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志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前的教育思想與手段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與能力成長有著不良影響。因此,在開展高中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應該與學生的個性與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以問題驅動式教學法開展對學生的教學工作,以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深入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化理解,也增強問題意識、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本文基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深入探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問題驅動
引言:問題驅動式教學法是以問題為重要載體,引領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與從前先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后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但是教學成效遠遠高于傳統(tǒng)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問題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主動性,引領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以及知識經驗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深入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達成對數學知識的有效掌握,進而達成教學成效的提升。
一、善于引導總結
在實際開展的數學教學中,引領高中學生主動的思考是進行問題驅動這一教學形式的重點所在。同時,教師還需要引領學生自己試著提問,之后引領學生自主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實現數學問題的解決。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首先為學生示范,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將數學問題有效處理。同時,在問題解答后,教師也要對整個教學過程總結,明確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有收集資料、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為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1]。而且,教師也要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時期倡導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對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在相互學習中明顯提升。同時,學生之間彼此的認知也會加深,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真正達成共同成長。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高中數學知識就本質上來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產生畏懼心理[2]。在教學中,若是教師采取從前的教學手段,直接為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不僅無法達成教學目的,也會造成學生學習自信的缺失,限制學生個人數學能力的成長。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全面分析高中學生的真實情況,以故事、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學生設計富有趣味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進而實現數學教學成效的增長。
如,在《等比數列》的學習中,教師以學生喜愛的內容進行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對數學學習內容的探析。教師利用多媒體顯示問題,為學生呈現3種問題情境。一是某國家國王想要獎賞國際象棋的發(fā)明者,而發(fā)明者要求在第一個格子中放一顆麥粒,第二個格子放兩顆麥?!恢钡降诹膫€格子。國王能滿足其要求嗎?二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三是某汽車的售價為三十六萬元,年折舊率為百分之十,從購買年起價格依次為多少?通過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領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可以轉化為怎樣的數學問題,有哪些共同特征?學生依據這三個問題深入思考與交流,可以得出這些例子能夠與數列進行聯(lián)系,將學生本來的知識經驗調動。同時得出以下三個數列:1,2,22,…263。1,1/2,1/4…。36,36×0.9,36×0.92…。學生列出這些數列后,發(fā)現其中的共同特征,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面一項的比都相等。教師通過可以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推動其分析,并將其綜合總結,真正地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開展數學知識的探索,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合理設計問題
(一)設計層次性問題
在問題驅動這一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重其層次,引領學生逐漸加深學習的難度,深入進行知識的探析,將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增強。為加強問題的層次性特征,教師需要了解高中學生的真實狀況,明確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由簡單到困難的設計問題,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比如,在《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學習中,在對其中對稱點的坐標的探究中,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引領學生逐漸深入的思考,在鞏固知識的前提下更加深入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教師提問,坐標系的原點是否一定要取在o點?能夠以立方體的中心為原點?此時這八個頂點的坐標如何?依據觀察點的位置關系以及相應坐標,你能得出什么?教師利用這些問題引領學生思考與發(fā)現,學生會在思考后得出,原點的取值可以任意取,對稱點之間的坐標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在知識的探究中,學生會發(fā)現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建立能夠改變,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時,引領學生探究對稱點的坐標關系,關于誰對稱,誰不變,其余相反。體會探究知識的趣味,也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開展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問題的設計中,教師也要加入遷移性質的問題,加強學生知識的廣度。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3]。教師在遷移性問題的設計中可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效聯(lián)系,引領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分析,將本來理解的知識進一步的鞏固,也能有效達成對新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時,教師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已學過的知識,為學生設計遷移性問題,使學生結合原本的知識經驗開展新知識的探索。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回憶指數與對數的互化,并提出問題。某細胞在分裂時,會由1個分裂為2個,由2個分裂為4個……。此細胞在分裂x次之后,其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之間的關系式為y=2x,將分裂次數帶入就能得到細胞個數。同學們記得這個函數類型嗎?在帶領學生對舊知識回憶后,教師引入新的問題,若是反過來,知道細胞的個數y,想要求分裂的次數x。如,一個細胞大約經過多少次分裂才能達到32,2000,100000……?以問題引領學生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后將分裂次數x表示為x=log2y。如果x代表自變量,y表示函數,函數為y=log2x。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舊知識的回顧,將其與新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定的關聯(lián),使學生形成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在問題探究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入分析,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
伴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不斷落實,注重對高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探究中漸漸地形成思維品質。為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在個人成長中的需要,教師在運用問題驅動這一教學方式時,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適當的融入開放性問題,促使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為學生加入一題多解的習題,引導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鍛煉學生的思維,也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如,解不等式3<|2x-3|<5。教師組織學生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解題。學生先自主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之后與他人合作交流,以4種不同的方式解答。分別為,分類討論法、轉化為不等式組、等價命題法以及絕對值的集合意義。組織學生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試著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夠讓學生主動運用不一樣的思路解題,有利于學生思維與合作能力的增強。
四、結合現實生活
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可以將真實世界與學生的體會相結合,使學生形成濃厚的求知欲,保證學生維持對數學知識探索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的本質,使學生主動嘗試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素養(yǎng)。而且,在問題難度的設計上要考量學生的思維能力、水準,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問題以及符合學生思維水平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成效,有效實現數學知識的遷移,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如,在《隨機抽樣》的學習中,教師要以學生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設計問題,使學生在真實體會中強化對數學知識的領悟。教師提問,若是想要了解本校高一學生的近視率,你能夠采用怎樣的調查方式。學生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會探究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抽樣方案。在學生解決此問題后,教師繼續(xù)提問,能夠用高一學生的近視率估計本省高中學生的近視率嗎?為什么?教師的再一次提問加大了難度,也引領學生以多個角度進行考量。如,樣本的容量、樣本抽取需要考慮的要素等。通過這樣的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在不同的背景下進行抽樣會導致偏差的出現。高中學生的近視情況嚴重,以本校的近視問題引領學生調查,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使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結束語
問題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也滿足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實現問題意識、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地分析高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使學生形成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在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中達成對問題的解決,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鳳梅.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31):144-145.
[2]王君明.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內蒙古教育,2019(26):73-74.
[3]戴擁春.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其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21.
[4]李福均.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20(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