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質量的重要保證。尤其是對數學這樣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來說,只有基于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進行教材分析,才能將教材的教育意義真正體現出來。就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分析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材分析;策略
教材只能作為教師教學內容的依據,而不能過度地依賴教材。教師應提前做好教材的研讀和分析,整理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思路,結合學生主體的特征,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
一、初中數學教材的地位
如今,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過度依賴教材,講課沒有加入教師本身的想法,知識點的銜接較為生硬;二是完全不用教材,忽略了引導學生經歷和體驗教材中知識推理生成的過程,而只注重知識點的灌輸;三是恰如其分地使用教材,這也是當下教學發(fā)展的方向,要求教師在以教材為基礎的前提下實施教學并有所延伸。
二、教材分析的四個準則
1.理解課標
滿足教育的要求,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確定教學的方向并克服困難。
2.看懂教材
了解教材的特點,掌握教材的編寫方式和書寫的內容;把握相關章節(jié)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明確教學目標并能提煉出教材的重難點內容。
3.了解學生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情特點,以此為基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調整知識點講解的節(jié)奏。
4.把握課堂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教材知識點講透徹,如何帶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實現既定的目標都是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要考慮的。
三、教材分析的策略
1.提前了解教學目標
課標中所針對的知識技能及應用、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端正態(tài)度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具體的目標,即通常所說的三維目標。教師應根據每章節(jié)的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為例。在對教材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首先,知識技能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通過生活實例,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并能將其抽象為數學關系式,從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教師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與同學討論,感受探究知識的過程。最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則是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理論與生活實踐是緊密聯系的,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動力。
2.梳理教材的知識點
對初中數學而言,要先了解代數、幾何、概率等章節(jié)的內在關聯以及課本知識點的設計思路。對重難點的章節(jié),分解知識點,探討教法,最后進行總結。教師要對所講的每個知識點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內涵和外延有準確的把握。
3.建立教材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數學與生活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從生活的角度引入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原理,能夠學以致用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通過了解知識點中的原理才能在多種不同的場合學會應用。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出發(fā)去解決實際問題。
4.以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基礎
現在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只發(fā)揮引導作用,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主體位置,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進行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為例。在學生已經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義,知道判定方法等知識后,再來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學生也更易于理解。學生通過寫出已知和結論并畫圖,論證得出“相似三角形中對應的邊成比例”的性質,在得出這個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再探討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積和周長的比值關系。
5.敢于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
教材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能對應到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師需要在對教材進行分析以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在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下對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使之更適應自己的學生。
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的主要內容,教師要根據所在班級的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前了解重難點,更好地利用教材更新教學方式,滿足新時代下新課改的要求,才能體會到教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曹應.初中數學有效設計的方法探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11):26.
[2]姚穎.對小學數學高年級數學建模思想方面的初步探究[J].考試周刊,2019(56):117.
[3]魏巍.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育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