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琦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 ?人文?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種領悟生命本質(zhì)、體味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葉瀾教授說:“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yè)。”因此,教育必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注重學生對生命的理解,著力于學生生命情感的培養(yǎng)。教師應在學科中實施分享與體驗的教學,使生命教育觸及靈魂,使學生樹立生命意識,引導學生對生命熱愛和尊重。
生命教育不僅是教會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fā)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是教育學生關愛自身生命,更要引導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塑造學生良好健康的人格,充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關懷學生今后人生道路的發(fā)展。
語文不但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人文學科,它的人文性賦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內(nèi)涵。語文教育充滿著生命的因素,極富彈性和張力,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感乃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教材是學生閱讀的文本,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均為文質(zhì)兼美的精品,傾注了作者飽滿的情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和生命因素。而這些人文性都體現(xiàn)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其深邃的蘊意,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以本為本”的教學思想,使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有機結合起來,認真挖掘教材隱含的生命價值,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潛移默化滲透生命教育。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閱讀理解中感悟提升。
語文教學是極其個性化的,在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的生活溫暖而豐富,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就必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
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體會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教師可借此適當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人物對自己生命不止的追求,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對于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除了讓學生讀讀背背,從中吸取文化的營養(yǎng),體驗其中的趣味,還應潛移默化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豐富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境界,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讓學生懂得人應該為什么而讀書,理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理想和寬廣的胸懷,樹立起遠大的志向;《為人民服務》和《有的人》可以讓學生明白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真正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深刻含義。
二、在課外閱讀中積累運用。
語文教學是開放性的,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手段、方法的開放,也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敝腥A民族文化歷經(jīng)幾千年,博大精深,許多名著名篇給我們留下了內(nèi)涵豐富的人文經(jīng)典,是人文教育的極好教材。語文老師應營造閱讀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讀課外書,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拓展課堂教學的知識空間,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有機結合。
例如學習了《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課文后,我嘗試進行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具有強烈生命意識的課外讀物和有關生命知識的科普或影視作品,讓學生寫寫讀書心得或感想。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觀看影視作品后,從內(nèi)心受到觸動,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愛惜自己,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在生活實踐中領悟真諦。
語文教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指導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領悟生命真諦,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學習《鳥的天堂》一課后,我留下一個問題:“同學們,榕樹長得這樣高大茂盛,除了自身的生長特點、南方氣候濕潤的原因,還有其他原因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查閱資料,體會到人、樹、鳥之間密切的生命關系。就這樣,生命教育自然融入了教學活動,既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厚度,又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唇齒相依的關系,明白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從而喚醒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生命的意識,激發(fā)他們懂得要用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又如鼓勵學生去革命紀念館,感受烈士的英勇無畏和革命精神的永垂不朽;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走進大自然,更好地體會生命的趣味;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熱愛生命、自強不息的例子……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典型題材。只有這樣,語文教育才能夠真正發(fā)揮自身價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助力。
四、在言傳身教中滋養(yǎng)滲透。
要在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生命教育,教師自身還應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體現(xiàn)“身傳言教”,才能自覺關注學生生命個體的成長。作為教師,自身也應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用生命去碰撞生命,用生命去滋養(yǎng)生命,賦予生命教育以豐富的內(nèi)涵,用自己的生命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為自己的生命之路增添絢麗的色彩。
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責任。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語文教學中緊扣人文特點滲透生命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開啟一扇扇窗,讓語文課變成一片遼闊多姿的世界,讓學生學會思考,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獲得思想啟迪,充實精神營養(yǎng),用自己的筆描繪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