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霞
【摘要】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已不同于以往填鴨式的自然課。教師是課堂的建設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個神秘而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獲取科學知識,同時,增強動手能力,提升思維能力。怎樣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更有效,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具有掌握多樣化教學方法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導入;問題設置;探究活動;實驗器材;多樣化
新課改的理念已播撒在全國的教育事業(yè),這也使得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浴春風,因此,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教學行為,以適應時代和課改的發(fā)展。
我們向學生發(fā)放了《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研究》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分析,發(fā)現學生最希望老師能營造課堂活躍氣氛。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樣化教學的能力。接下來,我將以新教科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磁鐵能吸引什么》這節(jié)課為例子,著重研究在科學教學中如何讓多樣化教學推進小學科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發(fā)展來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的經驗和做法。
一、教學導入多樣化,激發(fā)探索欲望。
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1]。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孩子喜玩樂動的特點來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抓住他們的心,才能快速地進入課題。《磁鐵能吸引什么》這一課,我用魔術"引蛇出洞"來導入:課前我將纏著鐵線的玩具蛇放進魔盒,用一塊"魔石"去引"蛇"出洞。當學生看到“蛇”出來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都想一探究竟:魔石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能引"蛇"出洞?"蛇"里面有什么?由此可見,根據學生學情,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科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鋪墊。
二、問題設置多樣化,激起求真本能。
有效的情景教學拉開了科學課堂的精彩序幕,學生在產生探究欲望后,教師應立足于學生,設置多樣化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激發(fā)他們去尋求真相的決心和本能。例如,當學生看到"蛇"被引出來后,我順勢提問:"你們知道蛇為什么會被這塊魔石引出來?"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探究欲望油然而生。學生猜測可能這條"蛇"是用鐵做的,或者魔石是磁鐵做的。我打開魔石,發(fā)現魔石就是磁鐵。但這條"蛇"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奧秘呢?引發(fā)大家猜測:你覺得磁鐵能夠吸引什么材料的物品?學生在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迫切想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探究活動多樣化,提高探究實效。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動。而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說:"科學也需要創(chuàng)造,需要幻想,才能打破傳統(tǒng)的束縛,才能發(fā)展科學。"[3]因此,科學探究活動的設置需要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
《磁鐵能吸引什么》原課的實驗設計是讓學生用磁鐵去吸各種材料的物品,探究磁鐵能夠吸什么,不能夠吸什么。而我大膽創(chuàng)新實驗,用"淘寶"的方法,將第一個實驗"探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改為游戲——"大家一起來‘淘寶’",即把所有待實驗的物品事先裝進寶盒,用"魔石"(磁鐵)去吸它們,能夠被"魔石"(磁鐵)吸上來的就是寶物,再讓大家看看被吸引上來的寶物們都有什么共同特點。眾所周知,"淘寶"是一個非常時尚的話題,將"淘寶"活動與本實驗相結合,既貼切主題,又新鮮有趣,更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在第二個實驗"磁鐵能檢驗鐵制品"時,我讓學生擔任銀行"驗鈔員",用"魔石"(磁鐵)來"驗鈔",檢驗硬幣是否能被磁鐵吸引,從而了解硬幣的成分:能被磁鐵吸引的含有鐵或者鎳和鈷,不能被磁鐵吸引的則不含。
通過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設計,增強了學生探究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四、實驗器材多樣化,豐富探究學習。
在科學課中,為了讓實驗器材在科學課堂中發(fā)揮出最大作用,教師不僅要會從繁瑣、多樣的實驗器材中分析、篩查,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合理利用和保管器材。
本課需用到大量的實驗材料,因此,教師備課時,必須學會甄選器材,避免重復的、無用的器材。于是,除了常規(guī)材料,我還給每個小組提供了水性筆頭(像金屬其實是塑料)、銅和鋼兩種鑰匙。由于受年齡、心智等影響,小學生的經驗認識有明顯的局限性。所以,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使之與教學內容發(fā)生激烈的思想碰撞,產生思維之光,從而激起求知欲和探究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認為磁鐵能夠吸引所有的金屬。是否是這樣?通過這樣設置實驗材料,學生會發(fā)現磁鐵只能吸引鋼鑰匙,而銅鑰匙不能被吸上來。此時,學生思維的火花發(fā)生碰撞,探究的熱情進一步被激發(fā),將課堂帶入高潮,也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兩把鑰匙都是金屬的,為什么銅鑰匙不能被磁鐵吸引呢?科學概念在思維碰撞中逐步清晰化,從而知道了磁鐵只能吸引含鐵的物品,而不是所有的金屬物品。再以此拓展到生活中其他不能被吸引的金屬物品,例如教室的鋁合金窗戶、電線里的銅絲、含銅或者鋁的硬幣等。另外,教師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教會學生做到"開始才動,說停就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科學素養(yǎng)。
通過實現教學導入、問題、實驗設計、實驗器材的多樣化設置,使得我在教授《磁鐵能吸引什么》這一課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教學相長、氣氛融洽。整節(jié)課圍繞"磁鐵能吸引什么材料的物體"進行,由淺入深,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科學概念,并提出新問題,將課堂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如何才能讓多樣化教學推進小學科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發(fā)展,使我們的課越上越好,這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起去探討、設計,不斷地從經驗中反思和進步。
參考文獻:
[1]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7777191792117299.html
[2]《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
[3]語文迷>句子>http://www.yuwenmi.com/ju/181489.html
[4]《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8
南寧市華衡小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