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廣玲
【摘要】班級合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在音樂課堂上進行的普及性合唱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藝術魅力,體會不同聲部對音樂的獨特表現(xiàn),還能夠積累學生的合作經(jīng)驗,促進學生音樂情感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班級合唱逐漸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思路,也是教師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團結(jié)合作精神形成的關鍵。基于此,本文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的重要性出發(fā),結(jié)合合唱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有效策略
一、小學音樂開展班級合唱教學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在進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合唱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豐富與美好,并且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音樂的內(nèi)在美。讓他們能夠盡早的建立合作意識,提升他們的協(xié)同能力?!边M行班級合唱教學不單單是提升學生聲部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合作意識、協(xié)調(diào)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進行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的重視合唱教學的培養(yǎng),堅守“音樂課”這個陣地。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它所蘊含的美。提升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能力等。著名匈牙利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音樂學家柯達伊大力提倡合唱,他有句名言:“兩人唱比一人唱更好。
二、小學音樂班級合唱的現(xiàn)狀
實施班級合唱教學期間,因為不同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礎存在差異,因此會導致教師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就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基礎知識存在一定的局限,這會限制他們合唱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合唱的過程中,因為部分學生存在音不準的問題,再有就是學生看不懂指揮,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歌唱水平參差不齊,即便是表現(xiàn)很好的學生,也不能較好融入集體。在常規(guī)的音樂課堂中,大部分老師和學生對于合唱作品一般是敬而遠之,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歌唱能力、歌唱習慣、音準等問題,往往擔心學生的這些合唱基礎不好會影響目標的達成,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再讓學生之間配合、協(xié)同、合作,感覺到合唱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一般都會放棄二聲部的教學。
三、小學班級合唱教學途徑探究
(一)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趣味導入
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當中,教學主張的是“樂學,趣學”這一教學理念。只有全面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吸引他們?nèi)硇牡耐度肫渲械揭魳分R的學習當中。例如:在教學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表演視頻,充分的吸引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所帶來的感覺,這樣就能引導他們主動的學習。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有趣的情景,播放圖片或動畫,增強學生興趣;另外,一些歌曲的背景故事也非常吸引人,通過講述故事,從各個角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視聽教學
“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而聽覺體驗是進行音樂學生的基礎”。無論在什么時候,進行音樂教學都無法與“聆聽”脫離開來的,開展合唱教學的視聽結(jié)合,更需要借助多媒體音響給學生感受多聲部的音響,采用多種方式開展視聽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講解二聲部視唱的合唱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的多聲部合唱的信心。
(三)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基本功訓練
在合唱排練中,最基本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氣息、音準、節(jié)奏、聲音的統(tǒng)一訓練,因此在每節(jié)課都要重視學生坐姿、站姿等,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的身體更加放松,對氣息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此外,還可以借助于“聞花香”、“吹蠟燭”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吸氣呼氣的正確方法,只有建立正確的呼吸概念,才能在合唱過程中有更好的表現(xiàn)效果。本人每節(jié)音樂課開始都借助柯達伊手勢來構唱音程,用鋼琴帶著學生進行音準模唱,卡農(nóng)發(fā)聲練習曲、二部發(fā)聲練習曲進行練習。在每節(jié)課的常規(guī)練習中,使學生對音準有快速、敏感的反應。
( 四 ) 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歌曲學唱
應該先從輪唱入手,直白的說,也就是運用卡農(nóng)手法,進行二聲部模仿。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別清唱,然后在進行角色互換。二是創(chuàng)編二聲部節(jié)奏。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架,對旋律配以恰當?shù)亩暡抗?jié)奏既豐富歌唱的層次感,同時又能喚起學生的對歌唱的興趣,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建立和聲意識,活躍課堂氛圍。創(chuàng)編二聲部節(jié)奏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配合及合作能力,尤其配以打擊樂的二聲部節(jié)奏,對構建學生的角色意識,培養(yǎng)聽辨能力是有積極意義的。接著進入二聲部歌曲練習,教師可以先單人擔任多聲部的示范歌曲,即教師彈高唱低或彈低唱高,引導學生在雙聲部音響中既能聆聽自己的聲部,同時又能感受到自己聲部與另一個聲部的配合,讓學生直觀感受兩個聲部的效果之后再進行二聲部教學環(huán)節(jié),當教完第一個聲部時,全體學生擔任第一聲部,老師奏或唱另一個聲部,進行初步二聲部合作。等學生唱熟第一聲部之后,加入第二聲部的學習,同樣先是師生的合作,師生合作成功之后,進入生生合作環(huán)節(jié),然后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彼此聆聽互相的聲音,之后再將合奏時的準音與音程感覺轉(zhuǎn)移到合唱中去。
總的來說,合唱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任何音樂教師都應該終身探索的課題。不論是班級合唱還是社團活動,合唱教學都應該“以音樂審美教學為核心”“以合作為途徑為原則”。我曾在一次兒童音樂合唱表演中聽到指揮家唐少偉先生這樣說過:“在進行兒童合唱的教學過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學方式就是強化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合唱教學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少兒時期對其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有效的進行藝術合唱的普及,讓學生能夠在科學、有序地引導中掌握合唱技巧,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合唱興趣和音樂審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進而使得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顯得有趣、豐富和有效。
【參考文獻】
[1]郎榮榮.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探究[J]北方音樂,2018(21)
[2]程小亮.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重慶與世界,2018(10)
[3]陸玲.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