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活化教學已逐漸成為小學英語教師亟待思考和研究的新課題。隨著英語的普及,小學英語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相較于語文學科而言,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單靠記單詞、學語法,而沒有語言交流和教學的環(huán)境,那么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便很難得到提高。因此,加快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進程,整體提升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是當下英語教師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18-0141-03
實踐出真知。無論學習什么知識,即使理論知識再豐富,若落實不到實踐中去,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對于英語學科來說,實踐尤為重要,這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和目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大力倡導的。在大部分學生看來,學習英語只是為了迎合學校考試的需求,除了課堂,日常生活中對英語的使用微乎其微,這就使得學生忽視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理解不了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加之英語語法的繁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降低。
一、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為了達成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水平這一目標,就要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理解,增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使學生感受英語的語言魅力,進而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下面對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幾點總結,希望能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古人訓:事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明白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學生才會有動力去學習,英語學習也不例外。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對以后的工作、生活有怎樣的作用,讓他們了解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得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提高自身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相對于“國產的”語文來說,英語可以算作“舶來品”。對于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只讓學生背單詞和學語法,而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外國文化的感知力。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種機遇,讓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熏陶的教師有機會領略不同的教育新風,讓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下的學生有機會感受他國文化的語言魅力。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豐富了當前單一的教學形式,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感知力。
(三)能夠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
在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探討中,師生之間建立有效互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1]。而有效互動的前提是師生之間的地位要平等且人人參與,在一個和諧民主、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敢于表現自我、展現個性、暢所欲言。新課改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活化要求,為師生有效互動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基礎。生活化教學就是將英語的學習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完成個性化的教育目標。
二、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特征
(一)生活氣息濃厚
顯而易見,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生活化。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氛圍過分死板,不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案,更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將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會得到改善,學生在相對寬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也更容易敞開心扉,教師也就有了了解學生真實想法的機會。
(二)豐富的活動內容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進行運用。而最有助于語言學習和理解的方式就是使用它。面對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教師可以把他們當作剛會說話的小朋友,設計各種活動場景,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常見物的英文表述,在不斷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學習英語知識。
三、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了生活經驗,生活化教學成了生搬硬套
為了完成小學英語生活化的教學任務,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為了追求生活化教學而生硬地創(chuàng)建生活化場景,這樣不僅不能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反而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如“Myself”一課的教學是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對話進行自我介紹。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對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和具體含義還不是很清楚,有的教師為了貼合教材內容,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強行要求學生在日常見面問好時使用英語,認為這樣可以達到鍛煉英語口語的目的。殊不知,學生在沒有掌握正確發(fā)音的情況下進行英語對話,會導致小學生說出來的英語“南腔北調”,而這“南腔北調”的發(fā)音一旦成為了習慣就很難糾正,這就加大了后面學習英語的難度。
(二)小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生活化環(huán)境比較匱乏
除了英語學科,其他文化課的學習都可以通過反復的習題練習和背誦記憶來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但是英語學科是非常注重實際應用的,需要通過不斷的口語練習加強學生的語言感覺,提升學生對語法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缺少鍛煉口語的生活化環(huán)境,小學生只是對照教材內容死記硬背,對英語的學習過于扁平化,沒有真正達到語言實際應用的教學目的。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生活化環(huán)境主要有三個,即課內環(huán)境、課間環(huán)境和課外環(huán)境[2]。
首先是課內環(huán)境。我國教師迫于升學率的壓力,在課堂上就以緊抓知識點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要求小學生記英語單詞、記語法規(guī)則,忽略了為學生創(chuàng)建單詞和語法的生活化應用場景,致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無法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其次是課間環(huán)境。僅僅依靠課堂上為小學生設置生活化場景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室、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建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如在教室的墻上張貼英語名言名句,豐富教室單調的學習氛圍;或者在黑板報上設置英語角,讓學生輪流設計英語角的內容,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形成一種責任感和義務感,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主動探索英語的樂趣。但是,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室內外一般張貼的都是中外名人的畫像,很少出現英語的相關信息,而且對于英語角教師沒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致使英語角的設置流于形式,最終導致課間生活化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以失敗告終。
最后是課外環(huán)境。小學生的課外環(huán)境主要是家庭環(huán)境,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平時生活中使用英語交流的家庭不是很多,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只限于課堂英語教師的教學。但是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主要學習途徑就是進行反復練習,離開課堂小學生就失去了英語練習的環(huán)境,學習效果也會隨之降低,學習進度和對英語知識點的掌握也會相對緩慢[3]。
四、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通過創(chuàng)建生活化趣味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加英語知識趣味性的同時,讓小學英語課堂更加生活化。如在“We Love Animal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動物,模仿它們的走路姿勢、叫聲等,教師適時穿插動物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在相對和諧、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中掌握英語的學習規(guī)律,使其意識到英語的學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二)充分利用實物教具,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氣息
相對于漢語來說,小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英語單詞不具象化,對于接受能力不是那么強的小學生來說并不能完全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教具,將英語教學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英語知識具體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如在“Lets Eat”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幾個學生喜歡吃的食物單詞,如cake、bread、hot dog、chicken、juice、milk等,將英語單詞寫在卡片上,然后再找來這些食物的圖片,讓學生把圖片和單詞對應連接起來。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設計分組賽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最先完成匹配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這種生活化氣息濃厚的教學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三)把英語教學融入實際生活,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還是課堂,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整體把握教材的內容,還要思考如何將教材死板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英語教學課堂變得更靈動,讓知識變得更好理解[4]。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單詞的學習和應用,還沒有涉及復雜的語法知識,就這點而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熟悉單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簡單句式的學習,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單詞的含義。如“Hello”這一單元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練習日常打招呼用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漢語互相打招呼,帶動課堂氛圍,等氣氛變得活躍時,教師適時插入英語單詞的解釋和學習,并引出簡單的問候句式,如“Hello,good morning!”“Hello,good evening!”“Hello,how are you?”等,讓學生從使用漢語打招呼慢慢過渡到用英語打招呼。再如在“What Time Is It?”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制作一個鐘表模型,然后在學習到哪個數字的英語單詞時,學生就把鐘表的指針撥到相對應的數字上,讓學生體驗手工制作的樂趣,學到鐘表知識的同時,也強化了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和理解。
(四)豐富小學英語教學形式,強化生活化教學理念
對于學生來說,都有學好英語的欲望,但是因為個體具有差異性,會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學習主動性不強的情況,這要求教師不僅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水平,還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建立對英語學習的自
信心[5]。
在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要求下,教師除了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更多的是要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如在“My Favorite Season”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觀察,說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有的學生可能喜歡“spring”,因為有漂亮的“flower”;有的學生可能喜歡“summer”,因為可以吃“ice cream”和“swimming”;有的學生可能喜歡“autumn”,因為有美麗的“scenery”;還有的學生可能喜歡“winter”,因為可以“make a snowman”。在這一過程中,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完整的句子,只要能夠根據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聯想到這個季節(jié)相關事物的單詞即可。
新課改對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其目的是提高現在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要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理念,引導其將小學英語的學習當作一種跨文化的學習和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的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落實生活化教學是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楊曉峰.關于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現狀及實踐對策[J].小學生(下旬刊),2021(8).
[2]勾正剛,張冬梅.張家口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21(28).
[3]王閏彩.農村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21.
[4]趙春艷.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探討[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1(5).
[5]瑪依拉古麗.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21(17).
【作者簡介】
汪祥平(1986~),男,漢族,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