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子
摘要:目前,社會處于不斷改革發(fā)展階段,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如果人只具備了才智,而缺少了德,會嚴重制約和危害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為學生建構化學知識體系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诖耍瑢Τ踔谢瘜W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融合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德育教育;整合
引言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學科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去,由此架構更加全面的德育環(huán)境。作為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模式,樹立創(chuàng)新改革思維,繼而進入更加高質(zhì)量的初中化學教育格局。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目前,從初中德育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其整體的教學定位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教師缺少對德育教育的認識,無法精準地對德育教育內(nèi)容進行把握,僅僅將德育教育的認識歸納為對和錯。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程度不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側重于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忽視了其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的教學,更沒有進行有效融合。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過去,很多教師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只注重灌輸化學知識。在教育質(zhì)量越來越高的今天,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所學知識并加以應用的機會。初中化學與其他科目的區(qū)別在于,初中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初中化學,同時與其他科目的相關性較低,不受其影響。因此,在化學課開始時,學生可以根據(jù)化學新領域的特點,自信地學習化學。由于年齡特點,初中生的自尊心較強,而今天的青少年學生個性更加開放,自我表達的欲望強烈。因此,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存在顯著差異。由于這些特點,教師應注意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能力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耐心地教學生。對于進入學習狀態(tài)慢的學生,教師更需要在課堂上多加關注和信任。為了激勵他們,有時可以借助了解他們的興趣的方式,嘗試激勵他們,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并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比如,在教學時,給遲到的同學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如果他們回答正確,及時給予他們肯定和表揚。教師在必要時需要提供給學生指導和支持,以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答案、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并消除對學習化學的畏懼。長期以來,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化學課上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樹立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提高學習化學的效果,提高化學教育質(zhì)量。同時,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研究,還要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照顧好學生,改善師生關系。
(二)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化學是一門與實踐緊密相關的學科,因此進行化學學科的德育滲透,還要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和體會化學知識。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和突破。如“金剛石、石墨和C60”這一節(jié)中,學生要學習與碳元素相關的化學知識,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在課下尋找金剛石和石墨進行性質(zhì)的比較,學生在生活中找到金剛石和石墨,細致觀察其外觀,并在筆記本上列出表格進行比較,詳細記錄其顏色、質(zhì)地、硬度等信息。上課時,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更為細致的梳理,讓學生將自己的觀察實踐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這樣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現(xiàn)實生活,在實踐中理解化學知識,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有效完成學生化學知識由習得到操作這一體系的構建,同時能夠在化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高。
(三)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融入多樣化的思政內(nèi)容
多媒體教育教學模式,是信息化教育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結果,其在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構建生動體驗教學情境、增強學生認知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效能,因此成為很多初中化學教師提升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策略。在多媒體教學模式融入化學課堂的過程中,也可以巧妙地將思政內(nèi)容融入進去,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對于德育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化學與德育的融合也能夠朝著更加縱深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比如在化學反應中的微觀或者微觀粒子運動現(xiàn)象呈現(xiàn)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呈現(xiàn),制作動態(tài)flash動畫,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可以在腦海中架構無限分割和不斷運動的狀態(tài),并且在此過程中巧妙地將唯物主義觀點融入進去。在講述電影膠片歷史的過程中,同樣引入了對應珍貴的化學歷史紀錄片資源,學生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了解到化學家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不斷去探索,不斷去進步,此時就可以巧妙地將家國情懷理念融入進去,由此自然進入理想的多媒體教育格局。
結束語
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在文史類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是較為容易且普遍的,但在化學學科中滲透德育,就要采取正確的方法策略,通過多元化路徑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伯友.基于初中化學課程的滲透式德育培養(yǎng)[J].當代家庭教育,2020(04):172.
[2]韋小玢,石林.初中化學德育滲透的融合策略[J].吉林教育,2020(04):39-40.
[3]潘水英.初中化學教學滲透德育[J].教育,2020(04):19.
27645017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