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芳清
摘 要:小學音樂的學習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能力以及欣賞能力,促進學生藝術涵養(yǎng)的養(yǎng)成,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個學科都進行了改革,音樂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小學音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才能適應現(xiàn)代化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改革;音樂教學
引言
音樂的學習需要學生找到音樂的感覺,才能順利地走進音樂的世界。如果只是機械的、簡單的、程式化的進行音樂課堂教學,學生就會極容易迷失欣賞和學習的方向,不知道到底要學什么,從而覺得歌曲已經聽膩了,產生乏味的感受。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新穎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會如何去學習音樂,激發(fā)從新穎的教學內容中去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提升音樂素質。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小學教學中較為特殊的科目,音樂生動、具有活力的氛圍吸引著活潑好動的小學生,這也正是小學生比較喜愛,樂于學習的科目之一。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提高學生內在的思想覺悟。音樂教學雖然存在,但其中的教學方法也不足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人格影響。隨著近些年來教學理念的轉變,人們開始注重音樂教學,了解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音樂伴著人類文明的形成而產生,古時候,人們就懂得運用音樂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音樂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帶給人身心上的洗滌,同時融合了作者的情感,感染著聆聽者。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品位,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對樹立學生的人格有較大的幫助。在新時期,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思維的提升對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科目大有裨益。
二、小學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策略
(一)合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內容都是圍繞學生身邊的事物展開,所以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傳遞給學生一個信念,就是音樂的魅力不在于課堂,更不是教材上的幾首歌所能代表的,其真正的魅力存在于生活中。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重新設計整合,營造融洽的生活化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從內心體驗音樂的魅力。舉例來說,在《賣報歌》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一些符合歌曲內容和時代背景的情境。比如這首歌的音樂背景是舊社會的二三十年代,學生并不了解舊社會的生活,很難了解歌曲里的報童的艱難生活。教師需要對教室進行布置,呈現(xiàn)出一些老式臺燈、舊報紙、仿古擺件等道具,營造民國時期的風貌。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歌曲的環(huán)境中,將自己想象成一名賣報的少年,用自己的感受去聆聽歌曲,幫助學生迅速地融入賣報歌的情境當中,跟著音符進行想象,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音樂中的節(jié)奏,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全新的認知。
(二)在音樂教學中增設趣味活動
音樂教學中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增設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趣味的吸引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藝術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猜歌名的趣味活動,活動開始前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可以以競賽的方式進行猜歌名活動,教師唱出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內容,學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搶答,并給搶答正確的小組計上一分,當活動結束后,對于得分較多的小組給予獎勵。在猜歌名的趣味活動中,學生情緒高漲,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識譜唱譜的比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教師在新課講解完成后,讓每小組派一個代表對這節(jié)課的曲譜進行識譜和唱譜,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并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效果。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物質上的獎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認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yǎng)。
(三)完善評價機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對于評價機制的制訂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教師喜歡用打分的形式來評價學生,以選擇同樣的曲目讓學生依次演唱來打分,這種評價模式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yè)歌唱能力,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對于處在思維活躍期的小學生,小學階段正是擁有各種新奇想象的時期,不應對其多加限制,讓學生成為單純的模仿機器。對此,當前的教學應重視評價的多元化,要求在評價中進行創(chuàng)新,真正起到評價的作用。比如,在對學生考核時,考核曲子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這樣便于學生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曲子,發(fā)揮出自身良好的狀態(tài)。在學生演唱完畢后,也要給予學生自由闡述時間,引導學生說出自己選這首曲子的原因,以及在演唱中融入了自己的什么情感等,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心中所想,便于進行客觀評價。還要制訂不同于教師的學生之間互評的制度,同齡人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進步,也給予學生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以教材中《蝸牛與黃鸝鳥》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手勢舞的方式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做動作,發(fā)展學生的手腦協(xié)調力,學生可以在學習完成后與同桌互相表演,互相評價,評價的點可以是動作、旋律、節(jié)奏感等,讓學生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有些學生歌唱得好,但動作不到位,有些學生動作好,但唱歌不在調子上,這都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結語
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意義,通過多種方式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我們身邊存在著大量的音樂素材,教師應在課堂設計中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引導學生從新穎的教學活動中學習知識,去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用自身的領悟力來提升音樂素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的音樂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趙歡歡.淺析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參花,2020(20):147-148.
[2]韓輝.新時代小學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索[J].理論觀察,2019(5):147-149.
[3]王小紅.淺析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北方音樂,2018,38(4):234.
[4]賈趙輝.探討趣味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20(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