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侶晴
摘要:當今時代人們的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教育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有限的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教師對于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以及素質(zhì)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目前小學語文在素質(zhì)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些問題,對小學語文課程中的素質(zhì)教育進行相關措施策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方法在課堂融入仍然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部分小學生的整體水平較為一般,整體素質(zhì)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習水平,研究出適合不同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方法,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潛移默化且循序漸進的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小學作為小學生素質(zhì)觀念形成的關鍵基礎時期,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引導與糾正,讓學生在未來可以成為各方面素質(zhì)均衡培養(yǎng)且較為優(yōu)秀的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一、小學語文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原則
對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提升是教師們堅持探索的一個重點問題,是對教學效果的重要檢驗,也是提升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不僅僅是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機械的教學,還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技巧,積極研究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讓教學課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果教師在講授課過程中沒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經(jīng)常走神沒有辦法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不夠理想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真實反應進行細致的觀察,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引導與指導。教師需要不斷保持對新知識的學習,增強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吸引學生投入到課堂中去。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監(jiān)督與引導,充分吸引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探索欲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體會語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讓素質(zhì)教育融入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去。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需要考慮幾個基本的原則,在這幾個原則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素質(zhì)教育[1]。
1.全面性原則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對語文知識本身進行教學,還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包括讀文識字能力,發(fā)散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能力等等,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語文的學科魅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充分體會教學的綜合性原則,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策略調(diào)整,幫助學生學習與進步。
2.互動性原則
課堂上教師需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改善較為嚴肅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信任教師,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課堂上教學內(nèi)容較為單一,教師不僅僅要使用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還要探索新的互動方法,避免師生之間的互動過于枯燥與緊張,緩解課堂的嚴肅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效的學習語文知識。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降低學生回答問題時候的壓力感,可以通過對相關小故事的講述,或者做游戲角色扮演的形式,再或者觀看教學視頻中的有趣活動,對學生進行靈活的語文知識教學,不僅可以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充分打開自己的思維想象空間,全身心參與到語文教學課堂中去。
二、語文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育觀念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一些內(nèi)容較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類型較為單一。作為一門基礎類課程,語文有著很多的課堂拓展空間。教師需要不斷探索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積極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知識進行趣味性的拓展,引入有趣的課外小知識,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充分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使得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有著較好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成果。
三、重視語文課堂的提問是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方法
教師需要對課堂提問的方式與方法進行改進,語文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時,往往通過提問題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吸引學生將注意力用到課堂學習中去。教師在提問過程中需要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可以輕松愉快的對問題做出思考。語文課堂提問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提問的次數(shù)需要適當不能過于頻繁,教師提問的語氣需要隨和平易近人,避免讓學生產(chǎn)生不耐煩的情緒,問題的難度要適當,方式要靈活,要及時解決。教師需要把針對課堂的教學重點進行提問,即可以讓學生明白課堂的知識重難點在哪個部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并給予鼓勵,讓學生具有更多的自信心[2]。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容易使得學生產(chǎn)生枯燥感,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效果,還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調(diào)整,探索更加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融入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與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促進師生形成健康良性的和諧關系,促進師生之間配合更加高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完善教師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鄭偉.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J].卷宗,2019,6(10):123-125.
[2]楊軍.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融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8,5(1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