng)的攝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理念;自主進餐;幼兒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1/24-0094-03
一、幼兒自主進餐的意義
(一)有助于幼兒主動、愉快進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是在生活和游戲中通過動手操作、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自主進餐就是給幼兒提供自己動手盛菜的機會,沒有教師的控制、說教、監(jiān)督、強迫,寬松、自主的進餐環(huán)境滿足幼兒自身的生理需要,拿餐具、按需自取食物、端碗盤、送餐具等等這些事情可以自己主導,這對他們來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以幼兒為中心的活動中,幼兒對自己的成功有更高的期望,也更愿意完成既定的任務。也就是自己盛的飯菜自己更趨向于吃完。 自主用餐完全放開以后,幼兒自主進餐有利于幼兒主動、愉快地進餐,從而保障其營養(yǎng)攝入。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將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理念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自主進餐則是最好實施和貫徹這個教育理念的途徑、環(huán)節(jié)之一。幼兒在自主進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怎么拿勺子才能把飯舀出來,盛湯的時候勺子從哪個角度倒才能把湯準確倒進碗里、怎樣才能保證平衡不撒湯、喝牛奶如何把吸管包裝輕松撕開、雞蛋皮怎樣好撥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幼兒去思考和解決,不斷嘗試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自我服務能力的養(yǎng)成,會讓幼兒在日后遇到困難時不會想著放棄,而是遇到問題就想辦法去嘗試去解決。
(三)有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自主進餐,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信任與理解,尊重幼兒的選擇,引導幼兒遵守進餐的基本禮儀,學會排隊取餐,不插隊。能根據自己的飯量適度取餐不浪費,知道根據飯菜的多少適量取餐,并想著給別人留一些飯菜。幼兒可以與教師和同伴適度交流,增強師幼同伴間的親近感、信任感。
二、自主用餐的總體要求
(一)給幼兒提供自主的進餐環(huán)境
給幼兒提供自主的進餐環(huán)境,一是幼兒盛飯的時間要適度寬泛。就餐安排不可以太過統一,統一時間去洗手、入廁、盛飯,容易造成幼兒等待時間太長產生消極心理。在一定的就餐時間段內,幼兒洗手、入廁、盛飯、就餐有先有后,有的幼兒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比較快可以先去洗手盛飯。二是環(huán)境要整潔干凈,可以播放音量適度的輕音樂。音量控制在25左右,聽起來最舒服。三是座位要寬松。用餐空間應足夠寬敞,避免幼兒進餐時互相摩擦、碰撞。四是教師營造寬松心理環(huán)境。對于幼兒造成的掉飯、撒飯、浪費現象教師要用視頻的形式進行記錄,當時不過多指責。允許幼兒多次犯錯誤,有的幼兒盛飯?zhí)嗷蛱?,不要過多干涉,給與幼兒適度交談交流的環(huán)境,讓幼兒進餐這件事成為一件讓人愉悅的事。五是盛飯的多少自己可以自主,但是需要有最低限量和最高限量。
(二)管住手,管住嘴,最大程度的放手
以往教師是以監(jiān)督者的身份控制幼兒的進餐量、進餐速度等,導致進餐氣氛嚴肅而緊張?,F在教師要轉變高控制的角色定位,教師在自主進餐活動中大膽的放手,讓幼兒成為自主進餐的主人,盡量不去干涉幼兒的行為,管住手不去幫忙,管住嘴不去用自己的經驗干涉幼兒,讓幼兒在進餐活動中實現自我管理。剛開始教師往往做不到完全退后、放手,秩序混亂的時候怕幼兒燙傷,自主盛飯對小班孩子來說是不是有難度?盛飯會不會擁擠?吃飯時間怎么掌控等,但是自主進餐真正實施下來,孩子們的能力、潛力驚人,呈現出最好的自己。
(三)自主進餐規(guī)則的討論
自主并不等同于絕對的自由,是建立在規(guī)則基礎上的自主。幼兒自主活動更需要有一定規(guī)則來保障自主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經常與幼兒探討在自主進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自主進餐活動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只有讓自主與規(guī)則并行,讓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引導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與自我成長。比如針對進餐過程中適度交流主觀的音量控制,經過討論,班級采用音量控制表,來規(guī)范幼兒的進餐聲音,進餐時0級聲音,允許他們在進餐時自然產生的適度交流,需要交流時采用悄悄話1級聲音,制定的規(guī)則師幼共同遵守,當教師需要提醒幼兒時也應注意自己的音量,做幼兒的榜樣。
