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姣
摘要:故事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是小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小學語文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是實現(xiàn)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目標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本文通過厘清小學語文故事教學的實施方式,根據(jù)實踐經驗,并試圖總結故事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故事教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特級教師李振村曾經說過:“講故事是小學里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種教學方式。語文就是故事,語文教師就是講故事的人,教師必須有講故事的能力,才能改變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惫适陆虒W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是小學語文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故事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語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語文課堂實現(xiàn)真正的生活教育。
一、故事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故事教學是以故事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設計故事形式,對于語文教學具有輔助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豐富教學手段,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為語文課堂注入全新活力,拓展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趣味的故事與生活實際相貼切,也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習能力。把豐富的故事貫穿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深刻思考。另外,故事教學也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知識積累,通過閱讀、學習和理解不同的故事,深化故事內涵,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二、故事教學的實施方式
(一)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關注教材、關注學生、充分考慮和想象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情境。抓準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而確定本節(jié)課是否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開展教學,然后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取故事。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特點精心篩選或編寫故事,接著要對課堂進行設計架構,比如在哪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使用故事,如何采用故事教學,有哪些活動形式,故事教學要準備哪些素材,如頭飾、服裝、課件、相關音樂、教室布置材料等等,這些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準備,這是故事課堂的基礎。
(二)課前新課導入。通過講故事循循善誘地導入新課,是很多教師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故事導入為新課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容易為具體事物所支配。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有關教育的情境來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可以通過環(huán)境的布置、角色的扮演、氣氛的營造以及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教師先繪聲繪色地講一個與新課相關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和期待,使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地進入課堂的學習。這時候,學生會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讓課堂在情境中擴大,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全身心投入。感知力、理解力、創(chuàng)新力和探索力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例如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通過講述故事,讓學生初步了解狐貍的本性,學生帶著這樣一份情感進入學習,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
(三)課堂上的運用。課堂上運用故事教學法,有很多種情況,如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讀課文,解讀人物形象,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在讀熟故事后,我先讓學生分組表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他們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角色的揣摩,創(chuàng)造性地配上動作和表情,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人物,通過孩子的個性創(chuàng)造,靈動地出現(xiàn)在課堂上,孩子們臉上樂開了花。你看,在大屏幕上幾片樹叢的點綴下,“神氣活現(xiàn)”的“狐貍”出場了,它張狂地搖頭擺尾,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引得臺下的同學哈哈大笑。一只胖胖的,縮著腦袋的“老虎”緊跟在身后,它小心翼翼的東張西望,這時,在叢林中玩耍的小動物們大驚失色,紛紛逃竄……表演結束了,但同學們依然熱情高漲,意猶未盡。課文的內容已經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了孩子們的心靈。
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讓他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復述,讓學生經歷自我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整合情節(jié)、組織語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整合、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除了對課文的解讀外,在識字方面,在學習成語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通過故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使課堂中的各種故事情境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教學中,師生中就會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母雞》這一課,主要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欣賞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的節(jié)選故事??赐曛?,讓學生說一首有什么感受?接著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平時媽媽是否為他們做過哪些類似的事情?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進而體會到自己母親的偉大。
(四)課后的運用。課后是課堂的延伸。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靈活安排學生完成課后的延伸作業(yè)。例如課堂上沒有得到訓練的內容,可以在課后安排學生完成,可以安排學生寫故事,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安排學生講述故事,可以讓學生把故事復述給父母聽,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等等。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故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角色扮演。在故事表演中,讓學生通過對角色的揣摩、扮演,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地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性格。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口頭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總之,故事教學適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將故事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認真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實踐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將故事教學法充分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巧妙設計,一定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添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