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學習,對改善學生人際關系、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方面有積極幫助。但以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需求及實際情況缺少了解,其自身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后,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也過于單一,整體教學主觀意識較強,導致學生傾聽能力偏低,深思品質也難以形成。所以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各項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重新優(yōu)化教學對策,以更好地展開語文課堂教學。文章就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做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傾聽能力;深思品質;教學對策
一、引言
新課改下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及日常生活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狀態(tài),促進學生在高效學習的同時身心也能得到積極影響和更好的教育。但小學生能力有限,加之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不完善性,導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受限,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得不到培養(yǎng)提升。需要教師能夠正確看待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意識到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優(yōu)化教學方案,從多角度全方位展開教育引導工作,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力及品質培養(yǎng)存在問題分析
(一)缺少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
以往教學中以課本知識講解為主,長期影響使得教師所形成的教學觀念也較為落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更多考慮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學習發(fā)展方面的需求并不關注。缺少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導致教師自身對學生傾聽能力、深思品質的培養(yǎng)重視度大幅度降低,自然難以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做出優(yōu)化調整。
(二)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
目前,教師教學中主觀意識較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大多以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進行,學生缺少自主學習時間,主體地位不明顯。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對問題解決的想法思路,了解其他同學的學習想法,同時缺少自主學習探究,也不利于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和深思品質的形成。
(三)教學內容單一化
學生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且小學生愛玩和好奇心較強,教師需要制定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時只考慮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對學生的傾聽能力及深思品質并沒有過多考慮,這樣所設計整合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學習過程中只會加深對語文學習的排斥心理,導致相關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提升。
(四)學生缺乏情感體驗
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還能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但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在課堂及課后很少開展具有互動性的學習活動,導致學生缺少知識運用和情感體驗的機會。在學生缺乏情感體驗的情況下,不僅不利于其能力及品質的培養(yǎng),還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效果,難以滿足素質教育要求。
(五)教學評價不完善
在能力與品質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引導,既能鼓勵學生,又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在改進過程中提升自我。目前部分教師在評價時多數集中在課后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評價或評價不及時,而且評價標準過于單一,缺乏對學生個體情況的考慮。另外,評價方法上基本只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方法并沒有有效引入,使得評價全面性不足,不利于教師后續(xù)優(yōu)化教學過程,自然難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與品質。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的教學對策
(一)了解學生需求,制訂有效教學方案
一方面,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意識到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正確看待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加強教學重視度,為后續(xù)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開展提供基礎支撐。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先對班級學生的需求及相關情況進行了解。首先,學習能力等方面主要采取成績分析、課堂觀察等方式進行。其次,學習興趣等方面主要采取日常觀察及溝通等方式進行,行為態(tài)度、人際關系等方面主要采取日常觀察、家長溝通等方式進行。教師將了解的學生各項信息進行整理,對學生整體能力進行評估,并對學生個體的需求和特點進一步細化分析,更為全面地掌握學生情況,從而便于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傾聽能力及深思品質的提升和形成。
(二)尊重班級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推動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而尊重學生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與品質的基礎前提。首先,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應因其學習成績或性格等條件而出現(xiàn)差別對待情況。其次,在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的同時,教師也應在學生表達想法、心理情緒等情況下保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進而拉近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發(fā)揮榜樣作用,促進學生了解到傾聽的重要性。
(三)加強傾聽訓練,激發(fā)學生傾聽意識
