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文秋芳教授創(chuàng)建的“產出導向法”為教學理念,以新目標英語八上Unit8的說明文寫作為例,從“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旨在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教師英語教學水平,為寫作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英語寫作;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曹貴梅,中山市板芙鎮(zhèn)第一中學。
一、引言
英語作為一種使用最廣泛的國際交流語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當下的英語學習中存在“學用分離、重學輕用、效率低下”等普遍現象,特別是在英語寫作方面,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甚至對英語寫作有畏難和抵觸情緒,寫作教學令英語教師感到頭痛。由文秋芳教授帶領團隊構建的“產出導向法”,無疑為英語教學和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產出導向法”最初是針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成效頗豐,但在初中英語教學特別是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研究較少。筆者嘗試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以新目標英語八上Unit8的說明文寫作為例,從“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
二、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 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外語課堂教學理論,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共同構成其理論體系。教學理念包含“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及“全人教育說”,這三種教學理念各有側重。教學假設主要包括“三個假設”,首先,是以輸出為導向的驅動假設,它是以“產出”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加明確的目標,對“產出”具有“饑渴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其次,是輸入促成假設,要求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輸入材料并發(fā)揮腳手架作用;最后,為選擇性學習假設,在學習過程中,以“產出”為學習目標,從提供的輸入材料中有選擇性、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習者集中精力,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這三個階段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領及腳手架作用。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設計
針對目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問題,筆者結合“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以新目標英語八上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寫作“How to make zongzi”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探討“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選擇以粽子為主題的主要原因有:(1)制作粽子屬于典型的說明文,其寫作范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泛;(2)粽子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愛國情懷。
1.教學目標。(1)語言目標。掌握說明文寫作的基本結構,所必要的相關詞匯、短語、句型,與粽子相關的英語表達,掌握介紹事物的流程詞:First,...Next,...Then,... After that,...Finally...
(2)文化目標。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通過與西方文化形成對比,辨析中西方文化差異,明確不同文化的交際意識。
(3)體裁目標。掌握說明文寫作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2.任務設計。任務的產出,先通過情景表演再以書面輸出的方式呈現,任務設計聚焦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設真實的寫作環(huán)境。全班40人,分為2個大組,每個大組中再4個小組,每組5個同學,以大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外國朋友和餐館老板,每個大組(餐館老板)中的4個小組分別向另外一個大組(外國朋友)中的4個小組介紹中國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粽子的制作,為了使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情景表演可以相互調換角色。通過情景表演,希望學生能更深地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傳統(tǒng)文化及表達粽子的制作,最后以書面形式產出。
此任務的設置,基于踐行“用中國故事,講中國文化”的教育理念,就育人而言,有利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了解文化差別;就寫作而言,有利于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寫作基本結構、要求、句型、鞏固所學詞匯等。完成此項任務,對于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可以將總任務分為三個子任務,子任務的實施將為總任務做鋪墊。如表1所示。
3.教學流程。驅動、促成和評價是“產出導向法”的基本流程,此次英語寫作教學實踐將遵循這一教學流程。
(1)驅動。產出任務的設計在“產出導向法”教學中至關重要,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它與任務教學法中的任務不同,產出任務既是教學的終點(目標)也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時刻激勵著學生對產出任務的知識和技能的渴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首先,播放一視頻,視頻內容是一個喜歡中國文化的美國朋友剛到中國,端午節(jié)那天獨自到餐館吃早餐,看到香香噴噴的粽子,對粽子很感興趣,于是便和餐館老板如下對話:
美國朋友:What is this?
餐館老板:粽子。
美國朋友:How to make it? Why do you make the rice like this? Are there any special meanings?
餐館老板比比劃劃無法用英語回答,顯得有些尷尬。緊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否能幫助餐館老板向美國朋友介紹中國的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粽子的制作過程?教師給出本節(jié)課的產出任務。
(2)促成。“促成”是POA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真正體現了學用結合,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腳手架角色,根據產出任務,提供相關的學習材料并進行指導,學生對輸入材料進行有效的學習,以確??側蝿盏漠a出質量。教師可以把產出總任務為三個子任務分別促成。
子任務1(育人文化促成):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節(jié),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正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差別意識
在完成任務產出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至關重要。通過深挖中國文化的內涵,用中國故事講中國文化,傳播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樹立正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差別意識,堅定中國文化自信,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中國端午節(jié)由來視頻、屈原投江故事,以及與之對應的外國感恩節(jié)視頻,中外兩個節(jié)日形成對比,加強文化差異的印象。學生分角色扮演相互進行口述并作記錄,為總任務的完成奠定基礎。
子任務2(內容促成):運用相關詞匯表達粽子的制作過程
粽子的制作過程是完成總任務的關鍵,學生必須很清楚粽子制作的整個過程,和粽子制作的相關術語、詞匯。所以,教師首先,要準備幾個不同材質樣式的粽子的制作視頻及提供相關的詞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饑餓感,學生根據本組的喜好選擇寫作對象;然后,各小組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呈現與粽子制作相關的詞語、句子,結合頭腦風暴等方法激活已有語料庫,對與任務相關的信息進行再加工;最后,學生分組角色扮演相互進行口述并作記錄。教師提供的素材和創(chuàng)設的情景至關重要,它是保證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一步。
子任務3(結構促成):說明文的寫作基本結構、要求、句型
經過以上兩個子任務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粽子的制作過程,并意識到了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項和掌握制作粽子相關的知識,接下來是如何以書面的方式呈現產品的產出。首先,教師可播放在感恩節(jié)外國人如何制作火雞的視頻,既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讓學生了解在國外人們是如何向別人介紹一種食物的制作過程。然后,與學生一起總結出說明文的寫作流程:簡單介紹所要介紹的物品,運用程序詞來介紹物品的制作過程(First,... 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注意:這里盡可能使用祈使句,說明文要盡可能簡單明了,并呈現一篇相似寫作范例。通過以上搭建的腳手架,總任務的完成就有章可循了,最后,限定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一篇介紹如何粽子制作的說明文。
(3)評價。評價是產出導向教學法中重要的一環(huán),它可以修正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在本次的產出教學中,在每次的促成過程中,輸出——輸入——評價都在交替進行,很好地體現“學用一體”的教學精髓,即為即時評價;學生最后的成文,要提交教師審閱,由于這個過程用時較長,在課堂上完成不太現實,只有放在課后進行,即為延時評價。但是不管是哪種評價,教師必須和學生事先形成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可參考中考評價),在給以評價時,教師應帶著欣賞的眼光,發(fā)現“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肯定其產出成果。
四、結語
實踐證明,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實施產出導向法是可行的,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在本文的教學設計中,筆者憑借產出導向法的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將產出任務一步一步實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英語寫作的課堂效率。初中生語言知識儲備少和各個年齡段學生學情的不同,教師在應用時應特別考慮。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8 (3):387-400.
[2]黃磊,廖幽雅,余靜.“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踐[J].山西青年,2021(1):49-50.
[3]李欣悅.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專業(yè)寫作課程教學設計[J].公關世界,2021(18):32-33.
[4]文秋芳,畢爭.產出導向法與任務教學法的異同評述[J].外語教學,2020(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