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春
摘要:提問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重要的“激活”因素。教師應在課前、課中或課后盡量以學生學習重點內容為任務驅動,設計用最精煉語言組織一個能容得下本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用一個問題能說明更多的問題的板塊狀問題。讓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清晰完整的知識,又有效地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激活學生思維,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精心設計;? ? 自主構建 ;? ? 不斷生長 ;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臨課時時間少,教學內容多,教師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構建學問獲取最大教學效益,得需教師或課前、或課中、或課后有計劃、針對性設計出讓學生不斷生長的板塊狀問題。
一、課前預習單問題設計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前預習單的設計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關鍵,要課前預習單的提問得以精心設計,教師必須走進文本,研讀教材,關注學生的思維差異。
課前預習單問題設計從以下2個知識點著手:
1、利用課題進行設問。
數(shù)學課本每課時的課題是教學內容的眼睛,它引領著教學內容、總結教學內容。教師對課題進行“破題”、“析題”,尋攏探求知識的“入口處”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設計的問題中的間題,從而獵取知識。
2、利用舊新知銜接點遷移進行設問。
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這種問題能讓學生在復習舊知基礎上,自然引出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利于突出知識的整體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融會貫通的關鍵。
還是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預習單設計為例:
第一問“你能想辦法把下面的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嗎?算出它的面積嗎?請剪下來拼,也可以模仿多畫幾個,展示自己的多種拼法。拼好后貼在下面“我的收獲”里,寫出你的想法?!北締栴}想先引導學生復習舊知,從舊知遷移到新知。又怕學生受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影響,也用相鄰兩邊相乘求平行四邊形錯誤認知。我又設計了第二題“做一個可以活動的平行四邊形學具,仔細觀察:如果把它向左右拉動時,周長、面積和高各有什么變化?”為課中通過平行四邊形移動得到各邊不變,而面積改變,以便糾正錯誤認知。
二、課中問題設計
新形勢下的課堂面臨內容多、時間少。課堂對教師來說,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教師得設計具有探究性、開放性、方向明確的問題。
1、以“點”帶“面”設計問題
課上,我們設計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高精能自探”的主動境界。因為課上提問過多,會由于時間匆促學生思考問題可能不充分。提問題過細、過簡單,學生一聽即答,結果提問變成了形式主義,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
2、直接切入重難點來設計問題
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設計一個能抓住重點,突出要害,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一節(jié)課只解決一個問題是簡約而不簡單、輕松而復雜心情。讓學生利用已有舊知和生活經(jīng)驗,嘗試遷移。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自主構建”、“相互作用”和對知識“不斷生長”;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寓于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構建學問。
3、利用與學生生活接近素材來設計問題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較為抽象的數(shù)學內容教師如果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具體生動、形象可感的生活素材來設計問題,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原來是那樣的親切與可近,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感情理解數(shù)學知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課后實踐問題設計方法
一節(jié)課的結束并不是學生思維的結束,一個高明的數(shù)學老師在每課時、每單元學習后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相聯(lián),設計引發(fā)學生探究需求,給學生攀登機會的課后實踐問題,讓學生享受挑戰(zhàn)成功之后的喜悅,啟動學生進入后續(xù)學習進程的步伐。
1、可以利用新知進行遷移來設計問題
教師教師在充分研讀教材,理清教材脈絡后利用新知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來為后續(xù)學習知識設計實踐問題,為學生在后續(xù)學習能輕松理解知識,理解能力、數(shù)學思想方法得以提高。利用新學的知識設計實踐性問題,鼓勵學生繼續(xù)研究旁敲側擊知識。
2、利用新知拓寬空間設計問題
課上學生對有些知識只建立在表層,沒更深入探討也沒感受到數(shù)學是很有趣的游戲。教師如能對學生所學新知更深入挖掘寓游戲與學習中的問題。對新知得以鞏固,這也是課堂效率提高技巧之一。
3、把課內知識轉化為課外知識來設計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立足于課本,著眼于課外,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能力。
基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潛能的樸素動機而構建的問題是“以學為主”的,也是有效課堂的“點睛”,它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磁場”。在這個“磁場”里學生樂此不疲,時而“苦苦”追尋轉機點,時而豁然開朗覺得“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應該說,這樣的精心設計的問題是以學為主課堂的“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