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俊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xù)深化發(fā)展,教育工作者對于多元表征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幼兒園教師對于多元表征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在幼兒園區(qū)角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師并未將表征當中對幼兒學習能力的考察和衡量標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因此,為了促進幼兒園區(qū)角活動的良好開展,幼兒教師必須要增強對多元表征的深刻理解,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應有的條件。
關鍵詞:多元表征;幼兒園;區(qū)角活動;實踐分析
據大量實踐研究顯示,幼兒園學生在各種游戲和活動中會表現出對不同知識的理解,因此多元表征作為考察幼兒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應該在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對兒童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多元表征的概念
從多元表征的內涵來說,多元表征實際就是一種學習原則,即是指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要讓學生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知識的表面特征上,而是要結合視覺、聽覺和動作,引導學生針對學習知識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開展深度學習。對于幼兒園學生來說,幼兒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會通過不同的表征活動真實的反映出來,教師則可以透過孩子的表征行為更加全面的了解其對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教育學者將兒童的表征形式劃分為以下幾種,即書面符號表征、圖形或圖表表征、口語表征、實物情景表征以及教具模型表征。其中圖形圖表表征、實物情境表征和教具模型表征屬于描述性表征;而口語表征和書面符號表征則屬于敘述性表征,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兒童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多元表征,來進一步了解孩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其學習能力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斷。
2.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多元表征的重要性
多元表征作為一種對兒童掌握相關知識能力進行判斷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僅能對表征的概念有著片面的理解,并不能應用其對兒童開展教學,不利于幼兒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教學活動中,當涉及到表征內容時,一些教師只是將其簡單的與紙筆聯(lián)系在一起,并未對表征含義做出深入理解。這就導致不管是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日常活動中,教師都為能對學生開展有效教學,很難讓幼兒對教學內容和知識做到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師還應了解表征形式具有多樣性,并不僅限于書面文字符號等,幼兒以其特有方式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其實就是表征多元化的一種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幼兒園區(qū)角活動,讓幼兒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對新學習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在區(qū)角活動中也可以清楚了解幼兒對基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
3.多元表征在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的實踐要點
3.1營造游戲教學氛圍,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
周所周知,環(huán)境在潛移默化中會對人造成重要影響,利用這一原理,幼兒教師在對區(qū)角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的合理運用幼兒園教學區(qū)域的空間資源。比如利用游戲教學場地、墻壁或走廊等,構建公共的游戲活動區(qū)域并配置相應的教學資源,營造出具有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良好教學環(huán)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產生心靈觸碰。
3.2加強對幼兒園區(qū)角游戲教學材料的投放力度
游戲教學區(qū)域可劃分為科學區(qū)、積木區(qū)、語言游戲區(qū)、美工區(qū)等多種區(qū)域,不同區(qū)角所需要投放的教學材料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比如搭積木,針對幼兒小班的孩子來說,應盡量選用色彩豐富、形狀簡單的積木,這樣更加符合兒童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教師在游戲教學活動中應側重于幫助低齡幼兒較好的掌握物體的重要特征,并能夠自主搭建模型;而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除了要增加積木的形狀類型以外,還應增加相應的輔助材料,并指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模型搭建;而幼兒大班的孩子,已經可以按照自身意愿獨立進行積木模型的搭建,再開展搭建房子的教學活動,就沒有實際的教學意義了,教師對于這一階段的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應側重于引導孩子搭建更為復雜的大型結構。在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來開展游戲教學,才能確保幼兒參與的有效教學活動具有切實有效性。
3.3充分體現幼兒的活動主體地位,在實踐體驗中成長
為了提升兒童的動手能力,在區(qū)角活動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以及家長可以共同努力,一起收集廢舊物品,教師帶領孩子們來制作各種物品。比如用廢舊小紙盒來制作“家用電器”,將廢舊的小毛巾制作成布娃娃的新衣服。幼兒通過在手工區(qū)所學習到的知識,并從發(fā)病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在實踐創(chuàng)作過程中,幼兒不僅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同時也能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健康成長。
3.4突出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區(qū)角教學活動應從實際出發(fā),正確處理幼兒的活動主體地位與教師活動主導相互間的關系。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常常會一味沉浸在某個游戲當中,往往達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對此,幼兒教師應在游戲教學實踐過程中,合理控制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保證幼兒可以參與其他活動的時間,從而確保幼兒的各種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了解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幼兒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幼兒教師在區(qū)角活動中應保證多元表征的有效落實,加強和提高對多元表征含義的理解,運用多元表征模式積極開展幼兒園區(qū)角活動,為幼兒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南碧霞.幼兒園區(qū)角活動的有效開展分析[J].新課程(綜合版), 2019(12).
[2]姚爐平.幼兒園區(qū)角活動——符合幼兒自主游戲的活動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8,v.5(11):344-345.
[3]蔣希娜,黃心淵,黃如民.基于多元表征的兒童數學游戲設計[J].2021(2015-3):101-108.
[4]唐劍嵐,潘春娥.基于數學多元表征學習理論的數學創(chuàng)課設計——以"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初步認識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7(11):8.
[5]張迎春,李娟,沈童,等.運用多元表征教學策略促進大班幼兒模式能力發(fā)展的行動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