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真真,鄭州市第六初級中學教師。
【教學目標】
通過抓取律詩關鍵詞,追蹤詩人思維發(fā)展,掌握方法、高效閱讀。
【選文情況】
選文:《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
選文來源: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
文本簡析:
本議題所選五首古詩均是八上第三單元第13課的課文。這五首唐詩都是律詩,有著嚴格的格律,音韻和諧;構思巧妙,起承轉合,結構精巧;寫法多樣,情景交融,情感真摯。
這五首唐人律詩按照時間脈絡放在一起,很適合開展多文本閱讀活動。五首詩歌,深淺有別,各有特點。教師可抓住詩歌的精要之處,指點一二,引導思考。以關鍵詞的抓取為切入點,追蹤詩人思維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深刻性、靈活性、關聯(lián)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設計意圖】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上冊學習了古詩四首,分別是:漢樂府,唐絕句,唐律詩,元曲;下冊學習了古詩五首,分別是:初唐古體詩,盛唐古體詩,宋絕句,宋律詩,清絕句。從文體的角度上來說,八上集中選了五首唐律詩,既能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詩歌發(fā)展的脈絡,又能感知到唐律詩的精彩優(yōu)美,進而領悟到唐詩之所以是中國詩歌發(fā)展高峰的原因。但是,對詩歌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還需要教會學生閱讀詩歌的方法,更需要通過閱讀鑒賞,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一課時是這一課的第四課時,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注重方法訓練。
二、目標確定
學會抓取每首詩歌的核心關鍵詞,是本節(jié)課閱讀教學的重點;以關鍵詞為支點,整合解讀每首詩歌,追蹤把握詩人的思維發(fā)展,是閱讀教學的過程;學以致用,高效閱讀,獲得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是本節(jié)多文本閱讀教學課的難點。
三、學習過程設想
本節(jié)課的設計,希望學生通過集中學習五首律詩,在自主學習、教師引領、合作交流、討論質疑等環(huán)節(jié)中學會抓取關鍵詞的方法。
在多文本閱讀鑒賞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動詞和情感詞是律詩的關鍵詞,在掌握抓取關鍵詞方法的基礎上追蹤詩人思維的發(fā)展,進而促進自己思維品質的提升。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內容
(導語)同學們,本周我們用三個課時學習了《唐詩五首》,初步感知了律詩之美,下面請你以“律詩美,美在? ?,因為? ? ? ”的句式表達你對律詩的理解。
學生自由表達,各抒己見。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律詩又獨占唐詩的鰲頭。律詩之美,除了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音律美,結構美,遠近結合之美,動靜結合之美,虛實結合之美,多種修辭之美,多種表達方式之美等等,還美在每首詩都圍繞著一個字來寫,起承轉合之間井然有序,思維發(fā)展渾然一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尋找每首詩歌里面的關鍵詞,追蹤詩人的思維發(fā)展。
二、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抓取律詩關鍵詞,追蹤詩人思維發(fā)展,掌握方法、高效閱讀。
三、聚焦關鍵詞,追蹤思維發(fā)展
(一)以《野望》為例教師示范引領
1.誦讀《野望》,找出本詩的關鍵詞?
2.同學們都很迅速的找到了《野望》的關鍵詞是“望”,為什么這么篤定呢?
生1:因為題目里有望,第一句也有。
生2:因為全詩都在圍繞望寫,先寫望的地點、時間、心情,然后寫望的景色,最終又回到望的心情。
生3:我覺得望字是關鍵詞,還因為這樣的野望讓作者堅定了“長歌懷采薇”做一個歸隱者的想法。
3.好,同學們,你們不僅準確找到了本詩的關鍵詞,還以這個“望”字為起點,追蹤了詩人王績的思維發(fā)展過程:在哪里哪個時間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望”是《野望》的關鍵詞,它出現(xiàn)在題目里,是動詞,那么是不是關鍵詞都出現(xiàn)在題目里,都是動詞呢?下面我們來齊讀感知《黃鶴樓》。
(二)以《黃鶴樓》為例教師示范引領
1.《黃鶴樓》的題目里沒有動詞,全詩倒是圍繞著黃鶴樓在寫:詩人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那么本詩的關鍵詞是黃鶴樓嗎?請同桌兩人商量一下。
生1:雖然題目是黃鶴樓,全詩也多次出現(xiàn)黃鶴樓,但我感覺關鍵詞不是黃鶴樓,它就是一個場所而已,就和《野望》里的野外一樣,重要但不關鍵。
師:非常好的直覺思維,而且表達清晰明了。
生2:我認為是“愁”字,把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感直接表達出來了。
生3:我也覺得“愁”字是關鍵詞,因為結合上節(jié)課學習的背景,崔顥這個時候是仕途不順,失意彷徨的,所以除了“鄉(xiāng)愁”之外還有“宦海沉浮之愁”。
師:同學們的感悟力很贊!表達更贊!我們是不是抓住這個“愁”字結合詩句來追蹤一下作者崔顥的思維發(fā)展呢?他站在黃鶴樓上為什么會想到“駕鶴而去的仙人”呢?
生4:是不是仙人乘鶴而去,崔顥卻不可能像仙人那樣?
