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梅
摘要:英語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到了高年級寫的地位越來越重了。聽、讀是語言的輸入,為的是說和寫;說、寫是語言的輸出,是語言的再組織和運用。聽說可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以讀促寫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小學高年級英語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以讀促寫
小學低年級英語學習以聽說讀為主,教授簡單的單詞,句子很短,多為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朗朗上口的chant。課堂比較常運用游戲教學。課堂活潑,形式多樣,課后學習任務也不重,多為讀書作業(yè)。到了高年級,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內(nèi)容有對話,篇章。教學要求也提高了,五六年級每個單元基本上有一個話題,要求學生就話題寫作文。孩子們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疼,沒什么可寫,也不知道怎么寫。困擾他們的問題很多,主要是沒有掌握寫作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摸索,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讓孩子們扎實掌握寫作的技巧并愛上表達。
葉圣陶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痹凇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讀和寫都屬于語言的一種技能,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中語言技能占據(jù)著基礎地位。
首先,立足教材,整合優(yōu)秀范本。
以讀促寫,首先我們要解決“讀什么”的問題。我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PEP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話題,一般來說,單元輸出是一段話或一篇文章。我們在備課時立足課本將單元內(nèi)容整合成一篇小短文。這篇文章既要融合本單元的重點句式,單詞,又要運用本單元的時態(tài)。要保證文章的正確性,可模仿性。以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Then and now為例, 本單元作文主要描述一個人的變化,今昔對比,以前是怎樣的,現(xiàn)在又是變得怎樣的。我們結合單元中l(wèi)ets talk的知識點,整合了下面一篇文章。
其次,精讀范文,理清思路。
范文的作用很大,不僅體現(xiàn)文章的脈絡結構,還承載著本單元的知識點,語法點,句式等。這些都是要在學生的作文中呈現(xiàn)的。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會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方面。還是以上文為例,來談談老師怎樣進行讀方面的指導的。
一、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結構
結構大概分為總分,分總,總分總。引導學生看看文段內(nèi)容確定結構內(nèi)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段內(nèi)容,清楚自己寫作文時可采用的寫法。設計的問題可以是:①How many parts can you divide the text? ②What are these parts about?引導學生看出這是總分總結構的寫法:先總體介紹自己----再分別介紹過去和現(xiàn)在的自己----最后是展望未來。這樣脈絡就很清晰了。學生也會在自己作文中模仿使用這些行文結構方法,而不會讓作文寫得結構散,天馬行空,或開頭太突然,或沒結尾,在結構上有欠缺。
二、引導學生精讀重要文段,繪制思維導圖
重要文段是作文的精髓,也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小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想學生有興趣閱讀范文,在進入閱讀前,一般先讓學生做做熱身,頭腦風暴,看看視頻,照片等進行形象感知。待學生對寫作內(nèi)容熟悉之后,出現(xiàn)一篇文章,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閱讀這篇文章,感知文字的組織和表達,提取思維導圖,理解文本內(nèi)容,達到清楚自己寫作的方向。以上面的文章教學為例,閱讀前PPT先后出現(xiàn)兩張照片,照片是同一個孩子,一張是她的舊照片,是過去的樣子,一張是現(xiàn)在的樣子。學生覺得這是身邊的同學,就會很好奇,借助照片,先讓學生講講照片人物今昔的變化。因為有圖片的支撐,學生往往通過對比能說出好些精彩的句子,一人說一句,連接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了。然后全班一起學習文章,內(nèi)容剛才有所涉及,再利用層層設問的方式,層層推進,利用自主閱讀,同桌、小組、集體共讀的方式推動課堂,活躍思維、閱讀樂讀。理解掌握了文本信息后,讓學生寫出本文的思維導圖。這時候是水到渠成了。表格也是思維導圖的一種。本課內(nèi)容用表格表達更清楚,各條目一目了然。如:
三、利用思維導圖,復述文章內(nèi)容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脫離文段,見詞說句,用正確的句式進行表達。學生循著之前定好的思維導圖的框架,使用正確句式,適當填充內(nèi)容。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此類文章中應該寫些什么,以及如何寫,最終讓他們在謀篇中寫出自己需要的句子。
最后一步,架設從讀到寫的橋梁,寫出自己的文章。
人們普遍認為閱讀是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而作文是在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兩者似乎沒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記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使我想起了這樣的一句話:讀是輸入,寫是輸出。似彼此分離,實際上相傍相依,血脈相連,互動而成一體。讀是寫的基礎,讀的目的是為了寫。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讀后該怎樣過渡到寫呢?該怎樣架起這座橋梁呢?我們在實踐中通常會聯(lián)系實際,回到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比如,在本課中老師可以說“Amy變化可真大呀,孩子們,你們呢?”引導學生拿出事先帶來的自己的舊照片,完成反映自己變化的思維導圖(如下圖)后,向同桌介紹自己的變化。這樣的設計貼近生活,有意義,體現(xiàn)了語言的生活化,語用性。通過說的訓練,學生已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變化,接下來的寫也就不成問題了。這一步是將有聲語言變成無聲文字,實現(xiàn)了從讀到寫的過渡,也最終實現(xiàn)了我們的教學目標。
結語
總之,以讀促寫是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寫作練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幫助學生將語言學習和運用緊密結合的重要途徑。以讀促寫能夠將閱讀獲得的知識有效地轉化為文字表達,既能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英語學習的潛力,又能幫助學生學習文本中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內(nèi)化語言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寫作中,教師應該多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體現(xiàn)語言的語用性。
參考文獻:
[1]任鳴. 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16.
[2]劉燕華.“以讀促寫”寫作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 聊城大學,2017.
[3]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繆四平.關注文本細節(jié),提升學生思維品質[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