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婉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點組成部分。在德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作為實施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教育,也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本文以筆者十幾年的班主任教育經驗為基礎,從轉變理念、尊重人格、用心交流、整合資源四個方面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開展人文教育進行探析。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教育合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由小學向高中過渡的階段,既是掌握理論知識的最佳時期,又是為今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的重要時期,更是學生逐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過渡時期,開展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班級工作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和教學過程中,都要重視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德育理念,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方式方法,推動學生的全面積極發(fā)展,致力于將初中生培育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轉變理念,增強德育意識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素質教學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古語有云:“既讀孔孟之書,必達周公之禮?!痹诮虒W過程中,德育和智育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依存的。教育家陶行知說:“我們希望擔任訓育的人,要打破知識、品行分家的二元論,而在知識品行合一上研究些辦法出來。”作為初中班主任,應正確認識到德育與智育的關聯(lián),加深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和理解。
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班主任應時刻關注時代的變化,轉變德育觀念,增強德育意識,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的模式中進行轉變,加強個人修養(yǎng)建設,盡心盡責,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積極通過多種方式引導與促進學生的德性教育,積極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質,確保學生的知識與道德發(fā)展水平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
二、尊重人格,建立師生關系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如果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作為班主任,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平等地交流,積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切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握學生發(fā)展動態(tài),善于捕捉學生存在的各項問題,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有針對性的德育計劃,在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地進行德育。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熱愛并塑造每一個學生,是身為教師的責任。筆者曾接觸過一個特殊學生,他的智力發(fā)育存在一定問題,剛開始接觸他的時候,由于他在班上時常會出現小摸小偷、欺辱同學等不良行為,同學和家長都為此而投訴不斷??鬃友裕骸坝薪虩o類”。秉承著“既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的教育民主化理念,筆者堅定了對該學生加深德育的信念,主動與該學生多次進行深入的談話,了解他的家庭環(huán)境及成長過程,全方面地了解他的性格特點,在尊重人格的基礎上,對其在校期間發(fā)生的特殊情況一一予以積極的引導,用真誠、愛心去鼓勵他、關愛他,站在該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探索可取的解決方式。通過不斷的努力,該學生打開了心扉,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改變了之前許多不良毛病,從而也對處理同學關系和面對學校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三、用心交流,營造和諧氛圍
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提高人文關懷,以學生為本,主動關心學生,注重傾聽學生心聲,學會站在學生立場去理解對方,用心與學生進行交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在學習與生活上給予學生幫助,妥善處理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平等、信任、理解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盧梭曾說:“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fā)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痹谂c學生的交往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日積月累的潤物細無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心靈的溝通勝于知識的傳遞。筆者曾遇到過一個網絡成癮癥的學生,他由于過度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無心聽教、經常遲到曠課、夜不歸宿,學生成績夜由原本的中上水平一直往下降,不愿意和同學交流,不愿意聽教師講課。因此,學生的狀態(tài)不容樂觀,家長為此也一籌莫展。作為班主任,為使該學生告別一蹶不振,便團結全班同學給予該學生幫助和溫暖,在學習上、紀律上對他進行監(jiān)督和幫助,沒想到這讓該學生感覺到教師對他的不信任,也更加不愿意與同學進行接觸,更加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得知該學生訴說的委屈,筆者了解到了該學生內心的想法,便耐心地做該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在現實生活中給予他關懷,并不厭其煩地與他進行深入的交流,用真心換真心,用愛來溝通,鼓勵他走出網絡世界,把現實世界丟失的東西想辦法找回來。通過用心交流,該學生意識到了青少年時期是一個求知的時期,如果在這時候迷失了自己,把玩放在首位,把應該做的重要事情放在末位,會錯過最好的時機。于是,他下定決心扭轉已偏離的人生軌跡,重新塑造一個健康的人生觀,這也使他對班級同學、教師的態(tài)度有了改變,班級氛圍變得和諧。
四、整合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涉及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發(fā)動多方力量來進行德育工作,一是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收集任課教師對學生德育發(fā)展的反饋,加深對班級學生狀況的了解,針對性地改善德育工作的各項舉措,提高教育質量;二是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思想道德水平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三是加強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注意社會信息傳播的內容,消除不良的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幫助學生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每位孩子都會有迷失的時候,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信心,相信孩子是能迷途知返的。筆者曾遇到過一個與家長、教師作對的初三叛逆學生,該學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冷淡多疑,戒備心重,爭強好勝,很情緒化,與他人溝通困難,與同學關系緊張。為推進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筆者對該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現狀形成原因進行認真觀察和仔細揣摩后,充分給予了他寬容與空間,并讓班級同學用和諧有愛的學習氛圍對其加以帶動,讓任課教師對其多予關心和鼓勵,并結合家長的實際行動來予以支持。通過多方面力量的介入,該學生終于認識到方向的迷失,感受到了自己的許多性格特點是不健康的,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了教師、家長的鞭策和鼓舞,同學的關心,他的心結慢慢打開了,遇到事情愿意主動傾訴,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中樹立了正確的是非觀念,也燃起了對學習的斗志,成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邁向新時代,立德樹人儼然成為教育的主旋律,更是教育的精髓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蓖七M立德樹人的任務,加強德育教育的實施,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德育工作的開展中,初中班主任要依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多個維度出發(fā),積極探索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在實踐中豐富德育教育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意義,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收獲,為學生的德行提升提供切實的支撐,推動學生們德育素養(yǎng)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們筑牢理想信念,成為知行合一、求真務實的新時代少年。
參考文獻:
[1]張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新教育時代,2017(18).
[2]楊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 (教育科研), 2018(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