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國元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的職高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審美評價的重要意義,引入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明確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向、豐富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完善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式,以此更好提升美術欣賞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構建全面的審美評價體系。
關鍵詞:職高美術;美術欣賞;審美評價;教學方向
一、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與審美評價的內涵
職高美術教學中,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欣賞教學,教師根據美術教材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確定基本的學習目標,根據教材中的中外美術作品收集與整理相關資料,制作課堂教學所用的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在課堂上運用這些資源實施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提出多種問題、組織小組探究等方式,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最后結合美術作品內容進行綜合鑒賞。但是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困難,比如很多作品欣賞的著眼點無法讓學生理解,主要是因為超脫了學生的日常意識,超越了其現(xiàn)實經驗和欣賞習慣,因此需要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
審美評價,指審美主體根據自身的審美經驗、審美情感、審美需要,把握審美對象,對其做出相關評定的綜合思維過程,它是一種非常豐 富于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而大多數情況下,審美的主體不同,作出的審美評價也不同。對于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如果是藝術家作為審美主體,在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審美評價后進行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中往往包含具有非常感性的社會性和道德性評價;對于審美欣賞活動,審美主體可以是藝術家也可以是普通人,是根據藝術作品的內容,從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對作品反映的生活美的基本屬性、真實性、道德性,以及藝術表現(xiàn)的獨創(chuàng)性等作出的價值判斷。由于在審美評價中,審美主體會受到自身審美經驗、審美情感、審美需要的因素影響,所以是一種主觀評價 ;審美主體還受到審美標準與人類普遍情感,以及受到特定社會、民族、階級的共同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從審美客體本身進行鑒賞,因此也是一種客觀評價。
二、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的相關現(xiàn)狀
一是教學方向不夠明確。在職高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向,這樣才能引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完善審美評價體系。但是實際上很多教師的欣賞教學是陳舊的,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靈動性,只是根據教材簡單表述,無法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美術欣賞教學多是從西方美學理念出發(fā),很少涉及我國優(yōu)秀的審美文化,較少體現(xiàn)民族美意識,一些審美評價方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適應。
二是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當前的職高美術欣賞教學中,在鑒賞美術作品和作出審美評價時,教師作出的總結不夠多樣和開放,常常拘泥于某家某派,不能反映美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與綜合成果,很難開闊學生視野、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在教學中缺乏邏輯主線,教師多是根據教材目錄教學,較難體現(xiàn)美術鑒賞與審美評價中的邏輯關系,使學生無法建立系統(tǒng)性的審美評價體系。很多美術教材受到編寫時間和版本的影響,不能及時更換,導致其中內容喪失了時代性,教師又不善于引入美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
三、優(yōu)化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評價的對策
(一)明確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向
職高美術欣賞教學中,針對傳統(tǒng)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向不夠明確等問題,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美術欣賞教學的方向,這樣才能確定基本的教學內容,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更好地指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進行審美評價。教師應該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 結合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內涵,在中西方審美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審美意識與觀念中去平衡彼此關系。再結合目前職高美術課程確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并提前制作好一些教學課件 ,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課本,做好欣賞美術作品的準備。
例如,在“如何鑒賞美術作品”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與課程教學標準,明確本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從形式和內容方面鑒賞美術作品:形式包括線條、色彩、材質、空間;內容包括題材、主題、情境。
(二)豐富美術欣賞教學的內容
教師在職高美術欣賞教學中,還應該注重豐富教學的內容,應該根據美術教材的主要內容,保持美術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與多樣性,多加入我國傳統(tǒng)美學與民族美學的內容,還應該吸收世界民族優(yōu)秀的審美文化與研究成果,結合當代美學的動向和研究成果引入更多內容。教師不僅要在授課之前引入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圖片,還應該多引入美術鑒賞的文本、音頻和視頻內容,以此構建豐富的美術欣賞教學內容,滿足各類教學的需要。通過將美學教學與社會化審美教育融合,更好地向學生傳播真善美的價值理念,促進學生形成遠大的人生理想。
例如,對于“如何鑒賞美術作品”的課程,教師可以結合美術鑒賞的形式與內容要素,引入我國古代的各類山水、花鳥、人物畫,比如《廬圖》《游春圖》 《富春山居圖》 《五牛圖》 《寫生珍禽圖》 《女史箴圖》 《步輦圖》等,還可以引入西方經典的文藝復興與近現(xiàn)代的畫作,比如《蒙娜麗莎》 《達芬奇》《日出印象》 《格林尼卡》等,還可以引入《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 《十面埋伏》等我國古典音樂,以及鋼琴純音樂和西方古典樂曲等。通過引入這些內容,制作電子課件,還可以引入多個美術鑒賞主題的微視頻。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當看到雄渾磅礴的作品時,令人感到振奮人心;當看到肅殺寂寥的作品時,令人感到憂傷;當看到平和親近的作品時,令人感到溫情脈脈。在線條的教學中,通過引入《二羊圖》《荊棘叢蘭圖》 《擔嬰戲圖》 等,更好地指導學生鑒賞線條之美。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是結合職高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與審美評價的內涵,根據當前職高美術欣賞教學的相關問題,探析優(yōu)化美術欣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構建完整審美評價體系的教學策略,要是從明確美術欣賞教學方向、豐富教學內容與完善教學方式三大方面落實,可以更好落實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艷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2021(31):51.
[2]洪新丹.新時代背景下高職美術欣賞教育的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1(0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