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香
摘要: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作為評判學生們語文學習成果以及詞匯積累和應用的最終體現(xiàn)所在,是學生綜合使用能力強弱的映射。如果說寫作是秋收的果實,那么閱讀一定是辛勤灌溉的過程,古話言之,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寫作和閱讀就如硬幣的兩面,一面展現(xiàn)寫作能力,體現(xiàn)文字所賦予自身的涵養(yǎng),闡發(fā)“明”,而另一面展現(xiàn)閱讀拓展視野,精研“學”。二者如翔天之羽翼,缺一不可,不可偏廢。在學生語文寫作和閱讀的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文字的輸出,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攝入,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寫作和閱讀能力,促進其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因此本文針對思維導圖應用于五年級語文寫作和閱讀的方法,其旨在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和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思維導圖;寫作和閱讀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上手非常容易的思維工具,其非常貼近人類大腦的日常思維,是思維具象化的一種外在體現(xiàn)。它可以是一種事物、一個概念甚至是一個詞語都可以作為其思維的中心,進而將思維發(fā)散出去聯(lián)想到其他事物,從而在不同內(nèi)容之間交織成一個層次分明的思維網(wǎng)絡,進而再將所形成的思維網(wǎng)絡具現(xiàn)到現(xiàn)實中,這就是一份能夠清晰反映思考過程以及內(nèi)容的思維導圖。
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脈絡
語文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其寫作和閱讀能力[1]。有句古話說得好,“凡事欲善其利,必善其事。”充分的說明任何事情提前準備和積累的重要性。要想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好新課文、生字詞以及用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充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課文整體脈絡,初步構(gòu)建課文整體框架,進而更好地對新知識產(chǎn)生感性認識。在繪畫思維導圖時,其首先就是將學生作為其主題的中心,同時也是繪制思維導圖的關鍵與核心所在。在進行繪制時,首先是將其生字詞標注圈出,初步整理文章所要掌握的新生字詞;然后樹立課文整體結(jié)構(gòu)和框架,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其次則是找出文章的重難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對課文的學習,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更好的繪制思維導圖。對一些不同的知識點可以采取用不同顏色的筆去進行標記,進而更好地將一些復雜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
例如我們在學習到《白鷺》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根據(jù)拼音學習生字詞,并找出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或者句子,然后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整理信息,進而繪制出關于“動物”或者“山水風光”“保護動物”等等一些分支信息,進而展現(xiàn)出一幅幅具有個性的思維導圖,并且學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從動物、地點、習性以及文章的開篇、描述和結(jié)果等關鍵因素,更好的梳理《白鷺》整篇文章的整體脈絡。而在課堂上,通過一張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白鷺》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展其知識層面,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生學意盎然,求知欲強,自然就能更好地提升其閱讀能力。
二、巧用思維導圖整理素材,靈活制定寫作題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小學學生的語文寫作和閱讀能力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巧妙地利用思維導圖,其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在寫作過程中對素材的整理和搜集。雖然有很多的學生根據(jù)老師所指導的方式去進行搜集素材,但因為其自身對于生活或者素材并沒有很好的見解,因此每次在進行寫作時都會有種“無話可說”或者“從零開始”的感覺,進而難以將自身平時閱讀所積累的詞匯進行融會貫通。要想有效地解決這個辦法,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將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以及素材等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整理,從所搜集的材料和素材進行入手,充分地將思維發(fā)散出去,思考這種素材能用于那種寫作,適合那種題材等方面進行思考。如果說將所搜集的素材作為其思維導圖的核心,那么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通過閱讀理解的方式去進一步的拆分理解素材,從中提取出其中的關鍵詞以及所蘊含的道理,并通過這些內(nèi)容在去反向推出可以進行使用或者借鑒的題目以及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素材進行理解,同時也能更加熟練地使用素材,而不只是單純的為寫作而寫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學生在進行命題作文寫作時,因為很多學生的作文其部分都有用雷同,例如“那是一個晚上,天空下著很大的雨...”等等作為文章的篇頭,因為學生們對詞匯應用不熟練,因此難以跳出題目的框架,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專門設置一些具有發(fā)散性的題目,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散思維,跳出其題目框架的限制,讓其逐漸在積累到一定的詞匯量之后,進而更好地樹立自身的寫作風格。
例如就以常用題材“媽媽”作為題目,讓其充分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不要局限于媽媽對我怎樣,引導學生從另一個層面去進行觀察和入手。例如可以從媽媽的手這個角度作為文章篇章的開始,描述媽媽的一切,如“石頭有裂痕,媽媽的手也有裂痕,萬物皆有裂痕,因為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作為其引導,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媽媽給予我們的關懷?;蛘呤且部梢詫W校、未來以及生活等等作為作文寫作題材,圍繞這三方面展開寫作或者是任選一個題材作為寫作方向,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也能防止學生雷同寫作的誕生。同時也能有效地應用到一些知識點,例如結(jié)合學校和未來展開的一篇寫作,如“班里很亂,我坐在嘈雜聲下看著窗外想著未來,桌子上的書放的很多,多到看不清地板也看不清未來...后來啊,書依舊堆得很多,但那都是你看過的,站起來能看到黑板上的三好學生。班里很亂,我在嘈雜聲下看著窗外想著未來,光落在我臉上,不偏不倚,那是未來”等等句子來幫助學生如何進行開頭和結(jié)尾,怎樣做好首尾呼應,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將閱讀和寫作聯(lián)合到一起。
結(jié)語: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突破寫作難,閱讀煩等產(chǎn)生的困局,充分地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其能夠更好地、快速地組織出一篇文章,進而讓學生真正觸及到寫作與閱讀的本質(zhì)。最后,歲月之羽,掠過時間的河,撫過一片浩瀚星海,我在歲月斑駁的深處,聆聽花朵綻放理想的聲音。希望思維導圖能夠在將來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其寫作和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戴瑩.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 2020,(22):185.
[2]張縮影.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 2019,(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