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施高效課堂的大環(huán)境下,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經驗,研究初中信息技術復習的教學策略和實施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策略、應用學案導學教學策略和微課程教學策略,可提高學生復習效率。通過研究促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復習;教學策略;實施
一、初中信息技術復習中應用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策略的實施過程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復習應用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策略主要是針對全局復習階段和評價組織考試階段。
(一)全局復習階段
在全局復習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的時候,教師經常需要走下講臺詳細指導講解和巡查以發(fā)現學習困難的學生,并根據經驗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由于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40分鐘,教師總是在講臺和輔導學生之間來回奔波,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通過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教師可以查看監(jiān)控學生的學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比較快,能很好地掌握并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而有一部分學生則常常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這部分學生則需要逐步提高學習積極性。ITtools教學輔助平臺可以隨時監(jiān)控學情、可以查看學生學習知識點所逗留時間的長短、學生作品完成情況等相關信息,還有座位表定位顯示功能。利用這些功能,教師便可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快速找到學困生;采取類似的方法,也可以快速找到對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學生;另外,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協(xié)作等方式,鼓勵優(yōu)生幫助學困生,營造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
(二)評價組織考試階段
1.記錄數據
由于機房教學環(huán)境的特殊性和教學的需要,一般機房安裝了硬盤保護卡或者還原系統(tǒng)等,學生的任務文件不能保存在計算機中,往往只能通過FTP上傳到教師機或者服務器。這種情況使學生對自己沒有完成的任務沒有一個連續(xù)檢查的機會,也容易造成對知識點的遺忘。使用ITtools教學輔助平臺中的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綜合查詢模塊,師生活動完全通過輔助平臺記錄,并提供了多種的查詢和顯示功能,學生可以復習相關知識,找到自己的弱項并且查漏補缺。該平臺還對教學的相關記錄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統(tǒng)計,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即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能根據學生的學情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為復習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
2.組卷
在組織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復習中,東莞市是使用正普考試系統(tǒng)的,但該系統(tǒng)的出題功能不夠完善、出題效率較低,增加教師的勞動強度,收效不理想。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中提供了靈活的組卷功能,支持選擇題、填空題和操作題。采用組卷功能,可以對學生各個階段性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并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會考模擬考試提供更好的復習環(huán)境。
3.考試評價
教師需要對復習完的知識點進行模塊測驗,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復習掌握情況和課堂教學效果。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提供了實用的測驗功能,并能自動批改,還可以進行操作題批改。測驗結束后,教師通過該平臺對學生成績進行即時分析,統(tǒng)計每道題目的得分和失分情況,從而使測試成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教學檢測手段,減輕教師的負擔壓力,也為學生的知識遺漏與調整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供有效的保證。
二、初中信息技術復習中應用學案導學策略的實施
(一)設計模塊
學案導學是一種引導探索型的自學提綱。信息技術復習可以把復習計劃細分為不同模塊。例如,按操作軟件分模塊、按知識點分模塊、按學習難易程度分模塊;使用合適的模塊化進行復習,這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學案導學的關鍵。其次,教師要依據信息技術的考點,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情況,精心設計復習的模塊。教師設計時要有一定啟發(fā)性和層次性、科學性和預見性,內容要做到條理清晰,并應該面向絕大部分學生的學情。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復習模塊一般包括:全局模塊復習、理論題模塊復習和操作題模塊復習等。
(二)設計真實的情境
在使用學案導學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考試實境,模擬正式考試的氣氛,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身臨其境,盡快進入角色。這樣的復習策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把握學習環(huán)節(jié),適時地使用考試系統(tǒng)。因為考試的環(huán)境與平時使用軟件的環(huán)境是有區(qū)別的,在復習操作題時,教師應及早讓學生在系統(tǒng)中訓練,了解考試的注意事項和做題的技巧,讓學生盡早適應。
(三)設計教法與學法
