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琳琳
【摘 要】本課例是第八單元的第三課時,內容是故事教學,形式是微課。本單元采用單元整體設計,第三課時的整體設計與前面課時中的情景銜接,也為后面的課時教學做了鋪墊。本課時利用文本再構,進行語篇設計,拓展語篇。故事以倒序的形式被呈現。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探索故事各情節(jié)發(fā)生的原因,并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的復述。
【關鍵詞】故事教學 單元整體設計 文本再構 思維導圖 語篇設計
一、學情分析
1. 經過三年多的英語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具備較豐富的語言儲備,能夠并樂于與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信息。
2. 四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具備了較豐富的多彩生活,包括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體驗,能進行較深層的思考和分析。
3. 四年級學生已有了小短篇寫作的基礎,但對完整語段的書寫還不夠準確、熟練。
二、教材分析
Unit 8 Days of the week 是牛津版英語四年級下冊內容。
1.本單元是Module 3 My colourful life的第二個單元。學生對“多彩生活”這個主題比較熟悉,已有關于科目、運動、音樂等家庭生活及學校生活的豐富體驗和語言儲備,能夠用“I do... ”和 “He/She does...”來表述自己或他人做的事。
2. 在之前幾個學期的英語學習中,并沒有出現關于星期話題的系統(tǒng)學習,但在口語表達中會經常出現,有部分學生也學習過與星期相關的表達。
3.本主題的上一個單元是關于一天中不同時間做的事情,本單元的內容則從一天的安排變成了一周內的各項活動安排。學生在上一單元學習到的部分關于日?;顒拥膭釉~短語表達應該對本單元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4. 本主題的下一個單元是關于月份,所以扎實掌握本單元的核心知識是順利學習下一個單元的基礎。
5. 本單元的文本是以介紹自己和他人周末的活動安排為核心內容,要求學生做到文本介紹的條理性及一周內各種活動安排的合理性。學生使用第三人稱單數表達及有條理地表達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單元整體設計思路和依據
上海市英語教研員朱浦老師曾說:“沒有對單元的整體思考,就沒有教學效益的提升?!北締卧慕虒W設計采用的就是單元整體設計,教學內容一共分成四個課時。在單元整體的設計中,以Clare 這個澳大利亞學生作為交流生來到深圳了解小學生Betty一周的活動為主要情景。Clare通過打籃球、野餐等活動認識了新朋友Peter 和Tom,并在交流中了解了他們不同的周內活動安排。通過口頭介紹、微信聊天、角色扮演、問答等活動,在情境的推動中引導學生完成本單元核心詞匯、句型的學習,并能夠完整地介紹自己一周內的活動安排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本單元教學設計所想要體現的是在工作日(上學日)的生活主要是忙碌而充實的,而周末則是休閑、放松且快樂的。
本單元四個課時的分話題如下表所示:
四、單課時教學目標、重難點
這是本教學單元設計的第三課時Happy life at the weekend,以下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有關周末活動的核心詞匯和句型。
2.能讀懂篇章,理解Tom的周末故事,注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變化。
3.能提取細節(jié),并根據思維導圖理解故事、描述故事。
4.引導學生發(fā)現Tom不太健康、不太合理的周末活動安排。
教學重點:
1.讀懂Tom的周末故事,并會朗讀,注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變化。
2.能用篇章介紹自己的周末活動安排。
教學難點:
1.用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形式介紹他人的周末活動安排。
2.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存在的因果關系。
五、單課時設計思路
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課文的故事閱讀部分。這個故事并不像童話故事那樣有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或者鋪墊,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在星期六這天,Tom因為早晨起晚了,卻又誤以為這天要上學,由此而發(fā)生的一件事。為了與其他三個課時相銜接,于是筆者有了以下的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展現的是Betty和Peter這兩個學生在一周中,尤其是工作日的忙碌與充實的學習和課余生活。第三課時的故事剛好體現的是周末的生活,恰好又有了故事中Tom起床晚了的情節(jié),于是便聯想到現代人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文本再構,教師把故事中的主人公Tom設計成一個“課余生活安排得不太合理”的學生,與前兩個課時中學習和課余生活都安排得當的Betty和Peter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課時以Betty想邀請Tom去野餐作為主要情景,中間穿插課本的故事內容講解,最后是學生一起野餐,在野餐的聊天過程中學生談及各自的周末活動安排以及對周內生活安排的觀點和想法。本課時的設計結尾處,也為第四課時關于“如何合理規(guī)劃一周生活”的教學做了鋪墊,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
