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萍
摘要:建設智慧課堂,是當前“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熱點教育問題,由于智慧課堂更加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著重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旨在促使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自發(fā)產生學習行為,所以更能夠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模式更加看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體驗,因此而能夠為學生帶來非常明顯的促進效果,對于提升教育質量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初中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應當在落實教學措施的時候,將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同時落實,從而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信息化逐漸成為了主流趨勢,怎樣落實教育信息化,將傳統(tǒng)的課堂改造為智慧課堂,成為了廣大教師之間的熱點研究問題。一旦落實了智慧課堂,教師就能夠更加充分且有效的利用互聯(lián)網中海量的教育資源,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填充在課堂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強化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建立數據化的決策體系,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立體化的師生互動模式以及開放化的認知結構,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的利用好“互聯(lián)網+”,構建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
一、建立數據化決策體系
課堂教學的過程千變萬化,不論是多么優(yōu)秀的教師都無法預料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所以在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當中,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會參考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去解決一些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但是有有一部分教師的經驗較少,特別是一些剛剛入職的年輕教師,就難以做到這一點。隨著智慧課堂的出現(xiàn),教師之間經驗的差距被極大的縮小。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不斷吸收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解決一些課堂問題,也能夠通過大數據去觀測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帶來的不同效果,從而更好的把握信息技術課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這對于學生而言,有極大的好處。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調節(jié)平面設計素材色彩”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首先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于信息素養(yǎng)基礎進行初步調查,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初步的了解,基于此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大數據進行分析,認識當前階段下,我國初中生信息素養(yǎng)得平均水平,再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同時圍繞本班級的情況,細化教學內容,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通過教學活動獲得進步。
二、建立立體化師生互動
在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當中,教師往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備課,通過備課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一五一十的完成教案上體現(xiàn)的內容。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是死板的,機械的,容易誘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缺少師生之間地必要溝通,使得課堂的互動呈現(xiàn)單向性,對于學生的天性和綜合能力發(fā)展有起到了一定的壓制作用,導致課堂氛圍沉悶。所以,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依托于互聯(lián)網平臺,建立立體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實現(xiàn)雙向的互動,誘導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制作平面設計素材特效”一課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改善師生間的交流情況,創(chuàng)設更加靈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就可以借助社交軟件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地交流。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將一些與平面設計特效相關的教學視頻發(fā)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將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向教師反饋,從而初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引導,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這樣一來,師生之間的交流就變得更加頻繁,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深度。
三、建立開放化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不應局限于教室,而是應當在生活中進行學習,回歸現(xiàn)實生活,促使學生隨時獲取知識,認知課堂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中,“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忽視了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化差異,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學習,從而改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合成平面設計作品”一課的相關內容時,首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回顧此前學過的知識與技能,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初步的聯(lián)系。隨后,教師便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讓學生利用這些生活元素進行平面設計,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后吸收與教師提供素材類似的元素進行平面設計,從而促使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學習。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依托互聯(lián)網平臺的智慧課堂,促動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曉瑜.“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探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1(06):79.
[2]王曉瑜.構建智慧課堂,優(yōu)化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