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琳娜
摘要:近些年以來,我國對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因小學階段是學生繪畫想象力豐富的時期,教師要多加重視及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為使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首先,小學美術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中生活元素的比重;其次,多與學生溝通生活中的美術都有哪些特點;最后,盡量將美術教學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布置有生活元素的美術作業(yè)。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生活;生活化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生活內容也愈加豐富,美術創(chuàng)作作為人們表達對生活情感的一種鏈接方式,也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對于美術教學的方法策略也應當有所調整。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繪畫的技巧,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從生活中發(fā)現美術,將美術作品內容與生活內容相聯系,以此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美術離不開生活”,二者是息息相關的。
1、在美術課堂中增添生活化素材
在以外的傳統(tǒng)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美術創(chuàng)作的一些技巧,但單一化教學內容容易限制學生對于美術生活化的想象空間。故教師要注重課堂中是否加入了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
例如:在講到(《現在與未來的交通工具》,嶺南版)這一課程時,教師可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些古代與現代的交通工具,比如高鐵、汽車等。同時,教師可適當地采用PPT形式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的造型、顏色有一種更為直觀的印象。除此以外,為了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交通工具的不同形狀,教師也可以準備一些相關的模型,帶到課堂供同學們觀看。如今,我們的交通工具較往日越來越先進,教師可以通過小視頻的方式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各個時期交通工具的變化,以及未來交通工具的主要功能和發(fā)展方向,可以為人類帶來哪些便利。總之,教師應盡量將生活里的交通工具介紹給學生,讓其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有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同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未來的交通工具進行描繪。
2、多與學生交流生活中的美術
由于小學美術教材內容涵蓋的范圍有限,還需要美術教師多給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堂交流與補充,即教師要多與學生舉例子,讓學生理解更多的生活中的美術小知識。同時,教師要重視課堂中的交流方式,將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例如:在進行(《奇妙的建筑》,嶺南版)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比較典型的建筑的樣式圖供學生瀏覽,而后針對這些畫面中的建筑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想象與思考,比如悉尼歌劇院的外形特點像哪些生活中見到的景象?學生思考五分鐘之后進行相應的回答,學生的回答答案為開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在學生回答完畢以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供學生進行一些參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盡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向其他人分享一下自己喜歡課文中哪一種建筑,如果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將如何設計一個建筑造型,可以用到哪些材料等。學生的回答也許不一定具有最終的準確性,但教師主要是為了與學生多進行美術學習的溝通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平等的,通過交流去發(fā)現和感受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美術內容。
(一)將美術課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美術課堂生活化最重要的是要將美術課程有效地融入到生活中,通過生活的熏陶,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好。為使學生在良好的生活實踐下進行美術學習,教師可以找個合適的時間、地點,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參觀、考察。
例如:在講解(《奇特的熱帶植物》,嶺南版)的內容之前,教師可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外出寫生的工具,由教師統(tǒng)一帶領學生到校園中的植物園里進行參觀活動,教師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對植物園中的熱帶植物向學生逐一介紹,告訴學生們不同的熱帶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是怎樣的,不同的植物所體現的一些“品格精神”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相互討論、觀察十分鐘的熱帶植物,重點是觀察它們的特征和大致的形態(tài),這對接下來的寫生活動有所幫助。在講到不同種類的植物時,教師可讓他們分享一些自己觀察到的植物的特征,方便學生們進行總結、記憶。最后,通過學生們對熱帶植物的觀察及對其生活環(huán)境的了解,開始進行寫生。在寫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把自己腦海中最符合的植物特征畫出來,靈活運用線條和色彩的繪畫方式。這種寫生活動體現的“真實性”會讓學生更加能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二)布置具有生活元素的美術作業(yè)
要想學生能夠更好地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感受生活的知識,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所見所聞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后生活中多加鞏固。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后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美術,并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作。
例如:在講解完(《我的動物朋友》,嶺南版)的內容后,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作業(yè)布置。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小動物的形象介紹,結合學生日常常見的動物的生活特征,感受泥塑作品具生動形象的美感,以提高學生對立體形象的認知。故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一些觀察思考,然后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形象,在布置作業(yè)之前,教師要分享一些之前已經完成的作品供學生參考,并對其講解制作的方法,至于顏色的搭配、動物的形態(tài)等均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果學生不愿意采用橡皮泥的方式制作,教師也可以根據本次課程的主題,讓學生采用剪裁彩色卡紙對自己觀察到的小動物形象進行拼接的方式完成本次作業(yè),更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制作一些動物賀卡。這樣的作業(yè),不僅生活味十足,學生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因而能更加積極地去完成。2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應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共筑好生活化美術課堂。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應重視這一階段學生的美術教學方法及內容,在生活化教學方案下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好奇心,讓學生熱愛學習美術知識,在生活中感受和體驗美術。同時,教師要多加更新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與時俱進,讓學生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最后,多與學生交流自己的美術興趣愛好,彼此分享一些感興趣的美術作品,一同探討,讓美術教學更加地“接地氣”。
參考文獻:
[1]朱志剛.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探析[J].江西教育,2015(6).
[2]田甜.淺析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J].南北橋,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