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淑華
摘 要:“五育融合”指的是學?;凇暗?、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將其進行融合,并加入日常的教學之中,讓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全方位綜合發(fā)展,成為一位全能型人才。同時,學校應該充分結(jié)合自身辦學特色與優(yōu)勢資源,不斷打破美育的時空界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生態(tài)場域。促進五育融入日常的教學,并加強其與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性,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教師、學校、社會三方面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五育融合;特色課程;美育教育;核心素養(yǎng)
學校將美育理念有機融入學生的校園活動當中,探索開放式、合作式、融合式的活動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以及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為國家培育優(yōu)秀的人才,除了“智”以外,小學教育還應當加強學生的其他能力。本文以小學“五育融合”特色課程建設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路徑探究為論題,展開論述。
一、學科共通,打破學科之間的隔閡,增強學生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是作為一名學生所應當具備和加強的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學科知識對德、智、體、美、勞均有涉及。每個學科不是獨立的個體,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小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加強各門學科的聯(lián)系,使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識遷移能力,加強文化基礎學習能力。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安排審美·綜合課,并根據(jù)審美要素的諸多特質(zhì),對不同學科進行“美的介入”。學??梢越Y(jié)合地域特色以及自身教育資源,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或大師擔任藝術顧問,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與更多的名師或者名作進行接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路途的美景,留心生活中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到達湖畔等景點之后,學生可以借著湖光山色,跟隨藝術顧問一起揮筆書寫“喜”字,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小學教師通過讓五育滲透課堂,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文化基礎。
二、設立“五育”網(wǎng)絡選修課,使學生根據(jù)興趣培養(yǎng)自主發(fā)展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應當具備自主發(fā)展意識,在學習、生活中能夠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主判斷。五育注重興趣選擇,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興趣,針對性進行培養(yǎng),從而成為一技之長;同時也使一部分學生能夠查漏補缺,培養(yǎng)自己缺乏的能力。由于學校設立課程需要考慮集體學生基礎,不能進行專項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學校可以采取線下網(wǎng)絡課程的方式,使學生各取所需,培養(yǎng)各方面能力。
例如,小學在開設課程時,可以設置“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網(wǎng)絡課程,網(wǎng)絡課程由各科教師自行錄制。學生通過填表方式選取自己的課程意向,如一名學生選擇美術課,則這名學生就可以進行學校美術課的網(wǎng)課學習。學生一學期都要自主登錄學校網(wǎng)站學習,提高自主監(jiān)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網(wǎng)課學習也設立考察制度,可以通過考試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確保學生能夠良好地進行學習,端正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能夠取其所長,補其所短,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具備自我發(fā)展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
三、“五育”實踐打卡,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核心素養(yǎng)中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做出一定的要求,許多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以及家長的溺愛,缺乏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社會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所以小學教師應當通過課后作業(yè)的方式,使學生進行相應的打卡,加強五育,加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使學生完成“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課后作業(yè),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打卡活動,完成一項,打卡一次,五次打卡完畢則為打卡成功。學生可以在社會中尋找相關的機會進行實踐,例如,學生可以參加關愛老人的活動,成為志愿者,為獨居老人打掃房間,陪老人聊天、玩耍,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德、勞”方面的社會實踐能力;又如學生可以參加科學創(chuàng)新比賽的活動,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進行科技創(chuàng)造,從而進行“智”這一方面的社會實踐;也可以參加全市馬拉松運動進行“體”這一方面的社會實踐;還可以觀看畫展等,提高自己“美”方面的能力。通過“五育”實踐打卡,學生能夠鍛煉五方面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yǎng)。
總之,教師可結(jié)合學科共通之處,打破學科之間的隔閡,增強學生文化基礎、設立“五育”網(wǎng)絡選修課,使學生根據(jù)興趣培養(yǎng)自主發(fā)展意識等,組織開展各類教學計劃,基于“五育融合”特色課程建設理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王巖.構(gòu)建面向核心素養(yǎng)“五育融合”的勞動課程:以當代芬蘭中小學勞技課為例[J].勞動教育評論,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