六、關于本課時的故事教學
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較為簡單,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并不難,但是要通過故事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在故事教學的設計中還是需要花一些心思的。
教師在呈現本故事的情節(jié)時,并不是按照原本的情節(jié)的時間順序呈現,而是從故事第三張圖片“Tom匆忙從家里跑出”這個情節(jié)開始引入,進行倒敘。教師呈現圖片和動畫,并引導學生猜測:“為什么他匆忙地往外跑?”“他要去哪里?”接著通過“時光倒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主人公Tom匆忙往外跑的原因。時光繼續(xù)倒流,回到事情發(fā)生的前一天繼續(xù),尋找Tom起晚了的原因。學生通過不斷地猜測與思考,腦海中故事的整體其實已經基本成型。最后教師再把整個故事情節(jié)按照正常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完全呈現給學生。
七、故事教學中的思維導圖
故事情節(jié)用倒敘的方式陳述,就是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故事情節(jié)的呈現結束后,教師以一張因果關系的思維導圖來對故事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回顧故事內容,思考故事情節(jié)中存在的因果關系。如圖1所示,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生可以清晰地發(fā)現故事中主人公Tom做了糗事的原因,正是由于他有不好的生活習慣,正好為接下來呈現Tom的時間安排表做了鋪墊。同時學生也能從思維導圖中看出,這個故事雖然情節(jié)不復雜,但是內容卻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每件事情發(fā)生都有其因果關系。該思維導圖既可以引導學生復述整個故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感,又能給學生從“因果關系”的角度去讀故事、做閱讀提供思路。
八、語篇拓展,文本再構
上海市英語教研員朱浦老師曾說過,語言學習需要有語篇的帶動,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有所發(fā)展。銜接前一課時結尾部分的內容,本課時所設置的大情境是Betty邀請同學Tom去野餐。本課時除了課文原有的故事教學內容之外,結合單元整體教學所設置的情境,通過整體的文本再構,使得整個課時又是一個完整的情境故事,前后設定的情境都有一一呈現。新添加的文本內容與課本原有的故事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體地向學生展示了“不太健康或不太合理的課余生活安排”以及“健康、快樂的周末生活”。通過故事內容情境的延伸與拓展,既豐富了故事教學的內容,使得整個故事更完整地呈現,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又為后面一個課時內容的教學做了鋪墊。
圖2是本課時教學中的總結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整個故事,利用關鍵的短語,帶領學生回顧故事的開始、經過、結果。
九、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15分鐘以內的在線教學微課,作為設計者,筆者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設計得飽滿。由于受到時長的限制,在教學設計中也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以下是本課時設計中的亮點與不足。
(一)設計亮點
首先,單元整體情境設計,文本再構,達到了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明白合理安排生活與學習的作息時間的重要性。情境的整體設計與上一課時緊密銜接,也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其次,在設計時,也結合了微信、朋友圈等學生比較喜歡的元素,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在故事的講述中,使用了“倒敘”的形式,通過看圖猜測的方式,帶領學生深入故事情節(jié),思考和分析故事中各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另外,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的因果關系,可以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方法。最后,利用學生提供的真實生活照制作了“Happy life at the weekends(快樂的周末生活)”視頻,內容真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能深刻感受到教學內容與真實生活的結合與關聯。
(二)不足之處
首先,本節(jié)課作為一節(jié)微課,受到時長的限制,所以很多學生操練的環(huán)節(jié)沒能加入,比如,故事填空、復述故事等。其次,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上不夠自然,需要改進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