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紹元
摘要: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正是成長以及發(fā)展的基礎階段,而在這個階段當中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更好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科學知識,還應注重探索合理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基于此,教師可針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分析探究,意在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更好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關鍵詞:小學科學;良好習慣;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是現(xiàn)如今時代背景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此同時也是時代以及民族未來發(fā)展對于人才素質的基本需求,不僅如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也是小學科學教學成果的關鍵所在。良好習慣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達到小學科學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以及今后的生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將小學科學教學的育人作用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
一、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知識
小學科學是一門探究性非常強的學科,而想要更好地進行科學實踐探究,那么則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這種情況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不僅如此,觀察能力也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學生看到了但是著并不意味著學生觀察到了,許許多多的重大學科發(fā)現(xiàn)都來自科學家的細心觀察,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以及發(fā)展。
其一,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客觀性。簡單來說,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的過程中要樹立學生實事求是以及求真客觀的態(tài)度,這種情況下學生才能夠具備更好的科學精神,才能夠在觀察的過程中將現(xiàn)象真實地反映出來。
其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耐久性。短期的觀察并不能夠得到具備價值的信息資源,也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因此,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耐久性,通過一定的時間去觀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
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良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此為學生更好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探究能力是學生進行小學科學知識學習的關鍵所在,但是在現(xiàn)如今時代背景下,很多學生都不具備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盡管在實際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教師卻并沒有能夠正確引導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找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通常情況下都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運用最為直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講解相關科學知識,學生在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完全是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并不能夠將自己的探究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產生依賴,十分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更好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定要注重以上問題,借助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然后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累積的科學知識以及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等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就能夠使得學生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得以有效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良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新課程標準改革以及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更要重視培養(yǎng)以及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及素養(yǎng)。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活潑好動的特點,相比較而言,學生對于動手操作更加感興趣,但是在實際小學科學動手操作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 單單只是通過動手去完成,并沒有實現(xiàn)動腦,這種情況下則需要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良好習慣,以此能夠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習效果,還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好發(fā)展。具體而言,在開展小學科學動手操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明確動手操作的相關要求,明確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各項問題,同時預測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結果,這種情況下能夠為學生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同時也能夠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提醒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引導學生深入到科學知識的探究以及分析當中,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使得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以及印象更加深刻。
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傾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非常重要。在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其一,設置開放性問題。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在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置開放性問題。所謂的開放性問題就是指,這個問題并沒有固定的、唯一的正確答案, 很多答案都是正確的,開放性問題更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而在教師向學生提出開放性問題之后, 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會將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學生的答案做比較,以此判斷自己的答案或者是其他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學生會認真傾聽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以此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二,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想法,其他學生也會認真傾聽,實現(xiàn)互相幫助,良好溝通交流,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還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
結語
總而言訖,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并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時間的堅持,通過多個渠道、多層次地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在小學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這種情況下不僅僅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進行小學科學知識的學習,還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更好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郁海楠.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