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巖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因為自身的瀆職而延誤學生的發(fā)展。當下的小學生在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和考驗之一便是寫作能力相對不足。如果一個學生處于寫作的起始階段和萌芽階段,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引導學生,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寫作,并且能在寫作的同時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思考的樂趣、童年的美好。這些對于學生的心靈成長都將起到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并且這也將讓學生在漫長的寫作之路上占得先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啟蒙探討;分析研究;教學影響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079
語文教師需要用自身的智慧和活力去構建起全新的語文課程模式,并且能讓學生在學習比較艱深、難以為繼的課程任務時,能產生學習語文的熱忱,也能體悟到筆下創(chuàng)就的美妙精彩。當下的語文教師在面對著剛剛入學的小學生時,自不免存在著一種刻板的、求穩(wěn)的教學心態(tài),他們不能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寫作的美妙之處,相反讓更多的小學生對于寫作產生了一種煩躁和厭棄的心態(tài),這對于學生是很不利的。教師需要結合當下的教學處境加以變革,從而讓更多學生盡快入門。
一、教師要傳遞給學生關于寫作的基本功
正如同練書法一樣,只有練好楷體字,讓自己寫出橫平豎直的字體,才能讓本人在今后的書寫之中不斷成長、進步。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寫作之時也應該傳遞出相應的理論。學生首先要做到三點:確保本人寫出的字是正確無誤的,其次要確保自己寫出的句子是合乎語法的,教師要讓學生能寫出能夠充分傳遞出本人的情感和真實體驗的句子。這三點的難度是依次遞進的,同時也是逐步深入到寫作的靈魂之中的。教師需要讓更多的學生克服自身的寫作懈怠性和畏難性,能走在正確的寫作之路上,用本人的活力和熱情去完成好每一天的寫作任務,且能在寫作的同時消除障礙,增長經驗。
二、教師要試著走進學生心靈并傳遞寫作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試著和自己的剛剛入學的學生、中年級的學生開展對話,通過對話從而能對于更多的知識產生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并且能在消除自身的被動情感和被動思想后,以一種“迎上去”的狀態(tài)處理更多的寫作任務。這種狀態(tài)對于學生而言是難能可貴的,也是不易得到的。事實上寫作的真摯感在成年的、專業(yè)的作家的身上也是極為寶貴的。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曾說:在寫作過程中最難以保持的便是寫作的真誠性。小學生的年紀小,開展寫作的時間短暫,因此更應該在日常的寫作之中保持“無所畏懼、勇敢揮灑才華”的心態(tài),只有能用自身的真誠和熱情去沖破束縛,才能讓自己的寫作迸發(fā)出最為動人的顏色,也能讓自己在寫作的世界中采擷到最為鮮艷的果子。寫作的理念派生出寫作的技巧,技巧又能彰顯寫作的理念。教師對于小學生不能使用比較艱深的、拗口的、難以令人記憶的語言去講述相關的寫作技巧,而是要以一種適合學生學習和記憶的模式去傳輸知識,最好的方法和理念便是:深入淺出,使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話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成就更為卓越的自己。小孩子可以用“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語言來寫作,并且能在寫作的同時,梳理自己的心態(tài)和記憶,能用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和策略去寫作,并且能在寫作的同時,克服難題和障礙,成就自己的進步和突破。
三、教師要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寫作的機會
有人曾經詢問過魯迅先生:到底如何能寫出好文章?他說多寫多讀,有真意、勿賣弄。大道至簡。寥寥的幾個字就能傳遞出關于寫作的內在核心和靈魂。無數的學生要懂得:沒有寫作的樂趣就沒有寫作的進步,沒有寫作的機會就沒有寫作的升華。因此在寫作的世界中,任何學生都要試著超越自己的懶惰和懈怠,用本人的智慧和活力去驅散寫作的壓力和負擔,認真地寫作。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提攜者,并且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適合的題目[2]。蟲魚鳥獸、飛花摘葉、星辰大海、滄海桑田,林林總總、點點滴滴都能成為一個寫作者可以書寫的對象和焦點。教師要讓孩子們從平實的、基礎性的問題開始入手,同時能在不斷地書寫的同時,感悟到寫作的內在美妙,也能讓學生在寫作之余,增強對于生活的判斷、觀察、思考、體會,同時能讓學生消除內心的浮躁和偏執(zhí)。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瑣事開始寫起,讓小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策略和寫作模式,同時能逐步增強寫作自信心和內在活力,感悟到寫作對于生命所產生的極為重大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需要用自身的經驗、熱情、活力和智慧去開展寫作教學任務,并且讓學生能懂得:寫作絕對不是一件無聊的、沉重的、乏味的任務,而是一件美好的、值得堅持的事情。教師要營造出和諧的寫作氛圍,并且通過營造這種氛圍去幫助更多的學生,使其能沉下心去完成寫作,克服大量的障礙,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教師要順應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走勢,且能順應少年的心理結構,找到寫作教學的正道,激發(fā)出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 李新國.語文作文教學法的探究[J].文學教育,2003,(05).
[2] 鐘敏靈.現代寫作閱讀:教育版[J].科學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