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霞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語文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在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從小學會閱讀,引導他們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使他們在未來生活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中頭等任務(wù)。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當中還有不足,教師需要采取合適的策略來開展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新課程對閱讀性質(zhì)的定位,充分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意味著閱讀對學生的成長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會閱讀文章,然而部分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總是閱讀不到位,學生在閱讀中沒能真正領(lǐng)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主要是因為語文教師沒有引導學生運用正確方法來進行閱讀,所以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采取有效策略,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
一、語文閱讀的意義
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如果積累了大量的閱讀,其視野會更為開闊,思維更為靈活,那么在學生做題的時候,他們的思維就不會止步在一個狹窄的區(qū)域。再者當學生的閱讀面寬又深的時候,他們在思考問題時,也絕不會停留在表面上,他們的分析與綜合能力也會提高,而這些都是構(gòu)成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閱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情商。古人說:“讀史可以明智?!遍喿x可以豐盈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書籍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生活中觸摸不到的人或事物,讓他們的心靈在閱讀中得到滋養(yǎng)。此外,閱讀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些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
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學生在課堂閱讀教學當中具有比較大的被動性。當前,有部分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中太過于看重讓學生理解文章字詞句,且教師全部教學內(nèi)容均按照應試教育的模式來進行,這更加凸顯出學生閱讀的被動性。雖然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會和學生進行一定的交流,但交流也只是局限在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教師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用來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并在課堂中向?qū)W生預留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此外,有許多閱讀問題,教師在課前都有預設(shè)標準答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學生去深入探究文章作者所想要體現(xiàn)的真實情感,且學生在閱讀當中也不能讓自身篩選信息能力得到鍛煉,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明顯偏低。
三、小學語文閱讀的具體策略
1. 指導學生預測閱讀
預測指的是在對現(xiàn)有信息掌握的情況下,根據(jù)一定方法和規(guī)律來測算未來的事情,從而提前知道事情發(fā)展的過程與結(jié)果。預測能夠讓學生大腦中的圖式得到激活,使得學生更好地補充與強化新知識。預測不但是一種效率高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chǔ)閱讀能力。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預測閱讀策略,能夠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客觀規(guī)律有自覺的認識,讓他們能夠?qū)⑽恼聝?nèi)容和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聯(lián)系,幫助學生預設(shè)可能會發(fā)生的不同情況,從而引導學生能夠勾畫出文章內(nèi)容發(fā)展的大致輪廓,使得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教師在教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關(guān)注文章題目《觀潮》,讓學生知道本篇文章講的是看、觀察潮水,教師在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有無看到過潮水,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所看到的潮水是怎么樣的,啟發(fā)學生思考可以運用什么詞句來描述潮水,然后引導學生預設(shè)本篇文章作者是如何描寫潮水的,使得學生先對文章脈絡(luò)有基本認知。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精讀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明確文章中哪些是描寫潮水的語句,讓學生在閱讀當中發(fā)現(xiàn)文章作者觀潮的順序。這樣使得學生對文章的預測得到回應,他們也能夠在文章描寫中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
2.指導學生有速度的閱讀
一篇文章中或許涵蓋了很多內(nèi)容。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除了指導學生進行精讀文章外,還可以指導學生略讀文章。文章的精讀和略讀具有不同的要求,精讀對文章理解的要求較高,而文章略讀的要求一般是粗知大意,學生在略讀當中只需要明確文章的重點與難點內(nèi)容,使得重點與難點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章,一般教師不會要求學生在略讀文章中掌握詞句。在略讀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jù)連接語的提示,然后再進行閱讀、思考以及交流,讓學生先對文章內(nèi)容有初步體會,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jù)一兩個重點問題來開展討論,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比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搭石》的課文時,由于內(nèi)容篇幅稍短,教師就要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為抓手,要求他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又如,在對該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的課文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不妨指導學生嘗試抓住每段內(nèi)容中含有的關(guān)鍵詞句展開閱讀,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有一定提升。
3.指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
小學生因年齡比較小,還沒有良好的自覺行為,也沒有持久且強烈的學習意識?,F(xiàn)階段學生在閱讀學習當中,學生的主動自覺意識還有所欠缺,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走馬觀花,只是為了較快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wù),致使閱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了讓閱讀教學效果提高,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性地閱讀,使他們知道文章閱讀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語文教師在設(shè)置問題的時候,需要盡可能讓問題有更大的趣味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對文章閱讀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有欲望探究文章內(nèi)容。同時教師所設(shè)置的問題也需有一定思考性,讓學生在閱讀中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與認真分析,引導學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使得閱讀教學更有針對性。比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上冊《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可以有目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向?qū)W生提問“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作者去了鳥的天堂有幾次?”“作者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作者第幾次才真正見到了鳥的天堂呢?”“文章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有哪些句子?”讓學生嘗試帶著這些問題來進行閱讀,指導學生在文章閱讀中找到問題答案,在帶著目的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還具有一些短板,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為了讓小學語文閱讀有更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要領(lǐng),指導學生掌握預測閱讀、有速度的閱讀、學生有目的的閱讀等學習方法和策略,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得到一定提高,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梁曉華. 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指導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2021,10(2):1.
[2] 李偉如.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性[J]. 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