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要] 當代教育家魏書生談到班級管理時,一直強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則。班主任在設置班級職位時,抱以“萬事皆會有章可循”的美好期待,但在實際生活中,依舊會出現“大事挑人做,小事無人做”的情況。馬斯洛需求理論是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對于班主任管理班級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筆者在班級工作中引入馬斯洛需求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加以增減,在班級崗位的設置、選拔、任用、評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班級管理;馬斯洛需求理論;內在動機
作為班主任,每次走進教室,看到地面的垃圾、散亂的桌面、喧嘩的人群,都會感到頭疼。我一直以為是學生自身的素質問題,抑或他們對于班級事務比較冷漠。直到我看到殷振洋老師的《懂心理,帶好班——班級心靈管理新理念》,我才發(fā)現,原來學生的行為動機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學生的班級責任心不強,多是因為“責任分攤”不明確。要想喚起學生的責任心,必須先去思考他們的需求。
我回想起自己在高一時設置班級崗位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需求。比如,我需要一個班長幫我發(fā)號施令,因而設置班長的崗位;我需要一個勞動委員管理班級衛(wèi)生,因而設置了勞動委員的崗位。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崗位對于學生的意義,這位班長真的需要鍛煉“班長”的能力嗎?那些沒有當上班長的同學就不需要獲取“班長”的能力了嗎?有感于此,我在班級具體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了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開始調整班級職位及班級管理。
一、生理需求
這是馬斯洛需求中最低級的部分——食物、水分、空氣、睡眠等需求,它們在人的所有需求中最重要、最有力量。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干凈的環(huán)境、安靜的學習氛圍、有營養(yǎng)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應該滿足學生學習的生理需求,當發(fā)現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這種本應持續(xù)供給的需求被人為中斷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調整。
班上的小周在周記里寫道:“黃老師,上周三下午做核酸檢測的時候,我發(fā)現我們班秩序不好,很多人插隊、說話,也沒人管管;之前義賣活動的時候,其他班早就擺好了攤子,但我們班遲遲沒有組織好,甚至還有人回教室做作業(yè),感覺這件事和他們毫無關系。我感覺我們班不溫暖,也不團結了。”不得不說,小周很看重班級的集體榮譽感。我在他的反饋里,看到了他有參與班級管理的需求。經過我的觀察和分析,班上還有將近一半的同學沒有職位,他們也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向我表達了他們發(fā)現的班級問題。比如,無人及時通報每天的寢室情況,班級的綠植無人管理,無法及時得知第二天的天氣,放學忘記關燈或鎖門,多余的資料隨處可見等等。我相信每一個班主任都曾經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生過悶氣,也抱怨過“班上怎么一個頂事的人都沒有”,甚至還在班上發(fā)過火,但過后這些現象依舊存在。我們的情緒被困在了這種無奈的死循環(huán)中。
因此,以生理需求為導向,我的解決方式是針對共同需要設置崗位。首先,讓班長統(tǒng)計出來沒有任何職位的同學的名單。其次,讓這些同學給自己安排一個職位并標明職責。他們想出了很多職位,如壽樂家(記住每位同學的生日并帶領全班唱生日歌)、護花使者(打理綠植)、天氣之子(預報天氣)、水利局局長(為班級搬運桶裝水)、珍視明使者(監(jiān)督眼保健操)、桌家柜人(維護桌柜整齊、整潔)等。他們總共想出了18個班級新崗位。最后,經過班上同學表決后,由班主任頒發(fā)聘書,同學們就正式上崗了。每一個月都會有一次測評,防止工作懈怠。
以上崗位的設置,完全由學生自己命名、申請、評選,我也為他們每個人打印了聘書。那些平時比較沉默的同學,拿到之后工作上非常積極,他們特別珍惜屬于自己的崗位。此舉既滿足了同學們的需求,也明顯提升了班級凝聚力。
二、安全需求
馬斯洛的安全需求是指人們需要穩(wěn)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的環(huán)境。我認為,學生在班級中有安全感的表現有以下兩點:一是班級為其提供有秩序的學習環(huán)境,二是學生的情緒和行為能得到他人適當的關注。
某天下午,我照例走進班級查看小組本?!皩W而不厭”組記錄了這樣一條:早上收六科作業(yè)時比較混亂,某位同學課間經常不在位置上。于是,我把組長叫過來,有了如下對話:
師:作為小組長,是否知曉你們小組一直存在在規(guī)定時間收不齊作業(yè),而且作業(yè)發(fā)下來后二次訂正不過關的情況?
