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新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也有了較大變化,越來越側重于兒童欣賞音樂的自我體會及與文化和生活的融合,筆者在音樂教學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在此與各位音樂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問題與對策
一、常見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走馬看花”
美國兒童音樂教育學心理學學者詹姆斯·莫塞爾在《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币魳沸蕾p教學本身是一件令人陶醉的事情。然而,過去的音樂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過程古板枯燥和教學氛圍不活躍的情況,采取介紹作者生平與作品內(nèi)容,沒有任何指導性地聽音樂和應付考試的教學模式,或者只按教師預設的教案來教,不管學生的反映和接受水平的差異,音樂課堂幾乎成為了老師的個人舞臺,一節(jié)美好的音樂欣賞課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享受不到任何的音樂之美,學習興趣極低,又如何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呢。
現(xiàn)象一:一位音樂教師在上課開始前告訴學生,今天的課程是音樂欣賞課,接著便開始播放音樂,樂曲播了一首接著一首,教師與學生之間既沒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沒有思想上的互動,教師的角色此時就是一名“播放員”;另一位音樂教師在學生們都學會曲子后,因為還沒有下課,就十分隨性地給學生反復播放課本中的樂曲,音樂欣賞成了課堂的點綴和填充。
現(xiàn)象二:在一堂《龜兔賽跑》音樂欣賞課上,老師在課程一開始就向?qū)W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想了解《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學生熱烈地回應了老師,于是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了一遍故事,還看了相關的動畫視頻,這時時間過了近乎一半。直到這時老師才把話題轉回欣賞音樂《龜兔賽跑》上來,但又開始介紹起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一輪下來,上課的時間也幾乎所剩無幾了。等到老師終于開始播放音樂時,已經(jīng)快要下課了,音樂課幾乎上成了語文課。大有喧賓奪主之嫌了。
現(xiàn)象三:某位沿海的音樂教師到山區(qū)支教,在欣賞音樂《大海的歌》課一開始,她就自信地問學生:“你們見過大海嗎?”“沒有!”學生們淳樸地回答,教師愣了一下,只簡單地說大海就像你們這里的大山連綿起伏,也沒有給這群沒見過大海,甚至大都沒有見過真正小河、溪水的學生們欣賞相關的視頻、圖片,而是立即播放音樂給學生欣賞,結果可想而知,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好。
二、改進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下馬看花”
改進一:音樂作品與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息息相關,是音樂家的生理和心理反映。如同貝多芬所說的那樣,“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 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來還原音樂的意境,運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力,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腦海中塑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形象,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音樂思維、音樂欣賞體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惫P者認為,音樂欣賞不應僅僅局限于“聽”,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投身于音樂環(huán)境之中,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去感受音樂,用自身的音樂想象在活動中沉浸于音樂之美。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現(xiàn)象二,教師在《龜兔賽跑》這一欣賞課程中,可以跳過講述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從播放代表烏龜與兔子的音樂入手,讓學生自行分辨代表烏龜形象和兔子形象的音樂。等到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讓學生跟著音樂走,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體會,用手、腳、面部表情等來表現(xiàn)龜兔的形象,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自我判斷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不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嗎?
改進二:不同的學生可能會對音樂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這一感受因人而異,而這些理解都不應該算是錯誤的。如果教師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按照教學參考書的提示和要求,把一切都不經(jīng)思考地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標準化答案的教學策略一步步進行音樂欣賞,無疑會大大削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音樂欣賞教學也會名存實亡。因此,筆者建議教師要懂得取“巧”,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避免那些復雜古板的教學步驟,要盡量用啟發(fā)性、童趣性的語言來科學地引導學生,只提供給學生正確的大方向,做到求同存異,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自由探索。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現(xiàn)象三,如果那位教師能夠在教學《大海的歌》這一課程前,先讓學生們欣賞“大?!钡囊曨l,再展示連綿的大山,來喚起學生們的對比想象,讓學生們互相溝通欣賞體驗,就不會讓學生手足無措、漫無目的了。接著教師就可以圍繞“大?!钡闹黝},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們在欣賞《大海搖籃》、管弦樂《海上風暴》等后,自由想象心中的大海、海面上的云朵和海底的生物,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最后讓學生們畫出心中的音樂意境,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會很好。只有準確找出音樂欣賞中存在的問題,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當然,除了本文所例舉的幾種對策外,肯定還存在別的一些方法。然而,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拿捏有度,這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diào),“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逐步改變以往的教學習慣和教學模式,結束以“說、聽、記”為主的三步教學策略,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差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語言,逐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課堂上師生互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感受和鑒賞音樂,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欣賞音樂,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言、提出問題、主動表達自身的想法,不輕易否定學生的音樂感受,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逐步形成既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音樂風格,同時也適合教師教學習慣的音樂欣賞教學的模式。
2.新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只注重“質(zhì)變”,而是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迅速改變過去落后且低效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也要注重“量變”,做事要做到精細,要腳踏實地。我們要一步一步地對音樂欣賞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修改、到再實驗,不能夠突然對學生提出超過其能力范圍的要求,避免造成學生的畏懼心理。
作為音樂教師,應當知道,音樂欣賞教學并不是孤立的,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步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單純地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沒有音樂表演、創(chuàng)作教學等相關文化的教學,學生們的音樂欣賞就成了無本之末。它必然無法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無法滿足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應當知道音樂欣賞不應是獨立的,而應及時將音樂欣賞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并且與其它學科相銜接,相互促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總之,我們提倡平等、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認真聆聽學生們的內(nèi)心,為學生著想,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美育,重視藝術教育。相信只要我們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并能勇于大膽改進,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我們的新課程改革之路才會走得更快、更好。
參考文獻:
[1]呂志芳.從兒童心理角度談如何選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方法[J].藝術探索,2006(6).
[2]沙艷.摭談音樂欣賞中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10).
[3]朱斌斌.我的舞臺,我自己建造——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綜合素質(zhì)評價[J].科技信息,2009(3).
[4] 席賀.淺談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模糊教學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