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一直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作為滲透人文精神滲透的一個重要橋梁,將有助于推動學生人文精神的踐行,革新當前的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格局。所以,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老師要將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當做是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將人文精神逐步滲透到語文課程教學中,這樣來全面拓展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弘揚;人文精神;方法;探究
引言:語文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所以,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滲透人文精神,從而慢慢地讓學生了解和認識生命的價值意義以及人生的奮斗目標。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也是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性條件。所以身為高中語文老師,要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滲透人文精神,促使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一、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價值作用
當前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是延續(xù)以往守舊的思想,在他們的眼中,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是高于一切的。但是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要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擺在第一位。高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這些都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滲透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從而讓學生了解和明白生命的價值意義,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1]。
二、當前語文課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一,高中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的時候,只是講解一些和考試有關的內容,所以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因為高中語文老師在片面地講解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考試技能,所以造成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工具性對立起來,這樣學生就能對人文精神的魅力不能做到切身體會,將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健全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2]。第二,一些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方式比較老套,使用的是以往“照本宣科”的課程教學方法,這樣高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感覺到十分枯燥,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反感學習語文課程知識。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改變課程教學理念,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改變傳統(tǒng)課程家偶爾理念,不能單一地認為語文是工具性,要充分地認識到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大意義。因此,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全面地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來,在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第三,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不能過于追求語文試題答案的標準性和統(tǒng)一性,這樣不利于讓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同時還嚴重地影響到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不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教學改革精神中也主張強調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將自身的優(yōu)勢和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注重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弘揚人文精神的具體方法
(一)確保教師擁有較高的人文精神,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這就需要高中語文老師具有高水準的人文素養(yǎng),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課程教學工作,關心和關懷學生,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要通過老師的現(xiàn)身說法,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語文老師要以自身的榜樣作用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yǎng),就需要高中語文老師具有良好的語文知識儲備,對別的學科中所涉及的人文精神知識也要有所涉獵,同時高中語文老師要緊隨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從而推動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3]。
每位高中語文老師通常會對自己的課程教學形成自己的理解,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帶著自己的主觀認識和意識,所以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理念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做到與時俱進,這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高中語文老師要積極促進自身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過這種方式,高中語文老師才能將語文課本中的各種人文精神理念更好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的語文知識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推動學生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此外,高中語文老師要緊隨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要確保自己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對于教學理念比較滯后的高中語文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不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對語文課程學習產生厭煩之感。這樣的話,學生將不利于掌握語文知識,同時對于書本中的人文精神不能做到有效地吸收,容易脫離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所以,高中語文老師不能將高考作為唯一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要積極更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此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變化。
(二)立足高中語文課本,積極發(fā)掘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課本內容都是一些專家學者經過不斷地斟酌,將一些富含真善美的文章挑選出來,這里面都富有人文主義精神的。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課本內容是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的一個重要載體。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職責就是對課本中所含有的人文精神進行充分地挖掘。比如,在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這篇古文講解的時候,高中語文老師就可以通過微課教學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陶淵明眼中對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同時夾雜對陶淵明個人成長經歷進行講解和介紹,結合陶淵明的成長經歷以及內心的展望,高中語文老師就需要適時地提出有關美好生活的愿望,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解答,推動學生文章理解水平的提升。對此,高中生在學習這篇古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明白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這樣就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文章講解的時候要緊緊圍繞著課本中的人文精神。比如高中語文老師在古文講解的時候,要對古文寫作的時期、背景以及所蘊含的典故要進行介紹,注意將古文中內容講成跌宕起伏的故事,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將古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在學生面前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比如,在高中語文《勸學》這一課講解中,對于其中的“蚓無爪牙之利”這句話,如果高中語文老師不能將這句話的意思向學生講解清楚,這就不能算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對于中所含有的“專心致志”的人文精神拓展起來來講解,促使學生對這句話中所蘊含的精神形成切身的體會,這就不能按照以往的課程教學任務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對此,高中語文老師在課程教學的時候要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力量在學生眼前進行全部地呈現(xiàn),在更好地滿足學生在課程知識學習需求方面的同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層面,這樣就能更好地完成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三)推動師生平等對話,確保課堂交流順暢
要想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積極滲透人文精神,就需要確保師生關系融洽,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能夠做到平等的交流和溝通。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都處于一種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所以,高中語文老師要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要主動降低自己的姿態(tài),確保師生之間能夠平等對話,對課本內容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進行共同挖掘[4]。此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要注意良好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人文精神得到更好地滲透和傳播。
(四)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活動
要想實現(xiàn)對高中生人文精神的良好培養(yǎng),如果單一地依靠課堂教學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借助于課外教學活動來對培養(yǎng)高中生的人文精神。開展課外教學活動這是推動學生形成自主化學習能力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式。對于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堅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真正地做到從課本內容出發(fā),特別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內容,可以組織學生自導自演來模擬課堂教學情境[5]。比如,在高中語文老舍《茶館》這篇課文學習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徐學生對話劇《茶館》進行自行欣賞,接著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話劇扮演活動,從而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對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有更好地體會,確保學生對課本知識做到熟練掌握。這樣通過課外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將人文主義精神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五)以現(xiàn)代化的科學手段來滲透人文精神
在新時期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課程教學手段不斷地更新。高中語文老師要注意熟練地使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對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人文精神進行展示。比如,在《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講解的時候,高中語文老師就可以運用微課教學的方式來將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對焦母的專制、劉兄的無禮蠻橫有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見證古人這種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結束語
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語文作為人文性、工具性高度融合課程,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對高中生開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對高中生開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就需要向學生深度講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從一定層面上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是國家一種潛在的力量,這是內在性的力量,將促使學生更加成熟,人格更加健全。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但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理念,還會推動學生思想覺悟水平的提升,這就需要高中語文老師要積極改變自身的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注重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對課程教學方法不斷地做出創(chuàng)新,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生活化的課程教學情境,從而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全面地滲透人文精神,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澤秋.初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3):89-90.
[2]黃芳.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05):34-35.
[3]黎龍.再談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才智,2018(17):45-46.
[4]金星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6):33-34.
[5]唐炳宏.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應對策略[J].亞太教育,2016(06):12-13.
作者簡介:吳昕(19830520).女;民族:漢;籍貫:甘肅;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本文為課題《少數民族地區(qū)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方法探究》(課題號:LX[2020]GH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