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萍
摘要:閱讀和識字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對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有著重大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等問題,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nóng)村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到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快樂閱讀,隨文識字”為基石轉(zhuǎn)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注重學生閱讀中的愉悅感和體驗感,全面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快樂閱讀;隨文識字;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096
引言
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由于受到識字量、閱讀經(jīng)驗少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在課外閱讀方面并不會表現(xiàn)出很高的興致,甚至在心里將課外閱讀看作是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但內(nèi)心對課外閱讀卻是極為抵觸的。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結(jié)合低年級學生心思簡單、想象力豐富,更喜歡趣味性事物的身心特點,結(jié)合作業(yè)量少、有大量閑余時間的學情,為學生推薦趣味性較強的讀物,如《君偉上小學》《小豬唏哩呼?!贰稜敔斠欢ㄓ修k法》《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書籍。這些書籍有著大量的插畫、自帶拼音,減少了閱讀的難度,同時帶有大量插畫、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也簡單容易理解。在給學生推薦適當讀物的基礎上,教師在進一步指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方法,首先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引導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匯要利用字典、詞典自己查詢,克服識字量少引發(fā)的閱讀障礙。
一、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教學方式守舊。閱讀教學深受廣大語文教師的青睞,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地進行字詞句教學,但對于閱讀教學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其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一系列不正確做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教師在閱讀前沒有指導學生預習文章的生詞,沒有傳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定障礙。其次,在閱讀教學中,用默讀代替朗讀,用默讀的形式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學生難以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最后,閱讀教學活動缺乏合理的設計,仍是將知識點學習作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在閱讀中無法收獲快樂和愉悅。此外,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如何去分析文章中的語句和段落,過于呆板無聊,只注重如何去更好的理解應付考試,從而忽略了在閱讀中對于感情的培養(yǎng)。如此下去,學生會對閱讀有歧義,把閱讀當成是為學習成績服務的,單調(diào)的學習模式會喪失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學生閱讀興趣不足。當下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課堂主體倒置,閱讀教學中教師占據(jù)絕對主導,教師更加傾向于完成任務,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生無法獲取有效的閱讀技巧,再加上存在部分不認識的詞句,難以流暢性閱讀,無法及時完成閱讀教學目標,即使閱讀之后,也會存在“過目即忘”的現(xiàn)象。此外,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忽略學生的愉悅感和提樣,仍在采用“滿堂灌”方式,嚴重忽略了快樂閱讀這一過程。
二、“快樂閱讀,隨文識字”教學模式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一)開展情境課堂活動,注重“快樂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境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其全身心投入到文本閱讀中去,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在《小英雄雨來》的閱讀教學中,老師首先讓學生默讀文章,在學生對文章大致意思有初步了解后,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在身心受到熏陶后,教師組織學生扮演作品中不同的角色,在提升課堂內(nèi)涵的前提下突破傳統(tǒng)教材的束縛,把學生引入到課堂活動當中來。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好劇本,題目為“雨來的抗日故事”,老師作為導演,學生作為主演,省略掉一些舞臺設計以及服裝道具設計,讓學生分別扮演雨來和雨來再抗日過程中遇到一系列遭遇,通過學生和教師相互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雨來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從內(nèi)心深處燃其強烈的愛國情感,在學生情感受到熏陶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大聲、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發(fā)揮出“情景交融”的效果,真正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事實上,開展情境課堂活動并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而是通過學生在表演當中的心理體驗折射出對人生的感悟,并在感悟中增強“自我”的提升。葉圣陶先生曾言:“凡為教,其目的在到達不需要教,教師當然要教,而更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學生逐漸自得之?!闭Z文閱讀課堂因為師生、生生之間的表演而更加生動,學生在閱讀中掌握了詞匯,收獲了快樂,且內(nèi)心也受到熏陶。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閱讀與識字并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農(nóng)村地區(qū)預備了現(xiàn)代化教學能力,多媒體技術逐漸步入農(nóng)村語文課堂,給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革新。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且容量較大,這一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更多的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延伸和完善,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手段的合理運用,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閱讀體驗,并通過多媒體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迅速掌握文中的重點詞匯。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學中,文中莊嚴的天安門,天山的雪蓮花,在以往中,都只能讓學生自行想象,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讓學生清晰的感受到這些地方壯闊的風景,讓學生在這樣瑰麗的風景中,深切領域到博大的人文情感。教師首先將文中的生僻字詞提煉出來,如“雄偉”“新疆”“雪蓮”等,讓學生跟著多媒體的音標大聲朗讀幾遍,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nèi)ミ^北京嗎?”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回答沒有,這個時候教師再點點頭,“那么同學們請看屏幕?!遍_始播放一段“北京天安門”的視頻,學生清晰的感受到北京天安門的壯闊,其內(nèi)心的學習欲望大幅度提升,然后帶著這一感覺迅速投入到閱讀中,極大的提升閱讀的實效性。
三、總結(jié)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的重難點,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就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的引領作用,通過采用高效的閱讀手段,秉持“快樂閱讀,隨文識字”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良好的體驗感,意識到閱讀的趣味性,無形中掌握文本的重點字詞和人文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顧順星.談小學語文的快樂閱讀教學[J].散文百家(理論),2020(06):161.
[2]王書勤.快樂閱讀,照亮心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探析[J].新課程,2020(38):163.
[3]吳會玲.興趣引領,快樂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讀寫算,2020(2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