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紅
摘要:傳統(tǒng)初中生物教學注重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知識的傳授,忽視知識的運用,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們覺得生物課很無味。本文從探究式學習的本質、必要性和實施策略三個方面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科學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探索
引言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施研究性教學仍然是許多一線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教育改革的要求,結合新教材深入探究式教學的理論,在教學實踐中貫徹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大有裨益。
一、提倡探究式學習法的必要性
在《學科本位》的影響下,課程改革前的初中生物教學內容仍然是植物學、動物學和衛(wèi)生學的教學體系。雖然分科系統(tǒng)具有強大的系統(tǒng)性和堅實的基礎知識的優(yōu)點,但這三者的共存和分離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跨學科知識的難以結合,并影響到學生總體學習結構的建立。在教學中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準確地說出和解釋每一點知識。教學方法以“灌輸”為主。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師生合作程度低,不能反映學生的主體地位。從長遠來看,學生不可能養(yǎng)成自學和積極學習的習慣。為了跟上進度,本應由學生自己進行的實驗已經轉變?yōu)檠菔緦嶒灐⒄剬嶒灪陀^看實驗。這樣一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該如何培養(yǎng)?由于師生關系是任務的完成,師生之間幾乎沒有情感聯系和交換價值??梢钥吹缴锝虒W中的問題非常嚴重。改變教學方法和支持探究式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二、生物課堂探究式教學策略
1、 激發(fā)引導,激發(fā)研究興趣
課堂教學的啟示和方向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把知識和興趣結合起來,把它當作一項有明確目標的具體任務。在設計激勵引導任務時,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求知所呈現出來的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吸引學生關注整個教學課堂的感知,使學生迅速進入人文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需求,真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發(fā)揮“一石激起千波”的功效。例如,當我教授生物多樣性保護內容時,我做了以下項目來啟發(fā)和引導:首先我設計了導言:“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有很多節(jié)日,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兒童節(jié)等。在節(jié)日期間,這些主角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是當天的焦點,受到了很多關注。那么人們是否為其他生物舉辦了節(jié)日?”然后以此為切入點向學生進行提問:“你知道什么是生物節(jié)日嗎?”你可以通過小組競賽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學生們回答并補充后,問:這些生物節(jié)日的目的是什么?(提醒人們保護生物和地球),最后要求他們考慮如何保護生物,以便順利過渡。這樣的引導結構刺激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學內容自然完成。
2、 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動機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造在于在教材內容與學習知識搜索心理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缺口,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陷入問題情境中。這個過程是一個“不和諧-探索-反思-發(fā)現-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有技巧地對不同知識庫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問題,在他們的心理中制造某種懸念,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和思維,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例如,當學習“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一節(jié)時,我在課上回顧了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點出人們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中都有氧氣和二氧化碳這兩種氣體,然后針對這些提出問題:第一,為什么氣體會進入人體的肺部?第二,人體吸入氣體中的含氧量很高,而呼出氣體中的含氧量卻降低了,這是為什么呢?這些問題為“體驗氣體進入人肺的過程”這門新課程創(chuàng)造了一個問題情境。
3、 圍繞問題,引導探究合作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長期研究中,教師無事可做,但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應該及時對每個小組進行指導。它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順利進行實驗,它還可以打開學生的心扉,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老師的關注和輔導也是對學生自身的一種監(jiān)督和獎勵。學生認真、積極,給老師留下好印象。這些準則可分為:
(1)探究前引導。詢問前的指導原則也稱為鋪墊。但是盡量不要這樣做,而是讓學生自己獲得相關的知識或經驗。在需要鋪墊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重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固定點”,也就是說,幫助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和方法。
(2)探究中的引導。調查指南提到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給學生提供幫助和建議。教師不應該直接向學生表達想法、方法和策略,而應該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進行討論。
(3)探究后的指導。該引導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反思調查過程,披露調查方法,并獲得科學領域的經驗。
4、交流和相互評價,享受探究的喜悅
“表達與交流”是科學中不可忽視的流程。這是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流程。即使是對同一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表達,不同的學生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表達和交流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合作;學會傾聽對方,尊重和欣賞對方的觀點;學會平等對待各組的結果;學會接受、分享、互相幫助、互相欣賞等。此外,學習、平等、欣賞和輕松溝通有助于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創(chuàng)造新的假設和更深的理解,使不同的發(fā)現者能夠帶來自己的經驗,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樂趣,使發(fā)現者能夠完成個體研究人員難以完成的復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和學生學習、評價、真誠合作、情感結合,共同達到現代教學理論支持下的“快樂教學”目標。
結語:
通過實行初中生物知識教學探究式教學,學生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首先,對問題的認識有所提高,學會了搜索和提問。第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手段提高獲取生物事實和證據的能力。第三,能夠恰當地表達、溝通和與他人合作。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潛能,為學生將來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終身學習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聯海.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J]. 文淵(小學版),2021(2):1032.
[2] 馬文俊. 初中生物合作探究式學習[J]. 新課程·下旬,2019(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