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摘要: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備課、教師的梯次培訓、研究型教師答辯、小課題研究等主題持續(xù)助力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教研、課改、備課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高品質,研究型與實踐型教師的專業(yè)化提高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大觀念;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前言
在英語教學中,以大概念為基礎的整體教學設計需要從整體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活動、把握教材的完整性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水平綜合設計與教學實踐。以當前的英語教科書為例,每一單元都包含若干主題相近的主題,每一單元的層次分明、重點明確、有針對性。但是,在教學與設計的全過程中,怎樣正確地掌握每個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使每個課程的學習時間相互協調?如何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順暢銜接?怎樣使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最優(yōu)的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設置,促進師生、生生互動?以上因素均與單元教學的效果密切相關。
一、對“雙減”政策的看法
“雙減”的出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義務教育工作的關注?!半p減”的實施既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又能減少校外培訓的負擔。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過于超前,迫使子女提前從課外補習班中獲得課內的信息,違背了學生的生長規(guī)律;“雙減”的規(guī)定則是“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是在學校。
“雙減”是以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為目標,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結合現實的生活問題進行授課,老師對學生教導會更加認真,學生學習也很容易。此外,開展課外活動還能幫助老師針對班級中學生對教材的真實掌握程度進行指導,從而緩解父母的心理負擔。
二、存在的問題
1.重詞句教學,輕文本整體理解
當前,英語教科書中的單元中心詞主要集中在“Just talk”和“Just read and write”環(huán)節(jié),而“Fun Time”則過于注重引入和擴展,花費時間過多,在課文之前進行詞匯的教與擴展,對課文的處理缺少全面的了解,這就造成了對課文的總體認識和掌握不足。由于老師注重學習的是英語詞匯等知識,忽視了學生對整體學習內容的理解,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問題、對整體知識掌握不足,對單一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2.重教學形式呈現,輕板書功能體現
有時教師在講授時過于注重表層的表象和課文的完結,而對教案的加工只是一種形式,把各個版塊照搬,而沒有把各個版塊聯系起來?!皢卧稀笔侵咐蠋熢谙嗤慕虒W內容下,向同學們傳授詞匯、語法和閱讀材料。實際上,在整合、銜接與利用中,除了注重各教學之間的內部聯系與邏輯性外,更要突出整體的教學作用,以達到有效的課堂效果。
3.重單元課時設計,輕單元整體推進
有時教師僅重視某一單元課程的教學,而忽略了單元內的總體布局和推進需求,甚至忽略了時間的連接,造成多節(jié)課間缺乏聯系,缺乏單元整體性,影響了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單元的課程安排應與其它課程的課程設置相統一,縱向布局、優(yōu)化課程結構、課程時間與課程時間的銜接與內部的邏輯性、課程目標的遞進性、語言技能的螺旋式增長。
4.重機械操練,輕語言學習規(guī)律
有時教師在教學中缺少拓展性,在教學中把詞匯分開,把新教授的詞匯列出,最后是對話或短文。其實,要把對話作為一個完整的課堂,以“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為指導,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確,要想使文章更好地理解和通順,多讀幾遍是可以的,但是,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忽略了與知識的內在關聯,就會違背認知的法則,從而影響到對整個語篇的理解。
5.只抓教學重難點,忽視整體單元教學
其整體性在英語教育中得到了體現,英語把“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英語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教科書的各個模塊包括若干章節(jié),盡管它們的結構和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是以主題為中心,為整個單元提供了信息。但在實踐中,我們往往會違反這個課程的特色,把各個板塊分開,把重點單詞、句子、對話等單獨訓練,采用小組對話等最基礎的方法來進行。這種方法,盡管切中要害,卻忽視了整個課程的整體,讓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中,慢慢地失去了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解決策略
1.明確單元內部板塊功能
當前,英語教科書中設計了若干主題的有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主題為線索,將各個環(huán)節(jié)聯系在一起,使之達到最佳的結合,形成有效的整體式教學。在確定了各個模塊作用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安排課程的內容,并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
2.合理處理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五個層面上闡述了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策略和文化自覺。它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整個設計目標,要充分地顧及到學習者的漸進和連續(xù)性。在全面理解課本和學情的前提下,對課程目標進行全面的規(guī)劃,這樣才能實現課程的各個階段的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和逐漸提高。要正確處理好單元目標與時間指標的聯系,必須全面掌握單元教學的目的,并根據課程時間的要求,從實踐中使學生獲得知識,使自己獲得英語學習的自信與成就感。
3.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促進整體發(fā)展”
一個語言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的各個部分(語音、語法、詞匯)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它是一個完整的(課本,文本,故事),這些賦予各個部分的含義。因此,不應該把一種語言分解為語音、語法和詞匯;同時,也不要把英語能力分解成聽、說、讀、寫,而是要把有內涵的文字完整地、全面地傳遞給同學,在按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組合時,總體上要超過局部,局部上要推動整體,要綜合考慮,選取最好的方案,以達到總體上的優(yōu)化目的;要使有內涵的語言以全面、完整的方式向同學們傳遞,使學生能夠主體性、整體性地認識、使英語的總體作用超過某些功能的總和,真正實現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語言運用。
結語
總之,實施“雙減”,需要多方協調,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和社會的優(yōu)勢,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出發(fā),為英語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機會。教師既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內容,又要能“思前顧后”地將教學內容與“化零為整”的情景結合起來,從而使整個教學更加完善、提高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浦.教學專題透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寶江.深化目標教學促進單元達標[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