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菊花
摘要:微課是一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微課視頻教學,可有效借助微課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進行整體歸納和局部梳理,幫助學生從視覺、聽覺上融入課堂學習,既豐富了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又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興趣與新奇。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深入研究實踐,利用微課優(yōu)勢探究教學策略?;诖?,文章簡要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信息技術;設計與應用
引言:
隨著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wǎng)絡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已是必然,各種新型技術被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嘗試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微課就是眾多新型信息技術中具有獨特價值的一種。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啟蒙階段,更需要發(fā)揮學科特長,結合具體學情,積極地在教育教學中使用,這既有助于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教育教學質量,也能夠為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更好地進行整合打好基礎[1]。為此,筆者結合個人近些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及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微課設計和應用從如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優(yōu)勢
(一)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的年齡階段,探索新事物的主觀能動性較強。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采用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很難在課堂中提高學習興趣。如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利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恰恰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將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弊端,從各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2]。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獲得自主權的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一年齡特點,借助微視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微視頻的一個特點就是短小生動,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如果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利用微視頻突出教學的重點,向學生分享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就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策略分析
(一)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并未養(yǎng)成自主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時間來學習和實踐,這種現(xiàn)狀既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先設計預習目標,然后提煉關鍵內(nèi)容設計預習課件,梳理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突出學習難點,明確學習重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行練習操作,增強新知預習的效果[3]。
如在教學“初識Scratch”時,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介紹編程軟件Scratch,教材內(nèi)容抽象且籠統(tǒng)。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編程軟件Scratch。此時,教師設計微課引導學生預習,利用趣味化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編程軟件的興趣,然后從已經(jīng)學過的軟件界面遷移到Scratch軟件界面,讓學生了解Scratch是什么,其界面包括哪些窗口分區(qū),最后利用小游戲介紹編程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僅利用六分鐘就簡單了解了即將學習的新知識,且對編程軟件產(chǎn)生了探究興趣,這對課堂教學大有裨益。
(二)結合小學生認知及身心發(fā)展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恰當?shù)厥褂梦⒄n就是一種積極的嘗試。這主要與微課的以下特點有著直接關系:一是微課設計中往往需要整合包括視頻、文字、圖片、音樂等各種信息要素,“具有展現(xiàn)形象、靈動景象的優(yōu)勢”。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們盡可能在搜集素材時選擇或設計一些卡通可愛的動畫人物或形象,或者是學生們熟悉的音樂等作為微課的設計元素,拉近學生們與教材知識的距離,然后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氛圍中,直觀生動地對相關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展示,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或避免課堂的枯燥無趣。
如筆者在講述《認識鍵盤》這部分內(nèi)容時,便在課前首先以所帶班級中的幾位孩子為原型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卡通頭像,然后邀請他們分別就鍵盤的分區(qū)、常用控制鍵的輸入等內(nèi)容進行了介紹并錄音,最后再用相關的音視頻編輯軟件對上述素材進行了處理和渲染,最后形成了微視頻。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自己或同伴的頭像及聲音出現(xiàn)在了屏幕上時,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聽課熱情,課堂效果令人欣慰。就其作用來說,這既是對微課制作過程中參與學生的一種肯定和鼓勵,也有助于其他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微課的制作及學習中。二是從微課時長上來看,一般為5~10分鐘,這既避免了時間過短制約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和學生的理解與接受,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小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三)創(chuàng)設課堂學習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的記憶力有限,并不能完全熟記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nèi)容,所以在教材中很難定位到關鍵操作步驟,容易影響實踐效率。因此,教師可應用微課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利用微課出示實踐操作的要求與步驟,讓學生對照微課進行操作。面對不熟悉的地方反復觀看,利用實踐加深記憶。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又能幫助學生及時消除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設計花瓶”時,本節(jié)課程重點介紹了拉動中的“旋轉”操作,要求學生繪制一個圖形的半剖面,再使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建一個模型。因此,教師可設計操作演示的微課,并在課堂上滾動播放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先建立一個花瓶模型,繪制花瓶的半剖面,再使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完全拉動,使用“殼體”工具去殼,最后使用“表面曲線”工具在花瓶的表面繪制花朵形狀進行拉動,裝飾花瓶的表面。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微課這一形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高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這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實踐摸索,通過努力和完善,幫助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卞娜.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微課的應用[J].新課程,2020(26):117.
[2]蔡新秀.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3]劉華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微課整合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8):42.DOI:10.16704/j.cnki.hxjs.2020.18.029.970D5D3F-DDF5-4AC7-B362-B49C2024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