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苗苗
摘 要:思維導圖是重要的教學工具和學習工具,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還能突破學習重難點,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思維導圖;數學課堂;知識;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教學手段的更新,力求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個性化的知識理解切入點和解題思路,促進學生更好地應用知識、掌握知識。因此,探究思維導圖的應用方式,便成為數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切入點。
一、思維導圖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會引導小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概念,以此應對考試中的概念型題目。這樣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形成,也不利于其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更阻礙了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
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讓小學生找到學習數學概念的簡單方法,撫平學生的數學學習情緒,使其排斥心理得以緩解。思維導圖給小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和理解數學概念提供了一條捷徑。在課堂中積極利用思維導圖,將所學習的數學概念匯總起來,有效整理,讓重難點得以突出。借助知識表面聯系和內在聯系,將它們安放在思維導圖的不同位置,有助于小學生快速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了解數學概念背后的知識。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需要掌握500多個數學概念,這樣的數字,對學生來講是十分龐大的。而借助思維導圖,讓小學生將零散的數學概念整理起來,建立知識體系,有助于其更好地聯系知識、應用知識。如在講解關于統(tǒng)計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統(tǒng)計圖作為思維導圖的出發(fā)點,引出統(tǒng)計圖的類型、概念、特點、用法。讓學生沿著思維導圖的思路,建立清晰的統(tǒng)計知識概念,了解每一種統(tǒng)計圖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結合問題情境,選擇最適合問題的統(tǒng)計方式。
二、思維導圖在自主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最直接的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當代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越發(fā)重要。從日常教學入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學習實踐,有助于其個人學習思維的形成。當代小學生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已經習慣依賴教師獲得學科知識的學習方式。希望由教師指出學習任務,講解學習內容,而非自主思考。這樣的學習模式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個人發(fā)展。
在應用思維導圖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今天,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展示自己的學習思路或學習成果。如在學習關于三角形的知識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有關三角形一切知識的思維導圖繪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繪制切入點。如有的學生會將三角形的種類、性質、面積、周長等作為重要內容,在思維導圖中補充相關數學概念細節(jié)和數學公式細節(jié)。有的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會突破文字的限制,利用繪圖的方式展示學習內容。不同的思維導圖繪制方法,見證了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方式。讓學生主動分析與探索,成為思維導圖的應用者,才能使他們有更多的思考機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三、思維導圖在解題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
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一切技術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數學知識,但最終要引導學生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問題的解決中。習題,是小學生熟悉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題目信息的分析、解題思路的分享,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強化個人解題思維,突出學生個人解題風格。
如“一塊棱長是0.6米的正方體鋼坯,煅成橫截面是0.09平方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鋼材有多長?”這一題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展示題目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讓思維導圖形成解題流程圖,使學生的思維更清晰。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在數學概念歸納、學生解題能力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等方面的積極影響。有效利用思維導圖,讓數學課堂的氛圍越來越活躍,課堂教學效果不斷優(yōu)化,促進當代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胡繼林.淺析學科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讀與寫,2021,18(7):161.
[2]徐建軍.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1,18(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