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瀾心
摘 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指導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檢驗學生課堂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廣大數學教師來說,只有不斷強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與合理性,才能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把握好課堂教學是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盡的責任,從課堂問題著手并注意提問的技巧,引導學生認真的思考,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學習中去,才能提高教學水平。但當前在小學數學課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存在很多不足,與新課程教學理念南轅北轍,那么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提問技巧
一、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一個完整的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的,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教”的主導作用,那么也必須讓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融入到課堂中。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師提出問題,提升思維邏輯能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時候,自我控制能力差,總想立刻弄清楚,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提高學生研究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投入課堂教學中去。
3、增添課堂氛圍
數學本身的性質就是更注重于反應能力的科目,與語文學科有著不同,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對于一些數字、算數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數學課就顯得單調乏味。營造一個輕松,積極參與性強的課堂氛圍,提問則是一個有效的辦法,教師提出一個新穎的問題,就像在道路兩旁的小樹,突然一陣微風吹來,讓學生像路旁的小樹一樣又開始輕輕地搖了起來。有技巧的提問能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來,進而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形式
1、即時提問
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經常作為測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太過即時性,想到什么就問什么,對于提問的問題沒有設計性和針對性,方式簡單、問題單一。例如在教學生:“認識角”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分別畫出長方形,圓形,正方形,問:“同學們,你們看出來這是什么了嗎?”學生答:“長方形,圓形,正方形”。很顯然這樣的問題是很隨意的,學生沒有經過思考,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答案也是顯然易見的,達不到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問題之間缺乏關聯,與知識點毫無關系,脫離課堂中心,問題難易程度不一,老師在提問時沒有任何設計。
2、問題沒有針對性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只注意到班級中學習較好的學生,對他們的提問較為頻繁,無論問題的難易程度都讓他們回答,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教差的同學,原本教師提出的問題自己能夠回答,但由于教師的忽視,就會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成為了課堂中的觀看者,認為只要看著他們回答就好,反正老師也不會問我的。失去了學習興趣就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3、缺乏客觀的評價
傳統小學數學課中,當學生回答完教師的問題,教師都會用一些對、不對、的詞語算式對學生的評價,然后繼續(xù)提問,或直接講解。那么這樣評價是單一的,學生回答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經過自己思考總結出來的,而教師只是一個字兩個字就評價了,如果教師能進行客觀,多角度的評價,會給予學生更好的認可。
三、小學數學提問技巧的應用
1、知識點提問分層
一節(jié)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做到精心策劃,難易程度分明,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進行詳細的規(guī)劃,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對于提問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要清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教學基礎知識點,拓展點相結合,其次問題的設置應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和特點進行提問,最后,教師要顧及到班級的每一位同學,不能只照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2、問題的提問要根據時機
教師講解知識點前,要先有一個前提引進,例如:在講解“角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情景:“我們去上學”根據這個情景教師拿出一些交通指示的圖片,轉彎指示牌(三角形),出口指示牌(長方形),限速指示牌(圓形)等,讓學生們比較他們的不同。教師可以問:這些是什么?學生答:交通標志。那么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他們表示的意義有什么不同?這時學生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讓學生各抒己見,當然課堂的氣氛就會被帶動起來,那么這個提問的時機就很高,使問題有效。不同的時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如果有學生迷惑時進行提問,就會起到啟發(fā)引導的作用;在關鍵知識點提問時,突出問題的重點。
3、要及時回答學生問題
學生有問題,教師要及時回答并講解,這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做課前準備時,不但要設計好問題,更要理清思緒,明確給出答案,同時,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對于哪種學生會出現會出現什么問題,應該怎樣引導,在提問的問題中,學生給出的問題肯定會不同,那么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對不同回答給出不同的評價,數學這門科目答案是為唯一的,知識方法可以不同,對就是,錯就是錯,教師不能模棱兩可,通過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把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結
綜上所述,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高低。數學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水平,要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同時還要把握提問的時機,創(chuàng)新提問形式;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水平的提高。對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要想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須要加強對有效提問的重視,從增強問題的趣味性、邏輯性和層次性等方面入手,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才能將有效問題的引導和互動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索智慧. 深度教學視角下小學高段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 2020.
[2] 陸海芹. 讓問題點亮小學數學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探究[J]. 新智慧, 2021(23):2.
[3] 黃永煥.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措施分析[J]. 讀書文摘:中, 2020(9):1.
[4] 高世文.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