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旭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角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己轉變?yōu)榻虒W的引導者、輔導者,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習慣,因此,特圍繞初中歷史探究學習展開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歷史;探究學習;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06
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可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增強對歷史的情感體驗,提高對歷史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認識。尤其是在新課改的推行下,探究性學習應是被歷史教師所重視的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也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1]。
一、探究性學習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強行灌輸學生各種歷史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在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容易喪失對歷史的興趣及學習熱情,逐漸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2]。初中生正處于學習的重要階段和人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思維較為活躍,情感發(fā)育豐富而敏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正處于確立之中,可塑性非常高。如果此時歷史教師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做到以學生為本,使用探究性學習方法,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就可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歷史課堂氛圍,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進行探究性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對于學生學習歷史、發(fā)展歷史情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影響學生的情感發(fā)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因此,在探究性學習實踐中,就要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使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3]。
二、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引導
在探究性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意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學習采取正確指導方法,在實際歷史教學中,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4]。
首先,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時,教師應注意對探究性學習課題內容的選擇。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教學資源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尤其是對于歷史學科而言,人類歷史文明悠久,歷史內容十分豐富,教材由于自身的限制性,所呈現(xiàn)的歷史內容極為有限,因此,教師在挖掘探究學習課題時,可結合教材內容,利用互聯(lián)網發(fā)掘更多的課外資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比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從網上搜索更多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資料,對當時的歷史進行延伸性教學,設定關于“中國近代歷史”探究課題,以“鴉片戰(zhàn)爭”為主線,制定中國近代史發(fā)展的時間軸,使學生從片面化了解歷史事件的學習,轉變?yōu)閷χ袊瘹v史進程的整體性探究學習,使學生可在學習之初對八年級上冊整本歷史教材進行一個整體性把握,幫助學生形成整體的學習觀。
其次,在探究性學習中,確立了探究學習的主題后,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參考書籍或者網站,引導學生自主搜集有關課題的材料。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自己的指導應該將學生作為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需求進行及時滿足,同時針對性地幫助解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不要將探究指導引向已有的結果,而是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假設,啟發(fā)他們散發(fā)思維,進行自主探究。還是以“鴉片戰(zhàn)爭為例”,教師在確定了“中國近代歷史”探究課題后,可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對歷史教材展開探究,并寫一篇探究報告,在指導學生寫研究報告時,教師要把自己查閱的歷史資料和制定的歷史時間軸展示給學生,以方便學生對中國近代歷史進行整體性把握。教師也要注意以學生為本,不能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將探究報告寫得十分完美,應該指導學生在對歷史教材和歷史資料進行學習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確定自己研究報告的寫作方向,只要圍繞中國近代即可,可選取其中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角度進行中國近代史的分析。比如,教師可這樣指導學生:“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開始寫探究報告,你們自主確定本小組的探究報告寫作方向,只要圍繞中國近代史即可。你們可寫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必然原因,也可寫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總而言之,你們可選取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度,對中國近代史談談自己的看法即可,對歷史事件不是很了解的地方有問題的地方可舉手,我會為你們進行及時的解答?!蓖ㄟ^這樣的探究方式,不僅可使學生自主進行教材探究和學習,也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探究性學習中要精心設置教學情境
精心設置教學情境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好辦法。在教學情境中,學生可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索,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尤其是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社會性,在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如果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精心設置教學情境,不僅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也可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情感,使學生更加明白歷史課程背后的人文性和社會性,促進學生的成長。比如,在教學“香港澳門的回歸”時,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喜歡的歌曲入手,為學生播放《七子之歌—澳門》這首由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創(chuàng)作的愛國作品,在播放完這首歌之后,可順利地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由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明白自己的歷史使命,提高對祖國的熱愛。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合唱,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使學生明白祖國是不可分裂的,自己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團結統(tǒng)一做出貢獻,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