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娃娃
摘要:本文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通過分析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對教材處理存在的問題和成因,提出了在閱讀課上靈活運用教材資源的對策和建議,期待學生能夠獲得最優(yōu)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教材使用;閱讀課堂;使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2-0072
教育方法上與其墨守成規(guī),不如追求自然而然的多樣性;在育人上與其要求批量一致,不如因材施教個性發(fā)展。在當前以教材為依托的背景下,只有靈活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我們的教材,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才能使學生獲得最優(yōu)的發(fā)展。閱讀課堂上對不同體裁的閱讀語篇都進行簡單機械性地處理的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沒有靈活地調(diào)整或刪減利用閱讀任務以及workbook的內(nèi)容對教材實際上沒有達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前提下,根據(jù)文本具體特點設(shè)計有效的處理方式,以優(yōu)化閱讀課教學。
一、根據(jù)閱讀語篇的特點靈活處理教材資源
1.傳記類文章
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人物年齡和出場順序以及人際關(guān)系。如以NSEFC Book 4 Unit2 Working the land的閱讀文章為例,本文介紹了著名農(nóng)業(yè)科學家袁隆平和他的偉大成就,可以通過制作information card,從“Name, Nationality, Age, Occupation,Education,Achievements,Personality,Hobbies”使學生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線,同時對文中主人公袁隆平的生平事跡也可一目了然。
2.記敘文
在以敘事為主的閱讀課文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按照記敘文的特點進行閱讀,使他們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要信息,從而準確地理解文章。教師可先在黑板上寫出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這有利于我們從復雜的情節(jié)中把握故事的來龍去脈,理清文章的線索。尤其是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它們是構(gòu)成記敘文主要內(nèi)容的主要因素。
3.巧用Workbook,在閱讀課上形成學習共同體
在新教材的教材編排中,不僅Students’book內(nèi)容豐富,而且Workbook中也是精彩紛呈,聽說讀寫,應有盡有。應該說這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提供了大量圍繞中心話題的語言訓練,交際性和任務型活動,項目及自我評價等等。每一個單元幾乎都提供了一個project,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網(wǎng)絡(luò)、報紙、雜志等收集資料制作自己的project,展示自己的單元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多樣,這些任務型活動都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需要學生獨立思考、收集資料,與同伴合作等才能完成。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都把Workbook的內(nèi)容給忽略了。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巧用Workbook的一些例子。
(1)制作板報
在NSEFC Book I Unit 1 Friendship單元中,project的主題任務是制作有關(guān)友誼主題的英語板報。設(shè)計如下。
活動目的:向剛?cè)雽W的新同學介紹如何與人交往、如何交朋友等話題。
活動步驟:筆者先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任命負責人,然后給學生講清楚辦此次英文板報的目的。筆者事先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一些資料,然后挑選出對學生有參考價值的話題,把不同的話題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并指導他們聯(lián)合起來,把自己收集起來的東西在課后制作成板報或者卡片來進行展覽。這樣既促進了他們的交流,又展示了他們的才藝。
(2)開展辯論,交流心得
在最近幾年的高考書面表達中,很多是命題型的辯論式議論文。常常要求學生對正反兩方面的觀點進行闡述,展開討論。在很多Workbook Project中,筆者讓學生展開辯論。如在上完Computer這一單元后,筆者指導學生展開“計算機優(yōu)劣辯論大賽”。此活動關(guān)注的是計算機的使用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先將全班分成幾個辯論組,每組10人,一方的觀點是計算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是益處;另一方的觀點是計算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問題。在辯論期間,教師可充當主持人,對各辯手作出公正的評價。在辯論之后,學生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事后再布置一篇作文讓學生談談中學生應如何有效地利用計算機。
這個活動不但讓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一些陳述觀點的表達方式,也使學生更好地懂得了如何選取論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寫好此類議論文。
二、適時地調(diào)整、刪改,創(chuàng)建和諧開放的課堂
1.調(diào)整與遷移
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教師如何創(chuàng)建語境,讓學生能夠既學到新詞,又掌握它們的用法呢?筆者在對NSEFC教材的處理中,嘗試了一種新方法——調(diào)整與遷移。比如,在上“Earthquake”這個單元之前,筆者先借助多媒體用英文給學生輸入了大量關(guān)于最近地震的信息,把課本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與地震相關(guān)的詞匯和知識點進行全面掃描,這樣就掃除了學生在閱讀中的很多障礙。在讀后活動中也對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了遷移。因為唐山大地震學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Speaking和Writing的訓練過程中,更多地讓學生寫和最近地震新聞相關(guān)的一些東西。
2.結(jié)合教學實際,進行適當?shù)脑鰷p和改編
在NSEFC Book III Unit2 Healthy eating單元教學中,由于reading 2是reading 1的后續(xù),筆者在上完了第一篇閱讀時,沒有按部就班地按教案接著上learning about language,而是把Using language Reading 2的部分提上來。先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討論: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end? How should Wang Peng win his customers back?對于這個討論,學生都有很高的積極性。
三、結(jié)語
只要一線教師堅持在各種課型中靈活處理教材資源,既重視對教材內(nèi)容本身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重組和選擇等,同時也對課外相關(guān)材料進行開發(fā)和利用,以彌補某些教材內(nèi)容形式上的單一和不足,就一定能使課堂更富有時代感和多樣性。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永臨中學3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