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境到底”是指將情境貫穿到底的教學方法,以情境教學為基礎但同時又對情境教學進行了優(yōu)化?!耙痪车降住蹦軌驅嵥榈牡乩碇R串聯(lián)成系統(tǒng)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提高其地理素養(yǎng)。教師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該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結合,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此外,“一境到底”既要保證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又要確保情境以及問題之間的有效承接和轉換。文章就人教版八年級“氣候”一節(jié)為例,對“一境到底”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并給出合適的建議,希望能夠對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一境到底”;初中地理;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18-0108-03
“一境到底”指的是在一堂課中只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以這一情境貫穿整堂課。這一教學方式與之前的情境教學相比有著更強的體驗感,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欲望,活躍其思維,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將瑣碎的知識點整合為知識體系。但運用“一境到底”的過程中要保證情境的緊湊與連貫以及知識點的完整,對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初中地理教師應當仔細研究教材內容,設計最佳
方案。
一、“一境到底”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的現(xiàn)狀
目前,初中地理教師所使用的情境教學可以說是“一課多境”,即針對不同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情境。雖然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地理知識,但卻很難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在“一課多境”的教學中,學生看問題容易片面化,與“一境到底”相比,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此外,部分初中教師即使使用了“一境到底”的教學方法,但過于形式化,總想完成“一境到底”的情境設置,致使內容過于牽強。
二、以“氣候”一節(jié)為例設置“一境到底”教學的思路
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氣候”一節(jié)時,地理教師可以根據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氣候特征進行“一境到底”的教學設計。
情境一:在開展新課之前為學生播放《西游記》的片頭,教師再做陳述:“《西游記》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p>
情境二:在玄奘從都城長安出發(fā)取經的路上會經過我國許多地區(qū),那么他由都城長安出發(fā)到天竺會經過哪些溫度帶?(多媒體出示溫度帶劃分圖)
情境三:在《西游記》中,玄奘從長安出發(fā)去往海南的五指山找尋大徒弟孫悟空,海南的氣候與緯度位置符合什么溫度帶?大家看出由北到南的氣候變化了嗎?請結合課本分析南北方氣候的差異,總結出熱帶氣候的特征。
情境四:課件播放唐僧師徒四人行至寶象國
(今新疆地區(qū))的片段,教師根據電視中的情節(jié)為學生講解新疆的緯度位置,讓學生根據溫度帶的劃分,判斷新疆地區(qū)的溫度帶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新疆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讓學生談談新疆地區(qū)與海南地區(qū)在溫度以及降水上的區(qū)別,進而引出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標準。
情境五:當播放到唐僧師徒四人到達火焰山
(吐魯番盆地的北緣)時,教師便可以借助電視劇里對火焰山周圍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展現(xiàn)來分析地形對吐魯番盆地氣候的影響[1]。
三、以“氣候”一節(jié)為例設置“一境到底”教學的程序
(一)設置貼合教學目標的情境
教師在設計情境時應該仔細研究教材,以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設置合適的情境。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包括生活場景以及電視劇、新聞等。在設計這些情境時,教師應該考慮課標的內涵、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基礎,這樣才能將“一境到底”教學與課堂實際相結合,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將整個教學過程用統(tǒng)一情境的線索貫穿
以往的情境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有限,難以支撐整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只有連貫且具有故事性的情境才能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可以將具有連貫性的情境用到“一境到底”的教學中,增強“一境到底”的教學效果。
(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情境
學生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認知,但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智力水平的差異,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設置的情境不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那么該情境將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也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情境的共鳴,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區(qū)域位置以及地形地勢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氣候”這一節(jié)的“一境到底”教學可以在之前的知識基礎上展開。在分析唐玄奘師徒西游的路線時,教師可以結合地圖分析,然后針對具體地域講解相應的氣候類型以及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四)開發(fā)課程資源
教師在進行“一境到底”教學時應該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提供保障,而課程資源的使用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電視劇、雜志、地理實踐甚至各種App中獲得教學資源。其中雜志能為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更多的靈感,如《中國國家地理》會對區(qū)域地理以及相關人物進行詳細的介紹。
本文以“氣候”為例挖掘《西游記》中的相關情境,并展開“一境到底”教學。在利用電視劇《西游記》進行“一境到底”教學時,為了能夠將情境貫穿課堂始終,筆者根據電視劇的相關劇情對唐僧師徒所行之處的氣候進行分析。但是故事中提及的五指山在今海南,現(xiàn)實中玄奘不可能從長安前往海南再北上,為了使情境更符合邏輯,筆者將《西游記》電視劇與《大唐西域記》相結合。
(五)設置科學的問題
情境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思考,所以在情境教學中問題是必不可少的,設置合理的問題也是情境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問題與情境要有密切的聯(lián)系;第二,問題的設置要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并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層層深入;第三,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即地理思維、區(qū)域認知以及人地協(xié)調的觀念等[2]。
四、“一境到底”教學中情境與問題的對應關系
由播放《西游記》片頭設置第一個情境,詢問學生對《西游記》的了解。情境二由唐玄奘取經要經過許多地區(qū),引發(fā)學生對溫度帶問題的思考。情境三玄奘去尋大徒弟孫悟空,到達海南五指山,教師根據電視劇中的植被和地形分析海南所處的溫度帶,以及此溫度帶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情境四師徒四人到達寶象國,電視片段中會出現(xiàn)黃袍怪所住的洞穴,以及與孫悟空打斗時的風沙天氣,教師可據此向學生提出緯度對降水的影響等問題,并對比海南熱帶地區(qū)的降水,引出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標準。情境五師徒到達火焰山(吐魯番盆地),教師可以根據情境以及之前所學習的地形知識分析即使同在暖溫帶下,受地形的影響氣溫和降水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五、優(yōu)化“一境到底”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一)保持“一境到底”教學的連續(xù)性
“一境到底”教學的連續(xù)性是指將一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串聯(lián)成一條線,讓學生根據情境思考問題,利用情境鞏固和回憶知識,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呈現(xiàn):情境一:《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徒步到天竺(當今印度)取經。那么,他們在去印度的途中會經過我國的哪些地區(qū)?這些地區(qū)都屬于什么溫度帶?能否根據之前講過的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標準判斷具體地區(qū)的干濕類型?情境二:假如真的有人選擇徒步去印度旅行,那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除緯度之外還有什么影響氣候的因素呢?海陸位置對季風氣候有什么影響?
