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華
【摘要】競爭式教學方法是目前受歡迎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競爭式教學法的策略作粗淺的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三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競爭式;語文教學;問題意識
新課程標準注重調動學生主體性,倡導貫徹“生本”教學理念。如何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探索和思考的積極性,這也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要面對的難題和挑戰(zhàn)。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競爭式教學法的應用,這有利于改變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所謂競爭式教學法,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學生之間“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在自我不斷總結和完善的過程中,以在回答問題速度上、準確度上等方面戰(zhàn)勝其他同學,最終轉化為學習成果。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才能更好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競爭式教學方式作粗淺分析。
一、應用競爭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簡單點說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質疑、提出的問題或者對問題進行討論的行動和思想??鬃诱f:“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眴栴}意識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產生了問題,才會有討論和思考,才會更有效提升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筆者嘗試引進競爭式教學法。如,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白鷺》時,在課堂上引入了競爭式教學。按照學生語文水平差異不同,筆者讓學生分成五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認真閱讀全文。之后,筆者再根據教材提出一些問題,讓各個小組進行討論,看哪個小組答得快、答得準。
問題一:文章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遍_頭,為什么將“白鷺”說成“詩”呢?作者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給整篇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問題二:“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句話是對“白鷺”什么方面的描寫呢?這樣描寫作者又想呼應什么呢?
問題三:本文中有不少生字,請將文章中的生字都找出來,看看哪個小組找得最準確。
問題四:“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边@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思想情感呢?
問題五:請找出文章開頭“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钡暮魬渥印?/p>
……
問題提出后,各個小組積極行動起來,組員之間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且邊討論邊記錄,生怕比其他的小組落后了。不到十分鐘,第一個小組交上了答案,接著第二個答完的小組也交上了答案。短短三分鐘內,六個小組全部作出回答,而且答案都比較完整,回答得較為全面和到位。如問題一的答案,六個小組基本都概括出來了。問題一的學生答案:作者主要表達了“白鷺”的美麗,美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像一首“詩”,在文章中起到了“總起”的作用;問題的學生答案二:主要是對“白鷺”美麗外形的描寫,呼應了“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等,小組之間的競爭不相上下,課堂氛圍非常的熱烈。這樣,既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沉悶氛圍,也讓學生在“比賽競爭”緊張而又輕松的氛圍完成課堂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增強自信,在競爭中積極主動去思考、去探討、去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質疑解難過程中汲取知識。
二、應用競爭式教學法,強化學生課堂記憶
由于課堂只有40分鐘,所以很多時候教師都只是安排學生進行自讀、背誦,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然而,語文課文有不少精彩之筆,需要學生領悟背誦。因此,如何解決課堂時間緊、背誦要求高的矛盾就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題。而在課堂教學上引入競爭式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矛盾。如,教學小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文,文中描寫“花生”的語言生動形象,特別是父親贊美“花生”的話語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雖然是寫“花生”,但是并不是以“花生”為主,而是通過作者回憶小時候父親對自己的教育。課文描述語言非常細膩、到位,形象、生動和直觀地描述了“花生”的常識和生長特點。教師可借此讓學生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并通過借“花生”來教育學生。在教學本課文時,筆者要求全部學生自由朗誦八分鐘,然后抽出八個學生進行背誦比賽,看誰背得快、背得熟。全班學生一下子“沸騰” 起來,在強烈的記憶、背誦氛圍中,大家專心致志。最后,抽查的八個學生都能較好地背誦出課文或者重點部分。在對課文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都能迅速說出: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和議花生的四個過程等,并且能根據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給課文劃分段落,同時也能掌握課文語言描述的技巧、動作描寫的技巧等,在“花生”身上體會和學習到做人的道理,對全文學習的重點、難點都有了較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因此,通過競爭式教學,促進了學生有效背誦課文,既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又能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應用競爭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課堂缺乏興趣,肯定不會集中精神聽課的,這也就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質量?!芭d趣”是學習之母,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又是發(fā)展思維的“催化劑”,它可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有頑強的追求和積極探索的欲望。而競爭式教學方法,同樣也可以對學生學習興趣起到調動的作用。因此,在平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競爭式教學的應用。例如,筆者在教學《古詩三首》(《山居秋暝》《楓橋夜泊》《長相思》)一課時,這三首古詩都有一個共性,即描述景色,借以不同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當時不同的心境。在上課前,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先進行課文預習,然后借鑒央視著名的益智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的形式,設置了課堂競賽活動——“古詩詞問答”“古詩詞搶答”。每六名學生為一組,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對答”“搶答”,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競爭法,課堂氛圍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后面的學習中,筆者根據課文的重點難點,每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們基本都積極地對答和搶答。對于答對問題的學生,筆者就給予肯定和獎勵;對于各組都答錯的問題,筆者會引導學生重新對照課文進行討論,然后給予問題講解,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掌握課文的知識。例如,提出的問題有:《山居秋暝》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楓橋夜泊》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長相思》描寫的是什么景色,等等。課堂上頓時鴉雀無聲,每一位學生都在認真地思索。隨后,筆者叫舉手最快的學生回答,該學生很快就用與小組成員討論出的答案解答了第一個問題?!罢f得不錯,給這個小組加10分?!惫P者說完,便在這位學生所在的小組加了10分。這時,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使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大家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在靜等的過程中,筆者又抓住機會提出下一個問題:“《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第一句第一個字為什么用‘空字?‘殘月和‘霜天代表著什么?又反映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經過十幾個回合的搶答爭辯,一堂語文課在激烈的競爭中結束了。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有利于學生更扎實地學好課文,掌握和理解三首古詩的意義和作者表達的心境。因此,競爭的環(huán)境和氣氛,觸發(fā)了學生之間一爭高低的心理,他們在競賽這種意識的支配下,大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都想竭力表現(xiàn)并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最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質量。
綜上分析,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果加強競爭式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課堂的問題意識,還可以強化學生課堂知識的記憶,這對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非常大的意義。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實際重點難點和教學實施的實際情況,巧妙應用競爭式的教學法,讓教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賽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先云.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J].小學語文,2019(Z1):4-11.
[2]張力銳.中學語文評價機制改革的思考[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8(1):124.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