生5:我們在總結主旨的時候說本詩“吊古思鄉(xiāng)”我覺得吊古也有愁在里面,因為現(xiàn)實太骨感,只能對著白云發(fā)愁。
生6:頸聯(lián)以樂景寫哀情,也有愁。
2.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們試著把剛才所說的整合一下,本詩圍繞“愁”字,先寫“吊古之愁”,再寫“樂景之愁”,最后寫“思鄉(xiāng)之愁”,他這樣寫的邏輯是什么?
生1:由古到今。
生2:由近到遠。
生3:由虛到實。
3.是??!由古到今、由近到遠、由虛到實,崔顥這樣的邏輯思維過程都是圍繞著“愁”這個字在展開的,“愁”是本詩的關鍵詞,是情感詞。那么,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剩余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要求每首詩最多兩個組選擇。結合剛才我們所學習的方法,抓取關鍵詞,追蹤思維發(fā)展。2E295865-3510-441F-8940-7CC66396E377
四、鞏固新知,鍛煉能力
1.小組選詩后討論三分鐘。
每個小組上臺講解的時候建議全組都上去,朗讀時集體讀或示范性朗讀。講解時2人主講,2人板書,2人補充。
2.《使至塞上》的小組探討結果。
第一組:我們組認為本詩的關鍵詞是“使”,“使”在這里是出使的意思。為什么出使?因為被貶謫了。那么這個時候,詩人的情感就是孤獨苦悶,這從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單車、屬國、征蓬、歸雁這些詞語就可以看出來,詩人內心的抑郁和激憤。而塞外特有的風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樣壯美的景色,沖擊著詩人的心靈,讓他的心情有所改變,變?yōu)樾蕾p美景的寧靜。及至尾聯(lián)遇到殺敵報國的將士,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也噴涌而出。因為出使,所以心情有這樣一個一波三折的變化,而正是這樣的情感變化,使得這次出使邊塞變得意義非凡。
第二組:我們組認為應該是邊塞的“塞”字,一是題目里面出現(xiàn)了,還有詩歌里面也出現(xiàn)了。整首詩寫的就是到邊塞去的所見所感,如果不是到邊塞去,就不會有最初的苦悶孤獨之感,如果不是到邊塞去,就不可能看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特壯麗風光,如果不到邊塞去,也不可能遇到負責偵查的騎兵部隊,感受到邊關將士的報國熱情。
3.好,同學們,這兩個組有了分歧,但都能很好地陳述自己的理由,下面請全班同學就他們的看法進行班級大討論,時間1分鐘。
生1:我認為應該是“使”,因為這是一個動詞。在動詞和名詞中間我選擇動詞作為關鍵詞。
生2:我的看法也是“使”,因為名詞確實不能作為最關鍵的詞來統(tǒng)領全篇。
4.同學們,理越辯越明,當我們把這些詩歌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動詞比名詞更關鍵,更能引領詩人思維的變化。
5.《渡荊門送別》的小組探討結果。
第三組:我們組認為本詩的關鍵詞是“送”,故鄉(xiāng)水送我的船,為什么要送我的船?因為對我依依不舍。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我對故鄉(xiāng)的留戀之情寫活了,充滿了情趣。
第四組:我們組認同他們的說法,也認為是“送”字,但我們要補充的是,“送”這個字之所以關鍵,還在于也是作者將要離開家鄉(xiāng)到外闖蕩喜悅心情的一個折射。如果很沉重的依依不舍,就不可能用送這個字。
6.《錢塘湖春行》的小組探討結果。
第五組:我們組認為本詩的關鍵詞是“行”,行是動詞,因為出行賞春,所以感知到早春的美好,觀賞到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這眾多美景。還因為作者的游蹤在不斷變化,視角在不斷變化,這都是行走的結果。
第六組:我們組不認同他們的說法,我們認為是“愛”字,愛是形容詞,因為愛著早春的美景,所以才會出行。因為愛著錢塘湖,所以才能發(fā)現(xiàn)錢塘湖早春的美好,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早春圖。如果沒有這份愛在里面,出行又能怎么樣呢?
7.《錢塘湖春行》的關鍵詞到底是“行”還是“愛”呢?下面還請全班同學就他們的看法進行班級大討論,時間1分鐘。
生1:我認為應該是“愛”,因為情感比行動更重要。
生2:我的看法也是“愛”,因為表達情感是詩歌的終極目的,只要有情感類的詞語就一定是關鍵詞。
師:《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知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感和志向是詩歌的靈魂。所以情感詞比動詞更關鍵。
五、探討歸納,總結方法
問題: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到律詩抓取關鍵詞的方法了嗎?小組討論交流1分鐘。
參考答案:有情感詞考慮情感詞;無情感詞考慮動詞。
【作業(yè)設計】
律詩作為唐詩的重要組成,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杜甫的《登高》被稱為“七律古今第一”,請參照我們本節(jié)課所學,學以致用,抓取《登高》的關鍵詞,追蹤作者杜甫的思維發(fā)展。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我認為本詩的關鍵詞是
因為:
【板書設計】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多文本閱讀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立項編號:dwbyd20010122)研究成果。]2E295865-3510-441F-8940-7CC66396E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