通過以上情境引出了旅游話題,但是該情境沒有講述河流以及植被對氣候的影響,缺乏連續(xù)性。筆者認為,既然是徒步旅游且目的地是印度,那么應該分析在我國所經地區(qū)的地形地勢與氣候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擴展更多知識,分析印度的氣候條件。
(二)保持“一境到底”教學的合理性
教師在使用“一境到底”教學方法時,還應保證情境的合理性,只有這樣才會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
案例呈現(xiàn):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播放《西游
記》主題曲,勾起學生對《西游記》的回憶。然后設置情境:“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是去天竺取經,最近兩天唐僧在思考一個問題,雖然他們經過了許多地方,但是對每個地方的降水條件一無所知,只感受到了冷熱狀況。那么大家可以幫忙回憶一下唐僧師徒四人所經過的地區(qū)是濕潤地區(qū)還是干旱地區(qū)抑或是半濕潤或者半干旱地區(qū)呢?”這一情境是從虛擬角度創(chuàng)設的,情境的設置和教學效果都達到了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唐僧在歷史上有原型,其知識儲備相當豐厚,不可能對所經地區(qū)的降水條件一無所知,這一點是不合理的,因此在邏輯上有所欠缺。
(三)保持“一境到底”教學的適度性
在“一境到底”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適度性原則,盡量用精練的語言去呈現(xiàn)情境,避免因為描述復雜而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3]。
案例呈現(xiàn):情境一:師徒四人取完經后經過了我國北回歸線地區(qū),初到時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越來越熱。渾身猴毛的悟空又熱又癢,苦不堪言,八戒體型肥碩渾身是汗。于是八戒對悟空說:“猴哥,你喚出土地老兒,問問他這是什么情況?!蔽蚩仗统鼋鸸堪糁刂卦以诘厣虾暗溃骸巴恋乩蟽嚎斐鰜恚秤惺抡夷?。”不一會土地公公從土里冒出,慌張地問:“大圣找我何事?”悟空問:“這是什么鬼天氣?你可知這天氣什么時候結束?”此時土地公公遞給悟空一張氣候圖,說:“大圣你看一眼這張圖便知曉了?!钡俏蚩蘸桶私湓趺纯吹枚畾夂驁D,大家快幫他們分析分析。情境二:在悟空的一番詢問后,得知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是熱帶季風氣候。教師讓學生就此分析在北回歸線附近海陸位置對季風氣候的影響,以及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情境三:悟空找到了當地的村民詢問,了解到季風形成的原因。教師借此讓學生分析在季風氣候下植被的生長狀況。
總體來說,上述情境有對話有知識點,連接也很好,但是沒有掌握好情境的“度”,對話占據了大部分,使課堂的有效時間被擠壓,學習內容局限于熱帶季風氣候,不利于整節(jié)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將不必要的細節(jié)刪除,精簡語言。
(四)確保“一境到底”教學的情感性
教師在使用“一境到底”教學方法時,應該重視情感的滲透,只有觸及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教育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案例呈現(xiàn):結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對本節(jié)課程以及《西游記》進行總結:大部人都認為玄奘無能且迂腐糊涂,總需要孫悟空來保護。實際上,玄奘宅心仁厚,有膽識、不畏艱險?!洞筇莆饔蛴洝分性敿毜赜涗浟诵史◣煹囊娐劊婕傲烁鞯氐牡乩砦恢谩夂?、風土人情等,他留給后代的是無價之寶。
綜上所述,“一境到底”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構建整堂課,有利于學生在情境中梳理知識框架,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為了更好地運用“一境到底”進行教學,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專業(yè)能力,最大限度感染和熏陶學生,將“一境到底”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張鑰榕.基于人地協(xié)調觀培養(yǎng)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學案例設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2]李茵瑜.“一境到底”情境式專題復習教學設計策略——以龍羊峽專題為例[J].地理教學,2021(10).
[3]賴文.“一境到底”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為例[J].地理教學,2020(4).
【作者簡介】
張晴(1969~),女,漢族,湖南華容人,本科,中學地理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