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最基礎的課程。相比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和寫作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幫助初中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積累語文知識、強化語文技能應用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理論進行了分析,之后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探討語文教師促進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54-02
語文學科是幫助學生掌握漢語聽、讀、寫、說基本功的重要基礎類課程。其中,閱讀和寫作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拓展語文知識,提高他們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狹義的閱讀就是閱讀文章,從中掌握作者的寫作目的、內容和技巧。狹義的寫作就是寫文章,將從閱讀中理解和掌握的語言知識、技巧以自我思考、加工后進行輸出表達。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漢語應用水平和能力為教學目標,重視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工作,以閱讀夯實寫作大廈的基礎。本文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有效結合的理論進行了分析,之后結合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探討語文教師促進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更好融合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一、初中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的理論基礎
(一)找準閱讀和寫作的差異
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先要引導初中生樹立起有針對性的學習思維。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接受、加工、存儲的過程,就是要求學生借助眼、腦對文章中的信息進行大概的理解,之后結合自己的認識對閱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根據知識的種類建立知識體系,再建立相對應的評價機制,這個對閱讀知識儲備的過程正是寫作“原材料”積累的過程。寫作思維相當于對閱讀思維進行逆向轉化,學生要圍繞寫作主題和目標,從生活實際中找到適合寫作的相關素材,之后根據自己的寫作需要對這些素材進行篩選,最后以文字將自己對寫作題目的理解、認知表達出來。寫作最重要的就是個人要對事物有自己的認知、感悟和體會,在表達欲望的驅動下,以豐富的語言和素材,清晰而有層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閱讀和寫作思維之間的差異是指導日常教學的重要依據。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對閱讀思維和寫作思維有深刻、準確的認識,以兩種思維的不同之處和具體環(huán)節(jié)來推動教學取得更好成效。
(二)理解閱讀和寫作的共性
雖然閱讀思維和寫作思維具有差異性,但是也要看到閱讀和寫作在心智活動上的共性。閱讀的心智活動一般有從局部到整體、從認識到理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過程。這里的“上”一般是指個人的語言能力和認知方法,“下”指的是整體思想和全面認識。自上而下的過程,就是個人在心智、思維等基礎上對語言文字進行辨別,找到知識本質的過程。自下而上,就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以整體思想明確文章結構、語言使用、文字表達的逆向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心智活動的基礎,要求學生通過對文本資料從語言風格、思想高度、思維內涵、表達方式、文字技巧各方面進行深刻理解,以對語言知識進行消化吸收、融會貫通來進行寫作的訓練。寫作和閱讀在心智活動中相互依存、緊密聯系,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三)促進閱讀和寫作的遷移
基于教育學的遷移理論,可以看到閱讀和寫作的認知結構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的特點,這為知識在閱讀和寫作中的遷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讀寫結合就是遷移理念的良好體現?;陉愂鲂灾R來推動結合,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中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對各種陳述性的知識進行理解,對事物本質特征和發(fā)展過程及狀態(tài)進行認知,并轉為自己對事物的個性化表達。換句話說,就是將閱讀知識應用于寫作中?;诔绦蛐灾R來提高遷移的效果,就是以固定的流程和操作方式獲得知識,這是最有效進行知識吸收的方法之一。在閱讀和寫作中,學生如果想弄清楚語文知識是什么,并將這些知識存儲于知識體系中,就需要其幫助;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表達出來,也需要應用程序性知識。實現閱讀和寫作相關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必須深刻理解兩者的共同原理。換句話說,就是要找到并理解閱讀原則和寫作原則的共性,分別通過專項練習,對共性有效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學習任務和目標。
二、部編版初中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現狀分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了有效結合。整套教材都是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編排的,教材以閱讀教學為基礎,提出了寫作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措施,通過隨文學習幫助不同年級的學生實現寫作教學的目標。教材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策劃了不同的寫作專題訓練。初中六本語文教材中,編者一共設計了36個寫作專題。這些寫作專題主要用來培養(yǎng)初一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推動初二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幫助初三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并建立比較完整的寫作體系。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教材主要是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來循序漸進地進行寫作訓練,并突出寫作教學的實用性。好的教材內容也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調查研究發(fā)現,教師利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存在教學脫節(jié)的現象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雖然很重視給學生傳授閱讀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素養(yǎng)和能力,但是對閱讀教學和寫作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深入。在閱讀教學中,他們單純地從閱讀內容出發(fā),引導學生理解閱讀知識點,以閱讀材料來幫助學生積累分析文章語言、主旨等方面的能力,但是沒有結合寫作教學的主要知識點來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比如,教師在對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三大體裁的文章開展教學時,只是單純地講解語言表達方式的作用,理論知識過多,實際對學生的寫作技巧訓練不夠,忽視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相互支撐的作用。
