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種全人教育,是一種尊重人、關愛人,以人為本中心的教育?!白鹬?、喚醒、激勵生命”是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也正與生命教育契合。部編版教材中,選入了很多與生命相關的課文,為生命教育提供了很多的資源。疫情突如而來,一串串數字震人心弦,生命教育已經成為了學校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關鍵詞:生命教育 生態(tài)課堂 部編版教材 疫情防控
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種全人教育,是一種尊重人、關愛人,以人為本中心的教育,促進人的個性化發(fā)展。正如顧明遠教授所指出的“教育的本職是生命教育”,語文學科中有著豐厚的人文內涵,是喚醒學生生命意識、滲透生命理念最佳的土壤。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華特士在創(chuàng)建“阿南達村”學校時開始倡導的。20世紀8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把生命教育的內容引入課堂。如今,生命教育已經被廣泛重視,并將其與生態(tài)課堂結合到一起。
“人的生命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其不會僅滿足于生存,而是試圖探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使生命成為意義存在?!?/p>
要想將“生命”與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師就要“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p>
二、部編版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
1.自然教育
生命教育十分強調對生命的尊重,不僅包括對人本身的尊重,也包括對于周遭環(huán)境中其他生命的尊重。這種尊重要求我們先要積極地認識萬物,認識到生命存活的艱難與可貴,再去學會欣賞、珍視萬物。因此,在部編版教材中,選入了很多與自然相關的課文。
第一,部編版教材從一年級課文中就開始倡導學生貼近自然。在一年級上冊就出現了一個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紤]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段要求,這些課文主要以詩歌的形式呈現,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學生就能受到生命教育的耳濡目染。此外,課文所選取的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不僅能拉近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還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
第二,部編版教材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展開大自然的畫卷。例如,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借助“落葉”“大雁”這樣的景物,學生初步認識了秋天。到了三年級上冊,學生進入中年段,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觀察與欣賞美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教材設置了一個四篇課文的單元來讓學生再次認識“秋天”。這種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布局安排,從簡單到復雜,從直白到婉轉,使得學生的體驗更加立體,感知能力和個體經驗更加豐富。
第三,教材在選用以“自然”為主題的課文時遵循了“由近到遠”的順序。在低學段的教材中,所選取的往往是身邊能夠直接接觸到的景物,如動物、荷葉、樹木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感知能力的加強,部編版教材中開始向學生介紹國家的標志性景物,如日月潭、黃山奇石、葡萄溝等。到了高學段,還會出現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自然景觀,帶領著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第四,部編版教材關注生命,以平等的姿態(tài)關照各類生命。教材中不僅有人,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動植物,像會寫詩的青蛙,愛旅行的蟋蟀,會長尾巴的壁虎,有著各種各樣辦法的植物媽媽,運用擬人的手法,人與動植物同處“和平王國”,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人與其他生物處于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之中,感受其他生靈的喜怒哀樂,關愛其他生靈。
2.社會品德教育
教育最終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生命教育不僅要認識自然、認識生命,還要尊重生命、思考生命。
第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外殼,傳達真善美的品質。例如,對于低學段的孩子而言,友誼對于他們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處理破碎的友誼卻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但是通過《紙船與風箏》的學習,他們便懂得了如何邁出修復友誼的第一步。
第二,以人帶人,重視榜樣的力量。通過講述神話故事,或者偉人故事,為學生樹立了一位又一位的榜樣人物,像無私奉獻的大禹,大公無私的朱德,關愛人民的周總理,這些人物形象也許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通過課文的敘述和氛圍的渲染,學生更能夠將這些榜樣人物印記在心。
第三,教材以單元的形式強化了學生對美好品質的認識,如在三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中,通過四篇雖然內容迥異,但是主題一致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應該被好好利用部編版教材,讓它成為學生學習生命教育的重要工具,讓學生不但可以從中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教材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三、生態(tài)課堂下生命教育的策略
“尊重、喚醒、激勵生命”是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核心理念,這種理念也是生命教育所提倡的觀念,所以兩者的結合正是斗榫合縫。
1.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引導學生
部編版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文容為本,通過知識引申,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
2.課外閱讀中感受領悟生命理念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引導與啟發(fā),并向學生推薦一些與生命教育相關的書籍,例如與大自然相處、動植物百科等類型的書籍,這樣既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也為他們的課外閱讀帶來樂趣,又能夠在閱讀中向他們滲透生命教育,提升思想感悟能力,激發(fā)對生命的敬畏之感。
3.課外實踐活動踐行生命理念
教師可以以教材為本,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走進大自然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的生命,了解到更豐富的知識。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上的一些公益性活動,讓學生在活中思考與感悟,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感想進行記錄,進一步提升學生所獲得的思想感悟,培養(yǎng)他們的生命觀念。
進行生命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對生命的探索中獲得感悟與啟發(fā),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最終在德育教學和感悟教育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12.
[2]葉瀾.讓課堂換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一部?胡加利