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聰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各個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中逐漸意識到國民綜合素質對其發(fā)展的重要性。我國教育部門在跟隨經濟發(fā)展改革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小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對其以后生活和發(fā)展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德育教育內容,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自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師想要通過小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道德觀念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需要把學生心中的道德標準和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下是本文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等問題進行的分析。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融合途徑
小學生普遍都具有年紀小、思想不成熟、對于是非對錯沒有自己的判斷、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等特點,但是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受到家庭和教師的影響,也會有一個自己的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如果教師可以把小學生的德育觀念和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不但可以完善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學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的。學生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要學習教材中蘊含的思想道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語文教學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念,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水平,是語文教學主要目的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yǎng),這其中就包含對學生德育觀念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都是以“灌入式”為主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以自身講解為主,讓學生依賴自己學習,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都是說教式的口頭教育,在長期的說教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必定會產生抗拒心理,這樣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僅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目的,對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觀念也是不利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就需要主動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德育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切身體驗德育帶給自己的快樂,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和綜合素質[1]。
二、通過德育教育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故事教學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歷史文化的國家。歷史文化中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謙虛明理一直都是我國人民所推崇和準守的基本道德準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借助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教材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2]。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寓言故事內容時,都會以教材中的知識點作為傳授知識的載體,但是教材中的知識大部分都屬于文字知識,想要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字中的知識,就離不開社會實踐。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力于學?;蛏鐓^(qū)的力量,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夸父追日》,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借助課文中的主人公夸父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進行學習,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分享一下自己做過哪些對社會有益的活動,再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幫你過馬路、環(huán)保小天使”等活動,通過讓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感受我國中華民族的美德,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很重要。這樣的相結合的方式能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相得益彰,語文教學精彩而生動。
(二)重視引導,讓課堂教學充滿愛
德育教育本身就相當于“愛”的教育,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盡的解讀、挖掘其中蘊含著的人文價值,并進行合理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很重要[3]。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生學習生字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課程中要學習的生字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愛”這個生字時,教師可以借助帶有德育色彩的詞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觀察之后在講解?!皭圩o、愛心”等詞語都可以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觀念教育的主要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這兩個詞組的看法,讓學生主動學習德育知識。這不僅讓學生從自身的道德觀念作為學習的出發(fā)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而豐富。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其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需要認真解讀教材,合理設計,把課文教學和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注重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增強學習的欲望。與此同時,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借助小學生的道德觀念,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標準,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這對學生基本價值觀念的形成和以后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賈登雯.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000(004):94-95.
[2]鄧日旺.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德育教育[J]. 語文課內外,2020,000(012):242.
[3]周杏芳. 淺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 當代家庭教育,2019,000(020):P.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