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汪 彭素靈 溫玉柳 蔡輝 黃小燕
摘 要:閱讀是學習的第一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正確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課文中的深刻含義,加強學生語文邏輯的建設(shè)。在小學生的課文閱讀中,學生僅僅只是文字閱讀,缺乏自身的思想以及與作者的共鳴,導致了文章閱讀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當下的教育發(fā)展中,教師可以通過單元閱讀教學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建立整體思維,懂得如何正確閱讀,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義。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是提高語文邏輯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將文章中抽象化的知識點提煉,建立完善的邏輯體系,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并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引發(fā)個人的思考。
關(guān)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設(shè)計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中,閱讀教學是重點,由于小學生對于文章閱讀并未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導致閱讀的效率不佳,無法深刻理解文章閱讀的價值所在,更是無法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多數(shù)以課文為主,在散文中,作者將自己的思想以及表達的含義融入到場景描述乃至情感傳達中,讓學生通過仔細的閱讀,引發(fā)個人的思考和共鳴。小學語文閱讀主要是以散文閱讀為主,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思路,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大大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1.設(shè)計思維導圖,加強預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提前預習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主學習的意識,許多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進行了文章閱讀,將陌生的生詞標記,并未深入文章主體進行問題思考,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在當下的教育中,教師可以設(shè)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預習的思路,按照正確的流程完成文章預習,這樣可以使得預習的效率有進一步提升。例如,在預習《觀潮》這篇文章時,許多學生對于觀潮這種現(xiàn)象并未有深入的了解,為此,教師在設(shè)計思維導圖時,可以從文章題目出發(fā),引導學生加強對于題目本身的認知,帶著疑問開展閱讀,從文章中獲取正確的答案。在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中,應當明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初步的閱讀是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從文章中獲取到相應的答案,在第二階段的閱讀中,應當針對文章中的生字生詞進行了解,翻閱字典,查詢網(wǎng)絡(luò),熟悉生字生詞的含義和讀音,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對于文章主體的認知。最后一階段是針對文章的內(nèi)容,表達出個人的觀點,自己從觀潮中了解到了什么。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更具邏輯性,按照目標開展針對性的閱讀學習,大大提高了預習的效率,讓學生對于課本知識有全新的認知[1]。
2.利用思維導圖,攻破閱讀難題
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思維以及認知層面較為淺薄,許多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為了能夠加強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和效率,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攻破閱讀中的難題,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梳理好文章中的核心內(nèi)容。例如,在閱讀《蝙蝠和雷達》時,教師設(shè)計完善的思維導圖內(nèi)容,讓學生可以快速的了解到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guān)系。這篇文章涉及到的內(nèi)容較多,不僅包含了生物學的知識,更是包含了自然科學的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理解較為淺薄,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將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生物學轉(zhuǎn)向自然科學的邏輯關(guān)系進行明確,讓學生可以快速了解具體的情況,這樣可以使得文章閱讀變得更加的簡單。在文章的前篇有提到,蝙蝠是一種能夠在夜間靈活飛行活動的生物,為什么能夠在夜間靈活活動,這主要是因為蝙蝠自身特殊的身體結(jié)構(gòu),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獲取了靈感,進而設(shè)計研發(fā)出了雷達,造福了人類,突破了自然科學的研究。通過簡單的總結(jié),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以及傳達的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生活中哪些生物還可以用于科學研發(fā)中,主動思考,讓學生充分開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另外,在閱讀中,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可以將文章劃分為多個部分,每個部分明確主題以及內(nèi)容,然后要求學生進行總結(jié),進而歸納出文章的主體思想,有效攻破了學生在閱讀上所面臨的各類難題[2]。
3.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后復習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中,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良好,但是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卻無法達到預期的復習效果,導致了知識鞏固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課堂閱讀學習中,學生過于依賴教師,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各項學習任務(wù),自身缺乏思考,導致了學生并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在當下的教育發(fā)展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提高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規(guī)范閱讀思維邏輯,按照正確的程序完成閱讀學習,這樣加強對于課堂知識的再次鞏固。例如,在復習《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文章時,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從主題可以了解到,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危難時期,需要喚醒人民群眾的意識,認真學習,為祖國而努力。學生在初步復習階段,需要了解的是文章的歷史背景,通過氛圍的渲染,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共情,然后針對重點段落進行深化閱讀,了解主人公、作者的想法和情緒,帶入情感地進行閱讀,能夠使得自身與文章主人公引起共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力量所在。最后,再次總結(jié)自己在閱讀之后的想法,闡述個人觀點,強化個人思想,這才是語文閱讀的真正目的。
結(jié)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忽略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自身的進步速度相當緩慢。為了能夠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在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強化學生在閱讀中的邏輯建立,引導學生按照規(guī)范完成各階段的閱讀目標和任務(wù),全面加強對于文章主體的理解,這樣可以使得閱讀的效率有進一步的提升。思維導圖的設(shè)計能夠有效強化閱讀中的邏輯,帶有目標性地開展閱讀,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理解作者的表達,然后引發(fā)個人思想,從思想上改變自我,提升自我,這才是語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李清.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J].華夏教師,2022(08):48-49.
[2]翟穎穎.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探究[J].知識文庫,2022(0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