生:唉,黃老師,他們經常拖拖拉拉。我都不想當組長了。
師:我記得你是大家推選出來的。遇到困難很正常,你跟我說說你現在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覺得大家現在都不聽我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小組了。
從上面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小組長缺乏安全感,他的小組管理處于失序的狀態(tài)。經過觀察和分析,其他小組管理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的解決方式是滿足小組長們的安全需求和秩序需求。首先,我在班級進行了小組長的招標,給予想鍛煉組長能力的同學一個機會,同時也支持個別不愿意繼續(xù)當組長的同學參與其他新設崗位的競選,最大程度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對他們需求的關注。其次,當眾為他們頒發(fā)聘書,強化他們的角色認同,緊接著對小組長進行培訓,主旨是“小組長——既有警察的威嚴,又有志愿者的熱心”,明確小組長的職責。“警察”是正義的化身。作為組長,要有一身正氣,做好作業(yè)、紀律、清潔等方面的督查工作,同時也告知小組長,我們不能為了解決問題而去隨意指責組員,讓他們無所適從,甚至心生恨意。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組員成長進步。除了責任心,我們還應該像志愿者一樣熱心,當小組成員出現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能打退堂鼓,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相反,要積極主動去協(xié)調、解決問題。最后,我還為小組提供了評價機制,如小組連續(xù)四個星期考評第一,則可以自動評選為學期優(yōu)秀小組等。
當一個人認同肩膀上的責任的時候,他的安全需求首先被自己滿足了。當然,也增加了他在其他人心目中的信譽值。
三、社交需求
馬斯洛認為的社交需求,又被稱為是歸屬和愛的需要。高中生對于社交的需求從深層次分析,其實就是找到歸屬感,進而在他人面前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有鑒于此,在班級管理中,如果我們能夠細心發(fā)現,充分挖掘他們歸屬和愛的需要,加以遷移和利用,就能使之形成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讓其達到“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狀態(tài)。
小意(化名)從小到大都是班里的中等生,沒有耀眼的分數,沒有出眾的才藝,也不會惹麻煩,每天安安靜靜如同隱形人。我相信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學生。她的改變是從一張小紙條開始的。有一天早讀前,我來到辦公室,發(fā)現桌上有一張紙條:“黃老師,班上的感冒藥沒有了。大家都調侃再不買回來,他們感冒都要好了。麻煩您今天幫我們帶點回來?!甭淇钍且粋€笑臉,沒有名字,但我從字跡上已經判斷出來是哪位可愛的“小雷鋒”了。中午我買了藥回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這是小意同學千叮嚀萬囑咐我買回來的,大家感謝她吧。隨后,掌聲響了起來,我看到小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這件事情的后續(xù)是小意成為了班級的生活委員。從來不敢上臺說話的她,那天的競選詞讓我印象深刻:“我很普通,但我想守護大家健康的這個愿望一點也不普通。請你們給我機會讓它成真吧!”通過競選之后,我也為她頒發(fā)了聘書?,F在班上的生活事宜,我這個班主任基本上不用操心。她悄悄在周記里跟我說:“黃老師,我感覺自己現在做什么都很有勁,在這個大家庭里,我覺得自己很重要。”一年后,小意的成績也沖到了班級前10名。
四、尊重需求
馬斯洛將尊重需求分為兩類:一是尊重自己(尊嚴、成就、掌握、獨立),二是對他人名譽的尊重(地位、威望等)。自尊的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使得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創(chuàng)造力。缺乏自尊,使人自卑,就沒有足夠信心去處理問題。高中生的班級管理,公開獎勵和表揚等方式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尊重需求。
班上英語基礎較差的高同學晚自習下課后,小心翼翼地跑到我面前說:“黃老師,我可不可以第四節(jié)晚自習在辦公室背單詞?”我一聽忍不住樂了,緊接著我告訴他:“這是好事呀,你自己選一個位置吧?!焙竺孢B續(xù)幾天,他都準時拿著英語書過來。從那以后,他每次英語單詞聽寫都會比上次少錯一兩個。但三周之后他就沒有再來,我問他原因,他低著頭說:“我感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趕不上別人隨便一記……”
我很清楚他的情況,父母離異,從小性格比較內向,甚至有點自卑。英語學習的難度對他來說比別人大得多。我和英語老師都很想幫幫他,最后我們決定任命他當英語課代表。小高同學得知這個消息連連擺手,覺得自己不可能勝任。我們告訴他,先嘗試一個月,如果還不愿意,就不再勉強。第一天上任,聽寫英語單詞讀錯了一大半。第二天,讀錯了一小半。第三天,終于全部讀對了。第四天,上課回答問題表現不佳……一個月后,他興沖沖過來找我:“黃老師,我已經和周老師說好了,我繼續(xù)當科代表!”我問他:“現在不怕出糗了?”他樂呵呵地說:“你們這么相信我,我肯定要爭口氣??!”最后,我將科代表的聘書交到了這位英語提升近80分的小高同學手中。
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前四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貼合高中生的成長過程,而第五個,也是最高級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則更多是在成年后,因此本文不再敘述。
總而言之,馬斯洛需求理論給我的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新的視角。根據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崗位,小小的聘書承載著大大的擔當。遇到問題我們多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動機,對事不以偏概全,對人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希望我們在學生追求自我價值的道路上,澆出希望之花,結出智慧之果。
[參考文獻]
[1]褚躍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
[2]殷振洋.懂心理,帶好班——班級心靈管理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