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媚
摘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提出,作為數學教育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情境教育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科學地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然而縱觀當前小學數學實際課堂教學中現狀,情境教學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而本文則將從具體的教學實例出發(fā),討論情境創(chuàng)設的科學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249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fā)展,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實際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盲目采用單向陳述的教學方法,導致課程教學僵化,嚴重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在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應有效適應課程改革進程,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認識,學會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為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以講解知識為目的,讓學生機械的進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長期使用,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作為教師,不能只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認識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結合課程內容和教育目標,制定相應的思考問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了使得課程可以在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經驗的同時,讓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獲得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思考分析,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準備兩個紙杯,分別用紙杯加入等量的水,一個杯子加入一勺鹽,另一個杯子加入半勺鹽,等學生完成操作,詢問學生:哪個杯子的水更咸?這一簡單的問題,相信很多學生能夠迅速得出答案。而在學生積極表達后,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結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除了用描述式的表達外,能不能用數學語言,來說明這一結論?如何用數學的方式來說明哪杯鹽水更咸?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形象地表達這一關系?在學生積極思考后,教師順勢引入新課程內容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迅速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運用信息技術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解釋,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被動地記憶,而不是自主地學習,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有限。在素質教育要求下,為了有效的避免這一教學問題的出現,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引進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參與者,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面積計算》這一部分內容時,由于錐形物體在學生生活中很少見,所以希望學生一下子就直接理解也不現實。因此,為了深化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分解不同大小的圓錐紙質模型,然后從部分到整體,逐漸了解紙錐面積計算的規(guī)律特征。同時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形狀的圓錐,然后動態(tài)分解圓錐,問學生這個圓錐有多少面構成?在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后,教師再讓學生看到分解后的圓錐形,最后得到三角形和圓形兩部分。在分解圓錐模型后,學生對圓錐面積的計算方式也就能獲得大致的認識,即計算三角形和圓形面積。通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還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促進學生的課程參與。
三、重視生活化教學
數學教育和學習來源于生活。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生活中的嘗試和體驗,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師在現代素質教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數學知識教學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將生活化材料帶入教學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索,使學生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教學方式的科學運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運用的意識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統計》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將課堂學習范圍擴大到現實生活中。在開展具體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統計入學時間20分鐘內的人流情況,進行簡單分析,以10分鐘為一階段,統計出現前10分鐘左右的人數以及后十分鐘的人流情況。在學習和實踐知識內容,從簡單的統計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內容學習。隨后,在學生對統計的相關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運用知識解決部分生活問題。比如學生可以統計家庭生活中每個人的體育愛好,根據不同的人的興趣愛好送禮物;或者統計家庭一周的飲食等方面的費用,分析肉蛋奶或蔬菜哪些方面的支出費用最大?然后設計相應的費用計劃。讓學生將課程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補充和完善課程知識,獲得教學與學習的共鳴。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知識時,不僅要指導學生分析學習知識點,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深化情境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更加積極。
參考文獻
[1]朱木衣.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J].讀寫算,2018(08):78.
[2]劉玉英.善于情境教學,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新課程(上),2018(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