教師應先激發(fā)學生的傾聽意識,并通過合適的傾聽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傾聽方法。1. 器官訓練。讓學生在傾聽時運用耳朵、眼睛和嘴巴等器官,通過耳朵聽、眼睛看和嘴巴說等方式捕捉到他人所說的重要內容,體會他人的思想情感。2. 聽寫訓練。為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在每篇文章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生字詞聽寫訓練。同時為了提高聽寫訓練的多樣性,教師還可以聽寫一些詞語或讀一段話讓學生從中提取重要詞語進行拼寫。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聽寫,以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意識。3. 朗讀訓練。首先,可通過教師范讀并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為集中地進行傾聽訓練。其次,可讓學生以自主朗讀、接力朗讀等方式完成課文的閱讀,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自身的傾聽能力。在傾聽訓練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訓練內容設置相應的激勵方案,如言語表揚、實物獎勵等,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通過激勵肯定讓學生感受到傾聽的重要性,達到保持良好傾聽習慣,努力學習發(fā)展的效果。
(四)開展情景表演,增強學生傾聽能力
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適當開展情景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獲得多感官體驗,同時培養(yǎng)自身的傾聽能力及深思品質,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比如,在課文《小英雄雨來》學習結束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對表演劇本的對話內容、道具、情景布置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展開設計優(yōu)化,在此過程中既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促進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推動其思維發(fā)展。對參與表演的學生來說,其需要對人物形象、故事內容等進行琢磨分析,并通過親身表演更好地感受劇本所表達的主題情感,而多數作為觀眾的學生,通過觀看更加真實的情景表演也能夠獲得更多情感體驗。同時,在傾聽過程中也能對課文中一些字詞語句的用意有深入理解,在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傾聽能力。如課文中兩次提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但所對應的情感、情景都不同,僅憑文字閱讀難以理解,而借助情景表演可幫助學生通過觀看和傾聽有更深刻地感受和認知。為了增強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也可在情景表演前設置相關問題,借助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在觀看表演過程中的專注度。
(五)實施小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深思品質
教師基于課本教材,實施小組探究,讓學生通過組內討論、組間交流等方式實現(xiàn)深思品質的形成以及傾聽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課文《白鵝》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提出相關問題“作者用什么詞語形容白鵝?”“你印象中的白鵝是什么樣的?”等。學生可以前后位為一組展開學習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學習思維,而組內其他學生也能在此過程中學會傾聽,并根據同學的思路想法實現(xiàn)自身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小組探究結束后,組間進行匯報交流,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想法和學習感受。相比較教師講授和學生被動理解來說,課堂互動探究的方式為學生傾聽能力及深思品質的培養(yǎng)提升提供更多機會。另外,在課本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也可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設置相應的情景問題,當該小組進行回答問題或表達想法時,其他小組保持安靜,完成傾聽和記錄,在該小組表達結束后可進行組內想法討論交流,并通過舉手進行追問或補充。這種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傾聽的認真程度,又能促進學生通過傾聽展開深度思考,培養(yǎng)其深思品質。
(六)組織多樣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注重課堂培養(yǎng)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多開展與傾聽能力、深思品質相關的學習活動。例如,開展主題演講、主題辯論賽等類型的活動,促進學生在傾聽過程思考更多道理,感悟更多情感。結合學生的興趣及年齡特點,開展講故事活動,學生充當故事講說者,在分享過程中提高班級學生整體傾聽能力,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相關趣味游戲,如詞語接龍、編故事和續(xù)寫比賽等。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傾聽前一名學生表達的內容,并通過自身理解和思考給出相應的回答。這樣一來學生既能體會游戲活動的快樂,又能在參與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七)完善教學評價,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首先,教師應加強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力度,對學生的表現(xiàn)、回答等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有助于學生主動進行傾聽和深入思考,對其能力和品質的提升有重要幫助。其次,在課堂教學或活動開展結束后,應及時做好評價工作,評價時應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并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明確評價標準,更關注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水平。最后,評價過程應保持客觀公平,盡可能采取鼓勵性評價,評價方法上也應加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方式,讓學生也能自主參與,在互動評價中更好地了解他人和認識自我。教師將所完成的各項評價結果進行匯總,整理后得出最終評價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對現(xiàn)階段教學方案進行調整,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達到教學水平提升,學生能力及品質全面發(fā)展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傾聽能力的提升與深思品質的形成,對其理解文章、增強表達能力、提升學習能力和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教學階段,受教學觀念、教學主體及教學方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整體教學效果不佳。所以還需要教師加大重視,通過了解學生需求、尊重班級學生、做好傾聽訓練、開展情景活動和組織多樣活動等方式完善優(yōu)化整體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皓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中外交流,2020,27(5):230.
[2]譚海洋.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中外交流,2021,28(1):1467.
[3]徐志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文淵:中學版,2020(8):698.
[4]陸揚.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電腦校園,2021(4):1268.
[5]夏春梅.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文淵:中學版,2021(2):260.
[6]郭婷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J].中外企業(yè)家,2020(5):205.
[7]徐加浩.論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課堂教學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9(1):71.
[8]李晶.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J].赤子,2018(12):236.
作者簡介:
李怡,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qū)黃家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