(四)盡量減少消極等待
幼兒就餐容易出現消極等待的現象,一是開飯前被要求統一行動入廁、洗手,等待開餐,這段時間容易造成早洗完手的幼兒在椅子上消極等待時間很長。二是打飯時排隊太長。這就要求教師進餐前的洗手準備卡控好,不過早的要求幼兒收拾整理,不必要求幼兒統一行動,保育教師去打飯的時候,教師再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后的整理歸位。幼兒整理活動有快有慢,整理玩具、洗手、取餐的幼兒分組流動進行。幼兒取餐可以采用雙邊取餐,這樣避免排隊太長造成秩序混亂,同時避免幼兒消極等待時間太長。
(五)全面保障幼兒自主進餐的順利進行
一是統一思想,讓教師了解自主進餐的意義與價值,無論教師還是幼兒對于自主進餐都有愉悅的體驗。二是保證飯菜量充足,保證幼兒自主取餐的順利進行。保健醫(yī)要嚴格按照標準帶量食譜核算每日飯菜食量。開展自主進餐,幼兒對飯菜量的需求會有增加,尤其是在自主進餐活動剛開始,幼兒對用餐量把握不是很準,有浪費的現象,我們給幼兒提供的飯菜一定要有富余,保證每名幼兒能夠有足量飯菜的攝入。三是保障用餐工具的提供,自主用餐勢必造成分餐勺、分餐夾的增加,容易導致后勤的工作量增加,這就需要后勤最大程度的支持與保障。
三、自主用餐的操作與指導
(一)幼兒使用什么樣的餐具
第一,材質安全,符合環(huán)保要求。第二,能消毒,耐高溫,符合衛(wèi)生要求。第三,漂亮,能夠引發(fā)幼兒進餐的欲望,符合幼兒藝術審美要求。幼兒喜歡漂亮的餐具就餐,我們?yōu)橛變壕倪x擇幾款餐具,讓家長們參與選擇,小班、中班、大班分別選擇不同方案的餐具。第四,方便幼兒使用。教師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對分餐餐具的使用情況進行研討與實地考察。幼兒園采買小規(guī)格的分飯勺。飯菜勺最好有掛鉤,如果勺柄沒有掛鉤沒辦法固定總是掉到餐盆里,影響工具的取放及衛(wèi)生。湯勺的勺柄不能太長,勺子與勺柄呈180度弧度,不能過于垂直,否則容易把湯撒到碗外邊。
(二)幼兒取餐路線設計
根據班級空間設計取餐點兩邊取餐路線,兩邊取餐路線減少幼兒等待時間,幼兒隨來隨取。取餐點擺放的方向要便于幼兒取餐,取餐后離開和前來取餐的隊伍不交叉、不碰撞。餐具、菜品、主食在桌子上依次擺放,并在餐具、菜品、主食的兩邊粘貼對應點位,以提醒幼兒不要漏掉菜品或餐具,整個取餐環(huán)節(jié)流暢有序。
(三)掌控合適取餐量,保證營養(yǎng)全面攝入
幼兒在自主用餐開始時,對食物取量的把握是沒有什么準確概念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對自己喜歡的食物取得特別多,容易造成食物浪費。還有的幼兒對不喜歡吃的食物一點也不取,造成營養(yǎng)攝入不平衡。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用餐量的標準,根據膳食寶塔計算標準量,允許幼兒在此基礎上酌量減少或增加。
1.認識膳食寶塔,計算每名幼兒膳食營養(yǎng)所需標準量。給幼兒出示寶寶膳食寶塔,讓幼兒說一說每天吃飯必須攝入的食物有哪些?每天應該攝入的量應該有多少?為了讓幼兒對所需食物量有直觀形象的了解,教師采用視頻動畫、實際操作的方法演示每類膳食所需的標準量。
2.實際取餐食物量的把握。飯量較小的幼兒應遵循每樣都盛的原則,保證 “一勺”“一個”“一格”的基本量。“一勺”就是一勺蔬菜、一勺葷菜,一勺湯;“一個”就是一個面包、一個雞蛋、一個饅頭、一個包子, “一格”就是一格米飯等標準。吃的多的幼兒也遵循每樣都盛的原則,在吃完標準量的基礎上,適量增加,每樣增加量不超過“一勺”“一個”“一格”。
(四)就餐禮儀公約
在自主取餐初期,小班的幼兒秩序比較亂,排隊的隊伍亂做一團、飯菜掉的滿地都是、吃飯邊說邊玩,教師就會忍不住去維持秩序。但教師要努力改變自己固有的教育理念,嘗試讓孩子來解決問題,教師通過把幼兒取餐時的視頻錄下來,然后和小朋友們進行討論,這樣的排隊方式怎么樣?我們應如何排隊呢?以此和幼兒來共同約定就餐的秩序和禮儀 。
(五)餐后衛(wèi)生及值日生工作
首先,餐后衛(wèi)生。幼兒自主收拾碗筷盤子,餐余垃圾倒在指定的回收盆。值日生按照各自的職責進行餐后衛(wèi)生勞動。其次,值日生工作。教師可安排小桌長、整理員、保潔員、檢查員等分工。值日生工作確保每一名幼兒都能參與,每一名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得到鍛煉。
幼兒自主進餐打破長期以來幼兒“被動接受保護”“包辦代替”的局面,在保證幼兒健康的前提下放手,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成長,獲得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