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摘 要:小學階段學習英語,旨在讓學生掌握單詞含義,明白正確的單詞拼讀方式。英語學習不能缺少詞匯,與詞匯教學有著很大的聯系,顯而易見,處于小學時期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詞匯基礎是相當關鍵的。對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要加以關注詞匯教學,在課堂中積極體現學生的能動作用,調動其學習激情,讓他們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由此推動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奠定有力的學習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處于接受素質教育環(huán)節(jié),應該了解英語語言知識,也就是詞匯以及語音等內容。”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使素質教育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在小學英語教學方面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應當深入豐富學生的單詞儲備量,提高其學習能力,以便能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推動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取得更大的進步。所以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本文對詞匯教學探討了有關看法,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一、采取直觀教學方式,強化記憶印象
因為小學生年齡偏小,對事物的認知意識不強,因此當開展詞匯教學時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及學習規(guī)律,采取直觀教學方式向他們提供教學表象,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感性認知,讓其產生很好的直觀經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英語詞匯,加深其記憶印象。對此需教師全方位掌握教學英語,以學生喜歡的事物為切入點,最大限度地引入生活中相對常見的事物,以便能夠把抽象性詞匯具體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產生深刻的認知記憶,確保能夠獲取理想的教學成果。如“Dinners ready”,當開展詞匯教學時,教師能夠通過一些飲食餐具,加筷子、勺子,在向學生展示物品的同時,閱讀相應的單詞,使教學更靈活、生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單元詞匯。另外教師可結合一定的原則,把詞匯套用于合適的句型,如“What is for dinner?”,提高學生對詞匯的運用以及理解能力,進一步認知詞匯的含義,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借助英語詞匯規(guī)律,提升學習效率
因為課時的有限,在學完詞匯之后,若沒有進行鞏固復習,則難以實現長久的記憶效果。并且其性格活潑,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可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學習情況,如漏學。以往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造成缺乏創(chuàng)意,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并且會對教學成果造成影響。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要遵循學生最新發(fā)展區(qū),借助詞匯規(guī)律,幫助他們劃分一樣類型的詞匯,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詞匯,同時也能豐富其詞匯量,達到鞏固以及復習的目標,推動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At the farm”,教師能夠結合詞匯規(guī)律,幫助學生分類單詞。因為在教學內容中包含蔬菜以及動物,教師能夠要求學生以這兩方面為切入點,同時根據其已掌握的“食物”詞匯,要求他們分類所學單詞,通過對內容的彼此聯系,把單詞分成“食物”和“動物”。前者包含“面條、番茄”等,后者包括“馬、猴子”等,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些單詞。在向學生說出“vegetables”時,他們會想起“noodle,potato”等單詞,引導他們產生健全的詞匯學習體系,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三、通過趣味評價方法,確保教學成果
對于學習效率以及教學成果的檢驗來講,教學評價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以往詞匯教學中,因為側重于教學結果,造成教師往往把教學評價借助檢驗的方式進行,在單一評價方式長時間影響下,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阻礙其能動性發(fā)展。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教師安排學生參加教學活動時,需要綜合考量其學習效率,同時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以便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切實提升學習效率。以“My clothes”為例,因為主題為服飾,教師在結束講解之后,可在考核中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采取趣味評級方法,讓學生指著自身衣服,說出單詞以及拼寫方式。如在指向褲子時,準確讀出“pants”,并且把該單詞拼出來。對拼讀以及拼寫無誤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提供一定的物質獎勵,以便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拼讀以及拼寫錯誤的學生,教師不可以責備,應當采取一些激勵性的話來鼓勵,以提高其學習信心。采取趣味評價方式,可以使學生獲取學習的樂趣,切實提升學習效率,推動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詞匯教學加大關注力度,充分把握教育概念,積極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持續(xù)完善教學方法,當開展詞匯教學設計時,應當重視趣味性,提升教學成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維護其地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英語詞匯,夯實其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劉銀軍,牛紅紅.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探究[J].讀寫算,2021(2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