在信息技術課程復習中使用學案導學,一方面教師要思考如何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設計學生如何學習,使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可以結合并優(yōu)化,從而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通過在線課堂的學案進行輔導。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通過導學來引導學習。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復習中應用學案導學的策略,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全局復習。學生使用復習提綱熟悉考點,理清復習思路,教師從旁指導引領;接著是理論題復習。教師采取學案導學分模塊進行,滲透知識點脈絡,查漏補缺;最后是操作題的復習。采取學案導學教學網站和操作題考點詳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復習,能很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教師重復展示操作示范,提高復習的效率。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隨時根據學生的復習效果動態(tài)調節(jié)復習策略和復習計劃。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復習中應用微課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應用微課程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許多課型,理論知識新授課、操作知識新授課、操作知識的復習課、綜合作品創(chuàng)作課和作品點評課等。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往往不能每節(jié)課都適用翻轉課堂的做法,不同的信息技術課型對微課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做法。
如,理論知識新授課和作品點評課,這部分課型是需要教師課堂講解和師生交流的,用微課講授反而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重復講授,浪費時間。教師需要在課堂上使用微課的主要是操作知識新授課、操作知識復習課和綜合作品創(chuàng)作課等偏重實踐的課型。
1.操作知識新授課
操作知識新授課強調的是對新知識的構建和融合,這需要學生主動地探究,教師也應該積極去引導,并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制作微課時應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有的放矢、分別對待。一方面是制作專門面向基礎好的學生拓展用的微視頻,讓學生能跨一步上一臺階;另一方面是面向基礎不理想、跟不上進度的學生使用基礎操作演示微視頻,能鞏固基礎。
例如,在講授Excel的分類匯總課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忘記匯總前需要進行“排序”,其實“排序”是一個分類的過程。講授這節(jié)課前,教師制作好相關的微課視頻,突出解析匯總前的“排序”的作用,以及對學生容易錯誤的地方進行剖析,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可以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制作一些拓展操作的微視頻供高水平的學生鍛煉以提升學習能力。
2.操作知識的復習課
復習課是需要大量使用微課的課型,通常是針對某個軟件進行系列操作復習,可能要涉及多個知識點的操作。由于學生學習存在差異性,很少學生能一次全部過關,因此需要教師重復指導。這個時候,教師可制作操作演示類的微課來幫學生查漏補缺,亦可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操作基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教師在信息技術復習課中講授Photoshop遮罩層和引導層時,有很多學生混淆兩個知識點。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制作一系列相關操作說明的微課供學生反復觀看。在信息技術復習操作題的時候,可以把微課放在云端,讓學生在課余或在家觀看相關微課資源,這樣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也利于學生全方位復習信息技術操作題。
3.綜合作品創(chuàng)作課
綜合作品創(chuàng)作課也是學生逐步構建知識、鞏固知識和提高知識的過程,同時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學生協(xié)作的能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微課使用也要經過反復篩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課前課后的再編輯,從而做到精益求精。微課內容也不能過于全面,而應該落實重難點,或者是一些有創(chuàng)意、能開拓學生視野、有一定導向意義的微視頻。
在Flash 的形狀補間動畫創(chuàng)作課中,學生制作時容易忘記分離原件形成矢量圖形,還有的是當形狀補間動畫變得生硬時,添加形狀提示功能,能使變形動畫變得流暢。這樣的微課也是起到一個形象的操作示范和突破重難點的作用,為學生下一步的創(chuàng)意設計提供技術性指導,為學生騰出更多發(fā)展的空間。
從使用的效果來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復習過程中使用微課程教學策略能起到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啟發(fā)學習的作用。使用微課程的教學,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視頻課程或跳過在自學的過程中已經掌握的部分,并能獨立控制學習進度和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進度需要,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合理安排微課程的學習時間,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制作微課最好加上一個視頻索引或者視頻目錄,方便學生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比如,教學任務設置了多個微課,學生對于這些案例里面如只有某一個掌握不好,就可以通過該目錄有選擇性地觀看,其余掌握好的內容可以跳過,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通過研究初中信息技術復習的教學策略和實施,多方位、多角度地依據實際復習效果,動態(tài)選擇合適的策略,促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的精神、積極思考的精神,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樹立努力探索科學知識的目標,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進而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斌.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3):73-76.
[2]朱清闖.ITtools教學平臺推進豐富的評價方式[J].新課程(中學),2014(2):120-121.
[3]賴秀瑛.淺談學案導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會考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2(16):455.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