(二)寫作教學對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發(fā)揮不充分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語文考試成績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揮棒,這導致有的教師對閱讀非常重視,對寫作就重視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一套語文卷子中閱讀所占的分數比例很大。在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和分數壓力下,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比如,有的語文教師安排學生寫作的時間不夠,有的語文教師只布置寫作任務,但是對學生的寫作實踐指導不夠;有的語文教師只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但是對他們的評價不夠;有的語文教師沒有將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并沒有從閱讀的角度正確認識寫作。
(三)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中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
在實際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在對寫作和閱讀教學的結合進行探索實踐,但是探索實踐中存在不良風氣,就是結合教學往往是形式大于內容,導致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的效果不是很好。比如,有的教師在閱讀課上進行寫作教學往往只是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具體表現為在快要下課的時候,教師會根據閱讀材料提一些寫作方面的問題,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不夠、效果不好。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結束后,讓學生仿照所講的文章來進行寫作練習。這種要求過于寬泛,其實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如何有效應用的方法。
三、優(yōu)化改進部編版初中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措施
(一)基于課文內容來進行寫作教學
一方面,在開始每個單元的教學之前,教師就要對單元內的課文進行詳細的分析,以幫助學生比較準確清晰地認識要學習的內容。比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有《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蟬》《夢回繁華》四篇課文,主要是要求學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本單元教學前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些課文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讀寫結合意識。學生只有將課文學明白了,才能在寫作訓練中將文章寫明白。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寫作教學的需要來講解課文,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知識點的同時,把寫作知識貫穿其中,進行小目標的寫作訓練。比如,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一篇課文是《智取生辰綱》,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如文中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等,從而深刻理解如何在寫作中以細節(jié)體現寫作主旨。
(二)用好課外素材來進行寫作教學
雖然豐富的閱讀素材對寫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學生都在一起學習,大家掌握的內容基本都是一樣的。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積累課外素材,對自己的素材知識庫進行補充。課外的閱讀素材非常多,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比如,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于民風民俗的,課文有《北京的春天》《臘八粥》《藏戲》和三首古代詩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民俗為主題搜索《鄉(xiāng)村的瓦》《順著石板街走到從前》等文章,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民間剪紙》《木板年畫》等。同時,只有將課內外閱讀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從而將這些素材應用于寫作中。
(三)構建以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模式
要想有效利用課文開展寫作訓練,教師就要構建以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模式。比如,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類型是仿寫,九年級《語文》上冊的寫作類型是縮寫和改寫,教師要采用續(xù)寫、改寫、仿寫、縮寫、擴寫等多種方式,圍繞課文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寫作的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之前搭建框架,然后利用聯想、想象等思維能力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揣摩課文的內容,又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基于課文內容、用好課外素材、構建以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模式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寫作來更深入地理解閱讀材料,從而不斷提高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 玉.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聯動策略探究[J].教育界,2019(16):32-33.
[2]秦 瑩,李 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22):79.
[3]顧小西.探究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旬刊),2019(8).
作者簡介:閆廷新(1962— ),男,甘肅酒泉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