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付兵
摘要:立德樹人背景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十分必要。高中歷史本身就是一門人文性特征比較明顯的學科,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材料可供挖掘利用,教師只要善于運用這些材料,再輔以適當?shù)姆椒ǎ湍苋〉昧钊藵M意的德育滲透效果。
關(guān)鍵詞:高三歷史;教學;德育滲透;有效策略
在開展專門的德育教育主題活動的同時,學校德育工作也要注重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使德育工作在潛移默化下得到令人滿意的滲透效果。德育滲透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一些像歷史、語文、政治學等人文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好的德育滲透基礎(chǔ)。
一、師生對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是前提
德育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各學科的教學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在培養(yǎng)人才、塑造學生的性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此認識不夠,在他們看來,德育教育屬于教學的附屬內(nèi)容,是次要的。這類認識和觀念不正確,極大地影響了中學德育的質(zhì)量,也嚴重影響了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老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也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導者,教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應(yīng)加強在德育方面的學習,使自己對德育教育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更好地認識到德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與此同時,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想方設(shè)法減輕學生對德育的抵觸情緒,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參與德育教育的益處。通過這種方式做好師生兩方面的工作,切實提高教師和學生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從而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為德育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巧妙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挖掘德育教育資源
不難發(fā)現(xiàn),德育教育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由于思想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德育教育往往采用主題班會、口頭教育等形式進行,教育內(nèi)容一般是圍繞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主題進行,所以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資源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長此以往,德育教育教學缺乏新鮮感,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高中德育教育非常有限,重復率高的教學資源相比,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知識文化浩如煙海。當?shù)赖陆逃凉B透到中學歷史教學中時,如果能有效地運用歷史教學的教材內(nèi)容,深入挖掘德育資源,相信一定能給德育教育帶來巨大的變化。例如,高中德育教育主題中很重要: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材料、錄像向?qū)W生闡述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可能感到比較空洞,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但在歷史教學的教材中,有無數(shù)愛國志士,有數(shù)不清的愛國事跡,這些歷史事件和故事更具趣味性和波折,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把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資源,同時還能促進中學歷史教學德育進一步滲透。
三、以史實為本,積極引導學生德育工作
為了促進德育教育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滲透,教師必須做到一點,即立足史實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德育的發(fā)展。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的系統(tǒng)的記錄、研究和解釋。與此同時,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改變的,它是真實的、不可逆轉(zhuǎn)的。但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歷史泛娛樂化、歷史虛無主義等現(xiàn)象愈演愈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和認識,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所以,把歷史教學拉回正軌,立足史實,讓學生對歷史有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通過歷史文化知識,更好地感受到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擺脫歷史虛無主義和西方思想文化侵略的影響,接受更有效的德育教育,使之成為一種更加純真的社會主義新青年。
四、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自我教育
當前高中德育教育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除了以上所述的開展主題班會、口頭教育外,德育教育的教學形式與活動單調(diào)乏善可陳?;谶@樣的教學基礎(chǔ),要進一步推動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教師必須對教學進行一些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想辦法豐富教學形式,讓德育教育有更多的可能。老師可以在教學中把德育教育與歷史教學相結(jié)合,舉辦趣味知識競賽或指定主題的小講座等。使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充實,學生參與這些教學活動,既能有效地積累歷史知識,又能在歷史事件、人物的熏陶下,實現(xiàn)自我教育,從而形成科學的三觀。
結(jié)束語:在高三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十分必要,歷史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打造生本課堂、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等途徑,可實現(xiàn)德育滲透。自然,教師也應(yīng)該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尋找更多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路徑等,從而更好地發(fā)揮高中歷史課程的德育功能,為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廖廷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德育滲透的路徑分析[J].文化產(chǎn)業(yè),2021(02)
[2]楊偉帆,張揚.歷史教學滲透德育離不開史實[J].現(xiàn)代教學,2005(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